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Aric Chen之前,对于他我已经不太陌生。一年的时间,几乎在有关于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所有活动上都见到过他的身影。但不得不惭愧地说,直到活动即将开始的几个月前,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Aric Chen,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创意总监。
说实话,担任创意总监也许会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因为就像他自己说的,在这个“Creative Director”的上面还有很多的“Director(领导)”。但是,从最后所呈现的效果来看,可圈可点的地方也有很多,至少当我说起的时候,我身边的人还是对这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是Aric最初想要向人们所表达的:借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给了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思考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参与过许多大大小小的设计活动,北京国际设计周对于Aric来说也依旧是前所未有的。它带有着浓烈的中国特色,相当的声势浩大。创意总监就像是一位画家,当我们给他提供了这样张巨大的白纸可供他绘图的时候,该怎么布局,怎么勾画,怎么着墨,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挑战。
比起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国际设计周(节),北京国际设计周还是个学步的小孩,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一切的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中国很大,你可以展示的东西很多,但关键是如何找到他们并告诉人们:这里有这样一群有意思的人。我说:“中国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和一个好的平台。”说到此处的时候,Aric也颇为同意。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想要展现的东西很多,想要让人们看到的设计也很多,手心手背都是肉,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取舍。在这里,我们提供给了设计师们一个平台,而与其说设计师们是在这个平台上在炫技,不如说其实他们是在告诉我们该怎样思考。设计之中,有时候那个思考的过程或许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之中的一项重要的展览,“周迅:无声英雄”在媒体推介会上就已经让我对它感到了强烈的好奇,而这项展览的策展人也恰恰就是Aric。之所以对这个展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仅是源自于对周迅的喜爱,也是因为它所要表达的内容:珍惜。Aric说,当他开始和周迅说起这个展览的时候,周迅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又恰好她刚刚回到她的老家苏州,拿了一些她过去的照片和使用过的东西,因此也便促成了这次的合作。同时就像Aric所讲的一样,周迅极富魅力的嗓音也的确是最好的讲故事的人选。她用她低沉且富有磁性的嗓音来向你讲述一个关于成长、回忆、过去的故事,你看到的每一件物品本身就已经存在着一个故事。
当我们逐渐老去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对于最近的事情反而记不清楚,而对过去的事情却总是难以忘怀,其实记得的也不见得是过去,而是过去的那些故事。在大栅栏,这个本身就承载着北京城的故事的地方听着这样一段故事,感受着这样一个曾经,然后再去回想我们的现在,虽然好像什么都有了,但是会不会偶尔也会在奔跑的过程中失去了些什么?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周迅:无声英雄”只不过是北京国际设计周之中的一个小小的分站,但是以小也可见大。在北京国际设计周之中的每一个展览、论坛、讲座、活动的布置都是别具意义的。什么样的活动在三里屯,什么在大栅栏,什么在751D·PARK,都不是简单的设置。你看得到北京的新,也看得到北京的旧,感受得到这个城市的过去,也感受得到它的将来。
很多人提到Aric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地问到他关于东方和西方的差异性问题,而我也不能免俗。我问他:“中国的设计师们和西方的设计师们有什么差别?”他停下来认真思考了许久,然后告诉我说:“西方的设计师更注重思考的过程,而中国设计师则是有很强的底蕴。”。
通过这次北京国际设计周,无论是普通人还是设计师又亦或是爱好设计的人们都从各个角度找到了他们所要的。不过对于Aric来说,还有很多部分他想要去完善,也还有一些设计师他想要让他们参与到这个活动之中,当然一切还得等到来年,希望届时他依旧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创意总监。
Aric Chen(陈伯康)
独立撰稿人和策展人,现在生活和工作于北京和纽约。他曾经参与过迈阿密设计展,Experimenta Design(阿姆斯特丹)等国际大展,纽约建筑中心的评奖、书籍和展览画册制作、展览策划和项目组织。他也曾经作为著名的记者、撰稿人为包括《The NewYork Times》、《Wallpaper》、《Surface》、《I.D》等等重要杂志撰写过文章。作为此次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创意总监,他不仅将整个创意融合其中,同时也作为策展人策划了大栅栏的“周迅:无声英雄”展览。
文/本刊记者 沈亚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