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快递王:顺丰王卫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快递,顺丰,王卫
  • 发布时间:2012-05-02 14:56

  深圳福田万基大厦顺丰速运的总部,进进出出的很多人,你猜不出哪个是顺丰人,你也根本不能够指望会在这里好运气地撞见王卫--就算见着他,你多半也认不出他来。

  隐蔽的掌门人

  王卫从来不接受媒体的采访,顺丰速运也不打广告,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们;王卫低调不张扬,但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它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它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中介费只为和王卫共进一顿晚餐;它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现在却高调进军电商行业,但它的老总却令马云两次相约终不得见,并称为最佩服的人……

  不与媒体打交道的王卫

  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8年来,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这本月刊上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20年来,王卫也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三次。其中两次还是在2011年顺丰速运高调宣布进军电商后接受《广州日报》和《人民日报》的简单采访。剩下的一次充满戏剧性。

  2010年春天,王卫花3亿5千元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壹周刊》记者的注意。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点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收派了300多个包裹。最后,狗仔队终于拍到了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这一次,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据说,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四五十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但是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

  寻找王卫的PE和VC越来越多。一位咨询公司的董事长甚至透露说,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撮合注资顺丰的交易,一旦成交,将付给他1000万美元的佣金。

  你不会想象得到,这就是中国快递行业最有权力的人之一。1993年,22岁的王卫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当时,这家公司算上王卫本人也只有6个人。2011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已经远远超过120亿人民币,拥有11万名员工,利润率达30%。

  王卫不爱“说大话”

  对于王卫的低调,向来众说纷纭。有人说,王卫如此低调是因为早年间因为收回加盟权,搞直营时被人盯上的追杀风波;也有人说,王卫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尴尬的法律地位;还有人说,这不过是广东老板的故弄玄虚罢了,因为王卫笃信命理风水,北京中关村分部选址的时候,他就曾经专程带着御用风水师前来勘探。

  更为可靠的说法是因为王卫的个性。不过记者了解到,王卫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用飞机运送快递,招聘高学历管理人员,用IBM做咨询,购买最先进的手持终端,一切看起来都是一个企业家正常的思维方式。2003年暴发SARS的时候,王卫捐出的善款在广东省名列第二。种种信息显示,这应该是一个有经济眼光,同时不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形象。

  在顺丰一位高层看来,王卫的不事张扬,与顺丰产品定位有关系。“王卫不是爱说的人。我们的业务也用不着说。”这位人士强调说,顺丰的产品定位是小件高价值的货品,比如商业票据等,以快件递送为主。这种产品服务更看重商业用户,本身就有很大的忠诚度,不会因为几个广告就改变选择。而一旦自己的产品形成了口碑,即便不去宣扬,也总会得到机会。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其他人未必接受,但在顺丰内部的例子比比皆是:很长时间不设置400免费服务电话,据说是因为他们认为真正讲求时限的客户不在乎几角钱的电话费;与之类似的还有对外公布的快件价格无折扣,无优惠(月结客户同样没有优惠);愿意承运文件而不愿意承运包裹,因为他们认为文件的风险小而利润大,此外机场等运输渠道的野蛮操作容易造成包裹损坏;在顺丰,还有不做单票5000元以上的业务,不为同行送件等奇怪的规定。

  顺丰的所有决定都由王卫做出。不过在员工眼里,王卫并不是一个怪人。他也是一个很讲企业文化的人,顺丰的宣传橱窗和别的公司一样办得有声有色。在一位接近王卫的人士看来,“他只是不想说大话而已”。

  “王卫是个懂得吃亏的人”

  如果说产品定位可以改变的话,邮政则是无法逾越的红线。这或许是顺丰埋藏在隐形衣下的最大痛楚。

  从2001年开始,邮政与快递之间的矛盾激化,邮政部门开始大肆查抄快递公司的非法货件。之后,围绕几易其稿的邮政法,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博弈。邮政与四大跨国快递巨头在国际线路上无法竞争,实际上打压的真正目标是民营快递,要从后者夺走的市场中抢回市场份额。顺丰承运的快件是小件,很多是文件和单据,也是邮政最敏感的货件。据了解,在创业初期,顺丰就没有少挨罚。最多的一年,顺丰被罚款达500万元之巨。

  与申通的言辞激烈相比,顺丰似乎并不太在乎钱,罚金交得很痛快。在这些微妙的事件中,王卫仍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他从来不出现在与邮政争论话题相关的会议上。“你罚多少,我们就交多少。”一位顺丰内部人士透露说,王卫对此明确表过态,不与邮政计较。

