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治斌 水赋其形 墨成其相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范治斌,国画,水墨画
  • 发布时间:2011-12-01 17:39
  从外表上看,他是一个文质彬彬,颇有古韵味道的文化学者。这也许是多年研习绘画修来的气质。他一心专注于自己的绘画事业。曾师从冯远、范曾、赵奇三位当代国画特级大师,并且是国画大师冯远所教和认可的唯一一名博士生。

  他27岁时就已初露锋芒,荣获全国美展优秀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国家级的绘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出版专著近20部。其中很多被各大艺术院校用作教学用书。他逐步在国内绘画圈中崭露头角。名气也随着他发表的优秀作品在逐步提升,引来各大地方电视台甚至是中央电视台争相为其拍摄艺术专题片。

  他被指为中国国画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并跻身于中国最具影响力国画家之列。现在,他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系。带领一批像他一样执着于绘画事业的年轻人,驰骋在国画的水墨世界里。

  这个人便是中国著名新锐国画名家范治斌。

  见到他时,我希望营造一个有交集的轻松氛围。而他却一上来就递给我一瓶酸奶说:“先随便聊聊”便悠然自得的喝了起来。谈吐间他那灵性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让我惊讶,我们聊的很有兴致,也很投缘。我感觉他是一个很简单很好接触的人。从其身上散发出的书香气息会感染你,让你不自主的走近他,步入他精彩的水墨世界。

  走近范治斌

  环顾四周,屋内的布局会立马让你感受到置身于绘画的艺术世界中。别具一格的书案上摆放着国画的“四大件”纸、墨、笔、砚。凌乱的稿纸中,若隐若现的隐藏着主人最本质的一面:范治斌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的“成果”,从他的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一个男人那独有的柔情。不是有意的彰显,也不是刻意布置。我笑他为画而痴狂,他却乐在其中。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范治斌,最初是被父母所带动的。他的父亲喜欢木雕艺术,母亲喜欢编织,在父母的熏陶引导下,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我是一个在民间传统工艺中学习长大的人,因为离广袤大众很近,所以理解老百姓喜欢的艺术,所做一切都应该反映在老百姓身上。这样才不会脱离主题,这也算是投人民之所好吧。”说完喝了口酸奶又说:“我打小骨子里就有一种对美的向往。我喜欢到处游走,看到能让我感动的、美好的人或景就会用绘画的方式把它们都就录下来。久而久之,笔就放不下了。”

  范治斌主攻的是中国水墨画中人物肖像,是属国画系中最难最不易学的一项。范治斌对我坦言:“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不凡成就,一方面是自身的理解,另一方面就是曾经教过他多年的三位“高”师,范曾、赵奇和冯远。”

  与范曾师生情

  从呼和浩特一中毕业后范治斌,考入南开大学著名的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这个系是由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范曾投资400万建立的。范治斌高考那年正好赶上这个系招收第一批学生,主审老师就是范曾。谈到此处他对我的说:“能成为范先生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我很难忘。”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范治斌的绘画成绩给范曾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毕业时范曾对他的作品以点名认可。

  毕业后的范治斌记得有一次,《文艺报》上刊登了范治斌一整版作品图集,而正面登的是范曾另一个得意门生康宁的花鸟作品,上面有范曾的题字。后来文艺报的编辑把报纸拿给范先生看样。范曾看后,发现里面有范治斌的作品,很是高兴。指着范治斌的作品就对着那个编辑自豪的说:“画得很好,这个范治斌是我教出来的学生。”后来报社的编辑把这段事情讲给范治斌时,他既高兴又感动。因为毕业后范治斌忙于自己的创作很少去见自己当年的恩师,再加上范曾已经是名震海内的大家,不便去打搅老师。听到老师还在念及他的作品,心中顿生对恩师范曾的思念之情。

  遇到赵琦崛起鲁美

  一个偶然的机会,范治斌应友人之约于1997年秋去沈阳旅游和写生,自然也去参观了中国大陆八大美术院校之一的鲁迅美术学院,拜访了著名画家、中国人物画工作室硕士生导师赵奇教授。赵奇教授认真地看了他带来的作品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面对前辈的嘉许,正欲考研升学的他心里乐滋滋地并当即向赵奇教授表示希望能考他的研究生。当年的沈阳之旅便无意成了治斌求学深造的引擎。

  1999年,范治斌报考鲁美,以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身份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赵奇教授的门下,开始了他新一轮的苦学之旅。读研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绘画理论和美学思想,看到大量的西方各式各样的艺术作品,眼界大开,思维也被激活了。三年的读研生活中他认真做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所画的素描、速写、国画写生不计其数,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和花鸟画。他在国画创作中很少起草稿,信笔拈来、意趣天然。他坦然地说并非“胸有成竹”,只是想给思维和情感的“游走”留下广阔的空间,除非是作品最后完成,否则他无法想像结果。这种不能预知的感觉使整个创作过程变得像一次探险,从而使他迸发出一种似乎是“原创”的激情。其实在不打草稿的背后,治斌的笔下已经是“废画三千”了。

  与冯远的忘年交

  现在的范治斌师从冯远。而后者是中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

  遇到冯远是源于冯老师开班,成立冯远工作室,范治斌有幸与冯远老师相处的一年多。在作为访问学者结业以后,冯远亲自找到范治斌对他讲:“我很看好你,你再接着读我的博士吧,”。范志斌受宠若惊,兴奋的接受了。到目前为止,范治斌是冯远招的唯一一名正式的博士生。

  冯远曾对范治斌说:“如果你想画感人至深的画,你要画人物具体表情的时候,人物形象的本身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你就要去生活中收集形象,假如没有合适的形象,或者说这个形象不足以表达这个题材的时候,宁可放下笔不去画”。这句话对范治斌的启发很大。也是追寻着这样的一个原则,他的人物画作品越发备受圈内与圈外人的追捧。也是冯远最终只认可范治斌为他最为得意的弟子的原因。

  对于冯远老师,范治斌常常说的两个字就是“开放”,他告诉我:“冯先生是位很严谨的人。他在中国美术界影响很大。”

  国画水墨的特点与价值观

  范治斌说:“画好水墨画很难,水墨画家与工笔画家不同,画工笔画的讲究是个细心,需要严谨的态度,但是却很讲程序,有规律可言。一般来说,如果有个老师认真的教你告诉你一部一部怎么做,你最后总能画出一张还不错的作品。但水墨画确不能,水墨画往往你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画,都不见得能有一张成品,更别说画好了。”我对他提到:“我曾经听说过水墨重意不重形”,他回我道:“这叫移形写神,水墨因为其材料的特殊性,氤氲形很强。让它来状物是很难的。所以水墨画主要表现的还是“神态”,注重的是写意、表抒发,是强调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品格。是阐述精神层次上的世界观。这与其它画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也是很难研习的一门“功课”。

  采访结束后,对于未来的打算,他平静的对我说“现在只想把手头上在做的作品创作的更完美、更到位。身后有三位中国最为有名的三位大师对“自己的未来”翘首以待,这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动力。”

  文/本刊记者 裴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