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秃鹫”之死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尔街,微软,王岐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01 13:55
2008年9月14日,美国西部“常绿之城”西雅图,微软总部。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掩映在一片绿树和鲜花的小楼内,玻璃门后的红地毯一直从楼梯延展到二楼,瘦削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身着黑色西服、系一条褐色的领带,率领微软的多位高管,站在我们身旁,迎候到这里参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王岐山爽朗的笑声从远处传来,在盖茨的迎接和记者的摄影灯光下,风尘仆仆的他参观了微软的未来实验室,然后则是晚宴。宾主觥筹交错,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但不知怎的,我脑海边总萦绕着宋朝丞相王安石的一句感慨:草草杯盘共笑语。
虽然9月是西雅图最好的月份之一,“常绿之城”的雅号名不虚传,但所有在座者的心思,显然并不集中在这个悠闲的美国西部海滨城市,而远在美国东部的首都华盛顿,以及一步步正陷入风暴之中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
这几天注定都是不眠之夜。就在我14日下午赴西雅图机场迎候王岐山一行时,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已到了生死边缘,华尔街大佬们正聚集在纽约联储行的大楼内,紧急商讨应对良策。为避免局势失控,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也从华盛顿紧急赶赴纽约,和时任纽约联储行行长的蒂姆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坐镇指挥。
在西雅图和美方人员会面时,王岐山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但会谈稍有间隙,他马上了解华尔街最新的动向,新华社最新的及时快讯也不断向代表团传来。
王岐山是中国主管金融的最高官员,当时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他此次赴美商谈的主题虽然是经贸,但他的关注点显然在金融问题上。
第二天,在中方精心安排下,我们搭乘王岐山代表团的专机,直飞洛杉矶,并前往参观尼克松图书馆,当着美方官员和我们几个随行记者面,王岐山借古喻今、意有所指。
华尔街的“密室政治”
在王岐山和美国官员侃侃而谈之际,在纽约华尔街,哈德逊河的潮水正轻轻拍打着曼哈顿岛斑驳的海岸,远处白帆点点、海天空阔。一派平静的假象中,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已然形成。
对我和当时许多人来说,也隐隐觉得这将可能是一场严重的危机。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次贷危机正在向纵深发展,华尔街深陷其中已是定数难逃。
2008年9月14日是星期日。在这个周末,当王岐山和比尔.盖茨在西雅图把酒言欢的时候,华尔街的“密室政治”则已达到了顶点。
“密室政治”的焦点话题,是雷曼兄弟的命运。
从阿拉巴马一家棉花经纪行起步的雷曼兄弟有着158年的历史,作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在过去几年美国房市泡沫期,不断放大杠杆大举扩张,这使雷曼业务迅速发展,但也使其陷入财务异常脆弱的困境。
2006年,美国房市出现拐点,雷曼手里积累的大量次贷债券也成了这个华尔街巨头的夺命索,它抛不得也没法抛——抛弃意味着是以“跳楼价”在增加损失;同时,由于市场对次贷望而却步,它根本也找不到可以接盘的对象。
9月10日,雷曼宣布,2008年第三财季损失39亿美元。9月11日,雷曼股价再度暴跌42%。在过去几个月,暴跌似乎成了美国股市的一道风景,而雷曼则成了股市“空军”的领航员。
雷曼的末日正在到来。为挽救雷曼公司,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使出了浑身解数。
9月13日,星期六,在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时任纽约联储行行长盖特纳的要求和安排下,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举行碰头会,就雷曼前途进行磋商。
由业内大亨密室协商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美国的金融历史上不乏其例。1907年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恐慌,在当时的金融大亨摩根(J.P. Morgan)纵横捭阖之下,其他银行家一致同意,为其他身处困境的同行提供援助,以避免池鱼之殃。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破产倒闭之时,华尔街巨头们再次合作携手,化解了一次金融动荡。