  据说,王卫跟公司里的人讲了这样一番道理:没有邮政,也就没有顺丰。试想,没有邮政,如今的快递市场肯定被国外快递公司垄断了。民营企业实际上是在邮政的庇护下,才有了今天做大的时间和机会。邮政罚点钱,就当是感恩了。据顺丰内部人士说,“王卫是个懂得吃亏的人”,而且,王卫是在香港长大的,“是个守规矩的人”。

  王卫是个战略家

  2008年,王卫非常悲壮地做了一次内部讲话,《用生命捍卫价值观》: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更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行业人士敬佩地认为:唯一一个坚持从来不卖身,对任何收购企图一向严词拒绝的,只有顺丰,如果顺丰肯卖,过去行业内所有的并购案,甚至都不会发生,因为无论UPS还是FedEx抑或海航都明白,没有哪个企业比顺丰更有收购价值。

  也正因此,王卫的悲壮有其道理,别人做不下去尚可被收购,但顺丰不行,要么生,要么死。

  用“飞”代替“跑”

  正是在王卫发表“末日演讲”之后2009年底,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飞机。顺丰总部成立的第二年,中国遭遇SARS侵袭。人们的足不出户推动快递业获得迅猛发展,顺丰开始在此时勾画其全国性网络,并将当时低迷的航运业当作了发展的助推器。2003年初,顺丰与扬子江快运签下合同,将后者的5架737货机全部租下。此外,顺丰还与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利用230多条航线的专用腹舱运送自己的快件。顺丰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飞机运送快件的公司。

  航运不菲的价格迎合了王卫计划的“高价”战略,并且在时效性上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此外,迅速增长的货物数量又产生了规模优势,从而摊薄了包机带来的巨大成本。2003年以后,顺丰业务的年均增速都在50%左右。

  此后,顺丰的发展几乎都与空运有关。2010年3月,顺丰宣布计划耗资1000万美元,购买两架二手货机,并向民航总局申请成立航空货运公司,成为第一家申请成立航空公司的民营快递企业。

  重视战略

  对物流有着宗教徒般的忠诚和独立人格的王卫直言“缺乏战略眼光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短板”。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王卫表示,战略最关键。王卫认为,资金实力上,人家一家企业就有600多架飞机,而中国所有快递企业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架飞机;在科技实力方面,顺丰的信息系统在行业内算较好的了,但是也只相当于国际快递大企业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差距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上的,国际化水平更是还差得远。王卫认为,最大的差距还是战略。国际快递大企业开设某个网络,只要能够支持自身服务质量提升,可以十几二十年不赚钱。这样的气魄和实力,都是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所无法比拟的。

  王卫表示,中国的民营快递企业家,总能想出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赚到钱,战术上不输于人。但是,战术上再赢,只要输掉了战略,企业也可能就完蛋了。因此他认为,战略差距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致命差距,“我们民营企业有个‘短板’,就是坚持性不够,很容易走两步就放弃了。因此我会要求自己特别关注战略和投入这部分,对短时间能够达到什么规模、盈利多少等关注相对少些,对该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以及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方面关注多些。当然,现在是战略不能输,战术也不能输,产业发展还很脆弱,企业如履薄冰啊!”

  打造电商“航母”

  有接近顺丰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对顺丰来说,不仅仅只是外界揣测的向电子商务及支付平台的渗透,王卫真正规划的,是一个结合现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的更大的交易平台,即打造电商、物流航母。

  “顺丰宝”顺利诞生

  2010年7-8月,顺丰E商圈网上商城低调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该公司推出了配套的支付工具--“顺丰宝”。

  龚文祥在微博中透露,顺丰快递对电子商务的布局超过大家想象,目前这一项目已有近200人规模。2011年12月,“顺丰宝”正式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其支付业务所属公司名称为深圳市泰海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翻查央行资料显示,深圳市泰海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确实已于日前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发证日期从2011年12月22日开始有效期至2016年12月21日。而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信息显示,深圳市泰海网络的唯一投资方是“深圳市泰海投资有限公司”,顺丰速运的老板王卫拥有“泰海投资”99%的股权。由此不难看出,“顺丰宝”未来5年内开设第三方支付业务获得了名正言顺的资格。

  “顺丰宝”只是个开始

  在业内看来,顺丰速运之前推出了“顺丰E商圈”,此次布局支付行业可能也意味着其将在物流细分领域多方扩张,加速触网的开始。事实上就在2011年底,顺丰在深穗牵手7-11、广州8字连锁并自建网络试水便利店后,顺丰的商业版图已经开始挑战大家的想象空间。

