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台海深度互动
- 来源:廉政瞭望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两岸,旺报,接力棒,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5 08:11
7月中旬,中共中央台办、共青团中央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了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活动。12日,来自台湾的5000多名青年与大陆青年齐聚北京联欢,掀起了此次大交流的高潮,引发各大媒体强烈关注。
两岸青年体验了从汉字书法篆刻到甲骨与石刻传拓,从古老的编钟演奏到精湛的茶艺表演,从泉州提线木偶的舞狮到台湾“电音三太子”的“保佑”舞。文化流动的背后是温情融融。
与大陆媒体的热情相呼应,台湾《旺报》14日发文评论这次联谊会,是一次“走亲戚”,而国家主席胡锦涛参会时,谈论“两岸同心,我们同行”,并学跳“电音三太子”,令人大感温暖,大陆领导人非常亲民、令人感动。
“两岸本来就是没有海峡界线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说,“这次两岸血脉‘认亲’的主角,是青年,正如胡锦涛在会上所强调的,青年昭示着未来,推动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归根到底要靠青年。”他寄望两岸青年一代接过发展两岸关系的“接力棒”。
据台媒报道,会后有两位女大学生,一位来自台北科技大学的蔡富羽,一位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高玮瞳,相识没有几天,已成莫逆之交。联欢会后,两人携手走出礼堂,着同样的白色T恤,同样灿烂的笑容,已难辨别其分属两岸。
蔡富羽告诉记者,手拉起手那一刻,她感觉到了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心却是连在一起的。
多年前,人们还在担心“台二代”、“台三代”对祖国的感情,现在看来,当年轻一代唱着“我们的心,从没有海峡的界线,在同一个天空,有着相同的语言,等待着我们在海的那一边,承诺未来还会再见”,还有谁可以阻挡“承诺的那一天”的来临?
这让人不禁联想起,前不久大陆学生赴台读书被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寄予厚望。不可否认,年轻一代能共同成长,使共同的历史与责任不断延续。
从“做生意”到“走亲戚”回望台海互动的开端,最初开的口子是“经济”。从2005年4月“破冰”的“胡连会”起,多次融冰。
我们来对6次备受瞩目的“陈江会”进行一次回顾后,就能够梳理一个脉络: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会长江丙坤自2008年6月起展开会谈,至今,共举行了6次“陈江会”。
第一次陈江会谈,是两岸关系经历了漫长的蹉跎岁月之后,面对两岸各方面的诸多乱绪,历史性的一次重启。这一次,陈江就两岸包机和陆客来台观光两项议题进行了协商。
随后,第2次、第3次……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通邮,到两岸应对金融风暴、共同打击犯罪;从金融合作到农产品和渔业合作,最后到2010年7月3日第5次陈江会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至此,两岸经贸合作达到高潮,达成了协商史上两岸同胞参与最广泛的协议。两岸经济大陆与台湾贸易额大幅回升,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也稳步增长。
两岸贸易额平均增长率达到36%,而至今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已达63家,金额1.41亿美元。
ECFA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许多地方要进一步互动。去年,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冀望两岸文化与精神层面的互动“提速升级”,这正是两岸对于“软互动”的共同需求,也是一大风向标。这种“软互动”更加细腻和广泛,逐渐走入了文化、教育、社会、精神重建等层面,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今年7月12日,首批赴台个人游的200多位大陆游客离境。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说,开放个人游不光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目的是带来深度交互的机会,让和平发展根基更稳固。
岛内名嘴江岷钦认为,从陆客团体游发展到个人游,体现了两岸民众相互信任感的培植和发扬,随着深入接触与交流,两岸民众在文化、心理上,将进一步融洽、契合。
“软互动”的重要课题是被视为“软实力”的文化。置于两岸关系课题下的文化,也不仅是诗词歌赋、泼墨山水、生旦净末,其中承载的精神内涵,包括和合之道、包容共济……大陆学者于丹就提出,两岸民众因长久疏离,可能存有一些负面情绪,但两岸文化同体共生。
有学者将目前的两岸交流状态喻为“大交流时代”。这个时代里,经贸、文化、旅游的互动交织在一起,互为补充、互为前提,呈现得十分多样——这边,大陆“携程旅游”、“淘宝网”、“拉手网”等宣布与台湾的在线旅行社易游网实现对接;那边,四川省政府于7月11日邀请近百位来自台湾的文化、教育、新闻界知名人士漫步杜甫诗中的“锦城”,探寻“丞相祠”。
而近年来,多位大陆省部级官员访台,和台湾地区市县长们的“登陆热”,更是象征着两岸双向性、高规格的大交流时代的来临。
100多公里宽的海峡“变窄”去年第5次陈江会时,江丙坤将题为“荷风莲开”的台湾木雕赠给陈云林。据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介绍,这个木雕是用整块台湾独有的樟木镂雕而成,取“和平的和”和“联合的联”谐音,寓意两岸在祥和的微风中携手联合,开创两岸互惠繁荣的未来。
专家分析,在目前的良好形势下,随着经济、文化往来的大热,接触越广泛,战争的代价就越高,经贸关系增强可以降低军事冲突的危险。而台湾朝野头脑也更加清醒,在“信心与政治安全”的建立下,搞独立的政治气候越加淡薄,甚至趋于零点。这是任何政治势力和个人难于扭转的。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来说,ECFA使得100多公里宽的台湾海峡“变窄”。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两岸同胞对这一时刻的共同纪念令人期待。最近,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故里的游人多了起来,各种民间的纪念活动也逐渐频繁。历史让两岸在记忆深处又一次携手。
今年6月,南海局势升级后,国台办发言人表示,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维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这话明确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中国的责任涵盖大陆和台湾;二、在南海问题上大陆乐于听到台湾发声。
6月10日,台湾“外交部”重申,南沙相关水域系属“中华民国”固有领土及水域不容置疑,并重申愿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基本原则。台湾的这个立场,与大陆虽不完全相同,也可以说是无限接近了。台湾“中华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傅应川先生认为,在多方南海角力中,台湾与大陆对南海主权的主张内核是“一条心”的。
这是两岸在对待国际问题时的一次重要携手。两岸关系将因南海共同主权与利益而绑在了一起。诚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阐述两岸关系时,曾引用的《诗经·小雅·常棣》里的一句话:兄弟睨于墙,外御其侮。
(本刊综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