这次紧急安排的密室协商,道理也很简单,雷曼兄弟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行,一旦垮台,将对华尔街造成严重打击,其他金融机构将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
保尔森对这种情况自然了然于胸。在担任财政部长前,保尔森一直是华尔街领军人物,长期担任华尔街“领头羊”高盛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保尔森虽身为政治人物,但口才并非出类拔萃,一激动起来,口齿还略有含混,并伴有些微口吃。但在资本市场,保尔森却一直作风果敢而强硬,素有“飓风汉克”之誉。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面金融危机演变,被布什寄予厚望的保尔森也成为美国权力最大的财长。
但愈演愈烈的危机也让这位华尔街的老手感到棘手。在此前制定救助“两房”计划草案时,按捺不住的保尔森就不停闯进下属办公室,询问他们制定相关救助方案的具体进展情况。以至于财政部幕僚长最后只能“请”他回到自己办公室。他对保尔森说:“你别打扰我们了,这样我们才能办事。”
保尔森的焦虑可以理解,华尔街既关系自身利益,更关乎到美国的根本。
保尔森和福尔德的恩怨
兹事体大,现实残酷。但2008年9月13日的会议并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14日上午9时,心急火燎的大亨们再度被财政部和美联储召到曼哈顿纽约联储行,并分成若干小组讨论雷曼的最终命运。让雷曼兄弟颇感不平的是,他们公司的代表则被排除在外。美国政府官员解释说,如果让雷曼代表参加,会干扰其他巨头们的决策。
鉴于形势紧急,保尔森发出警告:必须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因为雷曼破产会给所有人带来风险。
对这次闭门会谈,一位美国联邦官员感慨道,这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牌局”。
在激烈争论中,大亨们达成一个初步的妥协方案——雷曼的“优良资产”,比如其股票交易和分析业务,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但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不一样的,雷曼的“不良资产”,包括大约850亿美元的不良房地产资产,会被置于一家“不良资产”银行,一些金融机构向这家不良银行注资,使其得以维持,这样这些资产就不必流向市场,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
华尔街希望这样“抱团取暖”,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时有意的收购者有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甚至有传闻说,中国中投公司也在收购者名单之中。但中投更瞩意的目标,其实是另一家投行美林(Merrill Lynch)公司,而且双方正就此进行秘密谈判。
最后的焦点,则集中在美国政府是否应该对它提供担保。一些金融大亨认为,美国政府不应该继续卷入其中。在这次会议上,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John Mack)就认为,如果政府继续提供支持,这次是雷曼,下次可能会是美林,如果老是这样,事情将没完没了。
一位与会者说,政府必须远离救援,因为必须重新建立“道德风险”—— 如果金融机构不必面对后果,它们可能会冒更大的风险。
但对欲收购雷曼兄弟的潜在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当头一棒。原来最热门的收购方美国银行就坚称,只有政府提供支持,否则其不会参与收购,因为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政府的信用保证,收购方都可能无法全身而退。
保尔森态度非常强硬:政府不会救助雷曼公司。
对这位决定华尔街命运的人物来说,美国政府已于3月份救助了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并在一个星期前接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烂摊子,如果再向雷曼伸出援手,很可能让外界批评为“让纳税人为投机者埋单”,最终导致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而且还有一场政治危机,尤其是在2008大选年的敏感时刻。
而且,他和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Severin Fuld Jr.)还颇有心结。
出生于1946年4月26日的福尔特是华尔街最资深的老板。据说,在2008年春的一次私人晚宴上,对于保尔森希望福尔德出售雷曼的决定,福尔德勃然大怒,他对保尔森说:“我在雷曼这个位置上比你在高盛的位置上待的时间久得多,你教我如何做事,我会按照我的速度行事。”
短发、瘦脸的福尔德绰号“暴君”,他曾当过空军飞行员。一次,他看到长官无由训斥一位新兵,不由火从心生,对长官老拳相向。最终,他被要求脱下军服。1969年,福尔德加盟雷曼兄弟,从一名普通交易员一直做到雷曼兄弟的掌门人。他在雷曼度过了自己大半生的时光,雷曼对于他而言,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怎么甘心卖掉雷曼兄弟?
