单位里来了年轻人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一辈,生态,年轻人,审读者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4 16:30
面对源源不断进入的年轻一代,体制内的“老一辈”们,都持怎样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这些年轻人所呈现出的,是怎样的生态和精神?
失望派
西部某市市纪委吴女士:朝气不足世故有余年轻同事的最大特点就是:小心谨慎、谦逊低调。他们多数人都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符的深谙世事的姿态,随波逐流的意识很强,不太像年轻人应有的那种朝气蓬勃、锐意创新。故作老练的后果会导致创新意识不强,不愿干,不敢干。我期待大家都能有一种后生可畏的勇气,但这估计不太现实,毕竟体制内这个氛围就是以谨慎为主,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一切。
东部某发达地区国企部门负责人李先生:顺从讨巧缺乏思考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问题不在于以前所担心的什么太个性、太自我、听不进意见这些,而在于他们学规矩学得怎么这么快!一个会上,领导不表态,他们就不说话,领导一表态,全都是跟着领导的意思说。平时交待个任务,有没有意见、建议不知道,拿着就去做,好像也不愿意去想这个任务那样做是不是更好,一切以早点完事为目标。我听说了他们选工作的标准:“钱多事少离家近。”现在再外加一条稳定。至于其他,我看他们的心思并不在思考上。而沉默的、不思考、只跟着领导做的年轻人,我觉得是很让人担心的。
包容派
西部某大型国有企业杨先生:尊重包容保持锐气我们单位是非常尊重年轻人的,因为他们多数代表了时代潮流,可塑性强。我们这里善于倾听年轻人的看法,即便是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可能有些观点是有创新性的,不失锐气。我个人觉得,年轻人嘛,该有独立见解的时候,要有独立见解;该合作的时候,要有合作精神。即使暴露出缺点也无所谓,只要不是大的人格缺陷就行。当然,因为我们单位是老的国有企业,所以对年轻人的创新性要求要少些,对工作态度、服从性的要求比较高。
西部某事业单位中层刘先生:理想现实点现实就会理想点刚来的年轻人都是很上进的,工作积极主动,特别想表现自己。在工作上,比如说临时要加个班什么的,他们肯定是任劳任怨。这个年龄段的人既有自己的观点,又容易受别人影响。比如,单位的老同志呆久了,作风有时会比较懒散,甚至发一些牢骚,有的年轻人就会表现出看不惯;但老同志往往经验足,大局意识强,在一些关键时刻会顶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时年轻人又会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单位领导要注意引导,让他们的优良特性保持得久一点。
还有一种年轻人,比较理想主义,来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对单位很失望,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让他们很纠结。曾经有个硕士,来了之后,觉得单位的制度、人际关系都让他失望,之后不久就走了。当然,这里有单位本身的问题,但我觉得有时也不能过于拔高理想,还是要在现实里生活。
某省级机关陈女士:扬长避短多学多干我的看法是,年轻人有好多优点,但也有不少缺点。他们往往接受新事物快、知识广,但缺少社会经验,有时候会表现得比较眼高手低,比较浮躁。
单位要给年轻人机会,不要怕他们做错事,要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多接触人和事,把学到的东西放到实践中检验。有的年轻人有畏难情绪,怕做失败了给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这个思想包袱大可放下。不要怕干得多,只有干得多,才能学得多。我对带新人向来是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只有带好了年轻人,单位才不会青黄不接,以后才会发展得更好。
希望派
沿海某市局一把手叶先生:优才良将大有希望年轻人来了当然好啊!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活力、反应快、适应力强,一个个都聪明得很。可能因为我们这里氛围比较宽松,大家说话还是比较随便的。平时在食堂吃饭碰到了,坐一个桌子,开玩笑地给我们提意见建议的,都有。而且他们都很上进,没什么社会上说的“80后”贪图安乐的习气。年轻人进入体制内,对个人来说,有了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对国家、对社会来说也是一件幸事,他们的创新和锐气将带给这个体制冲击和改变。我相信他们是很有能力、能挑重担的一代。
西部某事业单位中层李女士:全面了解善用多帮我个人是非常欢迎年轻人来的。新来了年轻人,单位里就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有了活力。通常来了年轻人之后,我首先就会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兴趣特长等等。这样多方位地了解,才能更合理地用好人才,给他们成长的空间。比如说了解了特长,歌咏比赛时就知道谁会唱歌,运动会就知道谁跑得快。我们单位对新来的年轻人都会制定一个培训计划,主要是业务上的,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毕竟他们中有很多是刚出校门,有一个磨合期。
对年轻人,我特别注意的是,要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拉近他们与同事之间的距离,尽快让他们之间熟悉起来。总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吧。
(整理/衡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