在雷曼兄弟副总裁劳伦斯.麦克唐纳(Lawrence G. McDonald)看来,正是福尔德的志大才疏,才将雷曼送入了万丈深渊。比如,在经营上,福尔德独断专行。在日后的回忆录中,麦克唐纳披露道:“福尔德先生周围,充斥的总是点头称是的男男女女。在2007年,他简直真成了一台一往无前的‘推土机’。在2007年至2008年间,他们将负债表增加了1200多亿美元”。
福尔德在关键时候对保尔森的冒犯,让保尔森最终选择了袖手旁观,按照麦克唐纳的话说,这“决定了雷曼的最终命运”。但对于见死不救的指责,保尔森则回应说,他当时如果能救,肯定会对雷曼施以援手,毕竟,他的一个弟弟也在雷曼做事。
最终,美国银行在收购雷曼兄弟的交易中选择了放弃。
英国人隔岸观火
英国巴克莱银行则似乎还未放弃。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巴克莱一度看起来还势在必得。这家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英国银行,很希望以此为契机,将雷曼兄弟低价收入囊中,并借此挺进美国市场,成为这次金融洗牌中的大赢家。
谈判在紧张进行。但很快,巴克莱也发觉形势不妙,美国政府置身事外的态度让它感到风险太大。而且,英国政府似乎也不赞成他们接手雷曼兄弟这个烂摊子。
按照相关程序,巴克莱如果真同意收购雷曼兄弟,必须得到股东大会投票同意,但召开股东大会需要一定时间。巴克莱高层表示,在召开股东大会前,希望美国或英国政府能为雷曼兄弟交易余额担保,或者英国政府予以特批,免除巴克莱必需的股东大会程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让巴克莱成为最后的施救者,9月14日上午11点,焦虑中的保尔森临时中断和华尔街大亨的密室会议,开始和英国财政大臣达临(Alistair Darling)通电话,希望说服后者同意巴克莱银行并购雷曼兄弟。
在电话中,保尔森近乎哀求,他告诉达临,华尔街同行已经同意向雷曼兄弟提供30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援助,但前提是雷曼必须找到新的买家,对现在的美国政府来说,除了指望巴克莱接盘外,已别无选择。
但达临始终不为所动。他的回复客气但直截了当。他向保尔森再三强调,巴克莱不能并购雷曼兄弟。
在日后撰写的回忆录《崩溃边缘》一书中,保尔森回忆说,达临对终止该交易没有丝毫歉意,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由,“他只是说我们让英国政府来接盘,风险性太大,他不会让英国纳税者来承担我们的问题。”
保尔森事后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紧张更甚于恼怒”。
保尔森给福尔德打了个电话,向这位正陷入极度沮丧中的华尔街大亨通告噩耗:“我感到非常糟糕,我们已经别无选择,英国政府不愿让巴克莱接手,美国银行不感兴趣。”
“不能这样做呀!”福尔德马上回复:“汉克,你必须再想想办法。”
但保尔森已下定了决心,宁可牺牲雷曼,也要建立华尔街“铁的纪律”。
雷曼最终被推到了破产的悬崖。
2008年9月14日晚上8时,守候在雷曼总部的董事们等来了美国政府的通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要向董事会发表电话通知。
当时的考克斯非常不情愿打这个电话。因为雷曼毕竟不是私有企业,如果经营不下去,按照正常的程序,都会自动宣布破产,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施压某一企业破产,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考克斯请求保尔森和纽约联储行行长盖特纳一同宣布,但被保尔森一口回绝。在保尔森的高压下,考克斯不得不独自宣布这一坏消息。
他的电话是从纽约联储行打来的,声音质量有些嘈杂。
他对雷曼兄弟董事会宣布:“我不会告诉你们怎么做,我只能告诉你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雷曼兄弟董事、曾担任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S.)的约翰.迈克康姆伯(John D. McComber)明知故问:“你这是在指示我们应该提出破产申请?”
考克斯陷入了沉默,电话两端都陷入了沉默。
过了半晌,电话中传来考克斯一字一顿的声音:你们对现在的情势负有重大的责任,你们需要见机行事。
下面的雷曼兄弟董事会的决议结果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疲惫不堪的福尔德靠在椅子上,沮丧说:“我认为这就是告别了。”
政治余波
2008年9月15日,凌晨1:45,无奈下的雷曼兄弟向曼哈顿法庭宣布寻求破产保护,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雷曼的破产拉开了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序幕。随后几天,美林被卖身给美国银行,摩根士坦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ks)转身为商业银行。由此,华尔街标志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后来说,布什政府放弃救援雷曼兄弟的决策是一个灾难,这不仅引起了股市崩盘,还引发了政治剧变。
2008年的总统大选是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但按照克林顿的说法,2008年的总统大选就是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的那天。作为后果,共和党人的麦凯恩赢得大选的几率,由原先的25%下降到了2%。奥巴马当选已成定局,“大选等于在9月15日已经结束了”。
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美关系。
2008年9月16日的夜晚,华尔街还沉浸在剧烈动荡的痛苦中,用美国金融专栏作家纽马克(Evan Newmark)的话说,“华尔街上的秃鹫们会瓜分雷曼兄弟尚带余温的尸体,然后等着更多的不幸者重蹈覆辙。”
在遥远的洛杉矶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在碧波荡漾水池旁边临时搭起的一个演讲台上,王岐山微笑地对我们说,他是在一方面和美方进行JCCT的对话,一方面则“心系华尔街”。因为中国购买了美国大量的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华尔街的动荡,对中国的投资造成了冲击。
顿了一顿,他然后揶揄道,中国的金融制度都是跟美国学的,因此,美国是老师,中国是学生。
但是,“现在老师出问题了,让我们学生都很困惑”,以后,“当老师指导学生怎么做时,学生也要考虑考虑了。”王岐山提高了声调。
(摘自《公司的力量:决战华尔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年1月版)
文|刘洪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掩映在一片绿树和鲜花的小楼内,玻璃门后的红地毯一直从楼梯延展到二楼,瘦削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身着黑色西服、系一条褐色的领带,率领微软的多位高管,站在我们身旁,迎候到这里参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王岐山爽朗的笑声从远处传来,在盖茨的迎接和记者的摄影灯光下,风尘仆仆的他参观了微软的未来实验室,然后则是晚宴。宾主觥筹交错,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但不知怎的,我脑海边总萦绕着宋朝丞相王安石的一句感慨:草草杯盘共笑语。
虽然9月是西雅图最好的月份之一,“常绿之城”的雅号名不虚传,但所有在座者的心思,显然并不集中在这个悠闲的美国西部海滨城市,而远在美国东部的首都华盛顿,以及一步步正陷入风暴之中的世界金融中心纽约。
这几天注定都是不眠之夜。就在我14日下午赴西雅图机场迎候王岐山一行时,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已到了生死边缘,华尔街大佬们正聚集在纽约联储行的大楼内,紧急商讨应对良策。为避免局势失控,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也从华盛顿紧急赶赴纽约,和时任纽约联储行行长的蒂姆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坐镇指挥。
在西雅图和美方人员会面时,王岐山面不改色、谈笑风生。但会谈稍有间隙,他马上了解华尔街最新的动向,新华社最新的及时快讯也不断向代表团传来。
王岐山是中国主管金融的最高官员,当时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他此次赴美商谈的主题虽然是经贸,但他的关注点显然在金融问题上。
第二天,在中方精心安排下,我们搭乘王岐山代表团的专机,直飞洛杉矶,并前往参观尼克松图书馆,当着美方官员和我们几个随行记者面,王岐山借古喻今、意有所指。
华尔街的“密室政治”
在王岐山和美国官员侃侃而谈之际,在纽约华尔街,哈德逊河的潮水正轻轻拍打着曼哈顿岛斑驳的海岸,远处白帆点点、海天空阔。一派平静的假象中,一场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已然形成。
对我和当时许多人来说,也隐隐觉得这将可能是一场严重的危机。毕竟,在过去的几个月,次贷危机正在向纵深发展,华尔街深陷其中已是定数难逃。
2008年9月14日是星期日。在这个周末,当王岐山和比尔.盖茨在西雅图把酒言欢的时候,华尔街的“密室政治”则已达到了顶点。
“密室政治”的焦点话题,是雷曼兄弟的命运。
从阿拉巴马一家棉花经纪行起步的雷曼兄弟有着158年的历史,作为华尔街第四大投行,雷曼在过去几年美国房市泡沫期,不断放大杠杆大举扩张,这使雷曼业务迅速发展,但也使其陷入财务异常脆弱的困境。
2006年,美国房市出现拐点,雷曼手里积累的大量次贷债券也成了这个华尔街巨头的夺命索,它抛不得也没法抛——抛弃意味着是以“跳楼价”在增加损失;同时,由于市场对次贷望而却步,它根本也找不到可以接盘的对象。
9月10日,雷曼宣布,2008年第三财季损失39亿美元。9月11日,雷曼股价再度暴跌42%。在过去几个月,暴跌似乎成了美国股市的一道风景,而雷曼则成了股市“空军”的领航员。
雷曼的末日正在到来。为挽救雷曼公司,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使出了浑身解数。
9月13日,星期六,在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以及时任纽约联储行行长盖特纳的要求和安排下,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举行碰头会,就雷曼前途进行磋商。
由业内大亨密室协商达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美国的金融历史上不乏其例。1907年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恐慌,在当时的金融大亨摩根(J.P. Morgan)纵横捭阖之下,其他银行家一致同意,为其他身处困境的同行提供援助,以避免池鱼之殃。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破产倒闭之时,华尔街巨头们再次合作携手,化解了一次金融动荡。
这次紧急安排的密室协商,道理也很简单,雷曼兄弟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行,一旦垮台,将对华尔街造成严重打击,其他金融机构将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
保尔森对这种情况自然了然于胸。在担任财政部长前,保尔森一直是华尔街领军人物,长期担任华尔街“领头羊”高盛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保尔森虽身为政治人物,但口才并非出类拔萃,一激动起来,口齿还略有含混,并伴有些微口吃。但在资本市场,保尔森却一直作风果敢而强硬,素有“飓风汉克”之誉。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面金融危机演变,被布什寄予厚望的保尔森也成为美国权力最大的财长。
但愈演愈烈的危机也让这位华尔街的老手感到棘手。在此前制定救助“两房”计划草案时,按捺不住的保尔森就不停闯进下属办公室,询问他们制定相关救助方案的具体进展情况。以至于财政部幕僚长最后只能“请”他回到自己办公室。他对保尔森说:“你别打扰我们了,这样我们才能办事。”
保尔森的焦虑可以理解,华尔街既关系自身利益,更关乎到美国的根本。
保尔森和福尔德的恩怨
兹事体大,现实残酷。但2008年9月13日的会议并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14日上午9时,心急火燎的大亨们再度被财政部和美联储召到曼哈顿纽约联储行,并分成若干小组讨论雷曼的最终命运。让雷曼兄弟颇感不平的是,他们公司的代表则被排除在外。美国政府官员解释说,如果让雷曼代表参加,会干扰其他巨头们的决策。
鉴于形势紧急,保尔森发出警告:必须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因为雷曼破产会给所有人带来风险。
对这次闭门会谈,一位美国联邦官员感慨道,这实际上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牌局”。
在激烈争论中,大亨们达成一个初步的妥协方案——雷曼的“优良资产”,比如其股票交易和分析业务,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但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不一样的,雷曼的“不良资产”,包括大约850亿美元的不良房地产资产,会被置于一家“不良资产”银行,一些金融机构向这家不良银行注资,使其得以维持,这样这些资产就不必流向市场,导致价格进一步下滑。
华尔街希望这样“抱团取暖”,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当时有意的收购者有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甚至有传闻说,中国中投公司也在收购者名单之中。但中投更瞩意的目标,其实是另一家投行美林(Merrill Lynch)公司,而且双方正就此进行秘密谈判。
最后的焦点,则集中在美国政府是否应该对它提供担保。一些金融大亨认为,美国政府不应该继续卷入其中。在这次会议上,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长麦晋桁(John Mack)就认为,如果政府继续提供支持,这次是雷曼,下次可能会是美林,如果老是这样,事情将没完没了。
一位与会者说,政府必须远离救援,因为必须重新建立“道德风险”—— 如果金融机构不必面对后果,它们可能会冒更大的风险。
但对欲收购雷曼兄弟的潜在投资者来说,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当头一棒。原来最热门的收购方美国银行就坚称,只有政府提供支持,否则其不会参与收购,因为这可能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政府的信用保证,收购方都可能无法全身而退。
保尔森态度非常强硬:政府不会救助雷曼公司。
对这位决定华尔街命运的人物来说,美国政府已于3月份救助了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并在一个星期前接下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烂摊子,如果再向雷曼伸出援手,很可能让外界批评为“让纳税人为投机者埋单”,最终导致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而且还有一场政治危机,尤其是在2008大选年的敏感时刻。
而且,他和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Severin Fuld Jr.)还颇有心结。
出生于1946年4月26日的福尔特是华尔街最资深的老板。据说,在2008年春的一次私人晚宴上,对于保尔森希望福尔德出售雷曼的决定,福尔德勃然大怒,他对保尔森说:“我在雷曼这个位置上比你在高盛的位置上待的时间久得多,你教我如何做事,我会按照我的速度行事。”
短发、瘦脸的福尔德绰号“暴君”,他曾当过空军飞行员。一次,他看到长官无由训斥一位新兵,不由火从心生,对长官老拳相向。最终,他被要求脱下军服。1969年,福尔德加盟雷曼兄弟,从一名普通交易员一直做到雷曼兄弟的掌门人。他在雷曼度过了自己大半生的时光,雷曼对于他而言,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怎么甘心卖掉雷曼兄弟?
在雷曼兄弟副总裁劳伦斯.麦克唐纳(Lawrence G. McDonald)看来,正是福尔德的志大才疏,才将雷曼送入了万丈深渊。比如,在经营上,福尔德独断专行。在日后的回忆录中,麦克唐纳披露道:“福尔德先生周围,充斥的总是点头称是的男男女女。在2007年,他简直真成了一台一往无前的‘推土机’。在2007年至2008年间,他们将负债表增加了1200多亿美元”。
福尔德在关键时候对保尔森的冒犯,让保尔森最终选择了袖手旁观,按照麦克唐纳的话说,这“决定了雷曼的最终命运”。但对于见死不救的指责,保尔森则回应说,他当时如果能救,肯定会对雷曼施以援手,毕竟,他的一个弟弟也在雷曼做事。
最终,美国银行在收购雷曼兄弟的交易中选择了放弃。
英国人隔岸观火
英国巴克莱银行则似乎还未放弃。据一些知情人士透露,巴克莱一度看起来还势在必得。这家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英国银行,很希望以此为契机,将雷曼兄弟低价收入囊中,并借此挺进美国市场,成为这次金融洗牌中的大赢家。
谈判在紧张进行。但很快,巴克莱也发觉形势不妙,美国政府置身事外的态度让它感到风险太大。而且,英国政府似乎也不赞成他们接手雷曼兄弟这个烂摊子。
按照相关程序,巴克莱如果真同意收购雷曼兄弟,必须得到股东大会投票同意,但召开股东大会需要一定时间。巴克莱高层表示,在召开股东大会前,希望美国或英国政府能为雷曼兄弟交易余额担保,或者英国政府予以特批,免除巴克莱必需的股东大会程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为了让巴克莱成为最后的施救者,9月14日上午11点,焦虑中的保尔森临时中断和华尔街大亨的密室会议,开始和英国财政大臣达临(Alistair Darling)通电话,希望说服后者同意巴克莱银行并购雷曼兄弟。
在电话中,保尔森近乎哀求,他告诉达临,华尔街同行已经同意向雷曼兄弟提供30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援助,但前提是雷曼必须找到新的买家,对现在的美国政府来说,除了指望巴克莱接盘外,已别无选择。
但达临始终不为所动。他的回复客气但直截了当。他向保尔森再三强调,巴克莱不能并购雷曼兄弟。
在日后撰写的回忆录《崩溃边缘》一书中,保尔森回忆说,达临对终止该交易没有丝毫歉意,也没有提出太多的理由,“他只是说我们让英国政府来接盘,风险性太大,他不会让英国纳税者来承担我们的问题。”
保尔森事后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紧张更甚于恼怒”。
保尔森给福尔德打了个电话,向这位正陷入极度沮丧中的华尔街大亨通告噩耗:“我感到非常糟糕,我们已经别无选择,英国政府不愿让巴克莱接手,美国银行不感兴趣。”
“不能这样做呀!”福尔德马上回复:“汉克,你必须再想想办法。”
但保尔森已下定了决心,宁可牺牲雷曼,也要建立华尔街“铁的纪律”。
雷曼最终被推到了破产的悬崖。
2008年9月14日晚上8时,守候在雷曼总部的董事们等来了美国政府的通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要向董事会发表电话通知。
当时的考克斯非常不情愿打这个电话。因为雷曼毕竟不是私有企业,如果经营不下去,按照正常的程序,都会自动宣布破产,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施压某一企业破产,情况是非常罕见的。
考克斯请求保尔森和纽约联储行行长盖特纳一同宣布,但被保尔森一口回绝。在保尔森的高压下,考克斯不得不独自宣布这一坏消息。
他的电话是从纽约联储行打来的,声音质量有些嘈杂。
他对雷曼兄弟董事会宣布:“我不会告诉你们怎么做,我只能告诉你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雷曼兄弟董事、曾担任美国进出口银行行长(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S.)的约翰.迈克康姆伯(John D. McComber)明知故问:“你这是在指示我们应该提出破产申请?”
考克斯陷入了沉默,电话两端都陷入了沉默。
过了半晌,电话中传来考克斯一字一顿的声音:你们对现在的情势负有重大的责任,你们需要见机行事。
下面的雷曼兄弟董事会的决议结果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疲惫不堪的福尔德靠在椅子上,沮丧说:“我认为这就是告别了。”
政治余波
2008年9月15日,凌晨1:45,无奈下的雷曼兄弟向曼哈顿法庭宣布寻求破产保护,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
雷曼的破产拉开了华尔街金融海啸的序幕。随后几天,美林被卖身给美国银行,摩根士坦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ks)转身为商业银行。由此,华尔街标志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后来说,布什政府放弃救援雷曼兄弟的决策是一个灾难,这不仅引起了股市崩盘,还引发了政治剧变。
2008年的总统大选是在11月的第一个星期二,但按照克林顿的说法,2008年的总统大选就是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的那天。作为后果,共和党人的麦凯恩赢得大选的几率,由原先的25%下降到了2%。奥巴马当选已成定局,“大选等于在9月15日已经结束了”。
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美关系。
2008年9月16日的夜晚,华尔街还沉浸在剧烈动荡的痛苦中,用美国金融专栏作家纽马克(Evan Newmark)的话说,“华尔街上的秃鹫们会瓜分雷曼兄弟尚带余温的尸体,然后等着更多的不幸者重蹈覆辙。”
在遥远的洛杉矶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在碧波荡漾水池旁边临时搭起的一个演讲台上,王岐山微笑地对我们说,他是在一方面和美方进行JCCT的对话,一方面则“心系华尔街”。因为中国购买了美国大量的机构债券和企业债券,华尔街的动荡,对中国的投资造成了冲击。
顿了一顿,他然后揶揄道,中国的金融制度都是跟美国学的,因此,美国是老师,中国是学生。
但是,“现在老师出问题了,让我们学生都很困惑”,以后,“当老师指导学生怎么做时,学生也要考虑考虑了。”王岐山提高了声调。
(摘自《公司的力量:决战华尔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2年1月版)
文|刘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