  “其实,在王卫的规划中,”顺丰宝“不仅仅是顺丰在电子商务领域布局的开始。”一位接近顺丰高层的速递业人士向记者透露,顺丰速运的现有客户大多是实体商业用户,线上用户的占比规模目前还相当有限,为此该公司准备先把传统商业客户的支付转到“顺丰宝”,而不是直接从电商平台介入。这意味着,今后顺丰旗下的速递业务、代收货款业务都将整合到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运营中。

  顺丰想比联邦走得更远

  “为提高工作效率,顺丰在IT方面投入巨资建立起来的系统,超过了E M S,堪与联邦快递等国际巨头匹敌。”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顺丰的收件员几乎人手一台终端机,如果“顺丰宝”在旗下顺利推行,顺丰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增加现金流、降低资金回笼的风险。

  当实体商业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后,顺丰跨界,大力度介入电商业务,并将其打造为自己电商平台的默认支付工具的目标也水到渠成。

  “目前的物流业处在高速成长而又细分的关键时期。现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将是每个企业都想走的方向,顺丰在物流业做大之后,还将在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务上开疆辟土。”在之前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中,王卫这样表示。

  作为中国本土快递业的领先者,顺丰被业内公认为是未来中国版的“联邦快递”。但眼下看来,顺丰似乎比大家想象的走得更远。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电子商务、物流以及第三方支付,虽属于同一个产业链,但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态。“电子商务不仅需要大量专业化的人员,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去‘烧钱’,对顺丰而言,人才的制约和资金的瓶颈将是其打造现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融合’的最大障碍。”

  快递业的联产承包制

  快递是“以人为本”的行业,再先进的系统、技术、模式都无法规范人的思想动态,只有提高人员素质企业才有发展。而人又是最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的因素,快递员的情绪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送达率。快递业的一名资深人士说:“无论一家快递公司多么成功,即使‘顺丰’的质量浮动都是上上下下的,只不过这些浮动是外界无法看到的。”

  马云佩服王卫的管理

  众所周知,这个行业的就业人员门槛低,但这个行业管理的难度,又限定了它的创业高台阶。快递行业自身存在着各种纠结。

  外人看来只是接货、送货再简单不过的行业,上述资深人士说:“管理快递这个平台的难度和复杂性,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难怪马云也抗拒管理快递企业,而最佩服能管理十一万基层员工的王卫了。

  事实上,顺丰是第一个发明快递业计件工资的公司。这是顺丰至今为止跟其它公司最大的区别,也是顺丰的收派员为什么流失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顺丰的每一个收派员只有700-1200元的基本工资,其它的全部根据工作业绩提成。快递员收一个快件22块钱,这22块钱里有一个固定的比例是归他的。顺丰的每一个快递员每一个月的收入都是可以预期的,并且非常稳定,可以随着他的个人努力不断增长。2011新年前后那条关于顺丰的热门微博是一种戏剧性表现:“刚才顺丰的快递员在我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一万五,会为了你这2000块的礼品丢这个饭碗么!’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分享机制成功的保障

  这是顺丰最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它把整个企业的机制体系确定下来,让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自己报酬的上升路线。在顺丰,一个做得好的收派员是不愿意当仓管、组长甚至经理的。而且每一个顺丰的快递员其实就是第一线的市场人员。他们非常有动力去发展新的优秀客户。曾经有天津的快递员坚持每天早上7点去写字楼义务帮忙扫地,就是为了拿到对方公司的快递业务。一旦拿到,他就多了一笔固定的提成收入。

  “有个老派件员,工号前头5个零,他是跟王卫一起创业的十几个人里头的。王卫重感情,要给他高薪养着,他不干。他就守在华强北,老婆孩子一辆面包车,承包一层楼,收快件,一个月五六万。”

  针对顺丰速运快递员收入过万的讨论,王卫在接受《广州日报》的采访时介绍:“我们以商业客户为主,每天来自网购的业务只有几千票,而顺丰每天的业务量是200多万票。2011年春节前,顺丰快递员月收入1.5万元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这是事实,我们个别快递员的收入确实有这么高,多劳多得是我们对一线快递员的一贯做法。”

  员工是顺丰精神上的伙伴

  顺丰的收派员和企业是分配关系,不是劳务上下级关系。这就是王卫聪明的地方,当年收权,他没有全收。当时是加盟老板不听话,他把老板收了,老板底下的员工就容忍,只要听话就行了,歪打正着了。“王卫是这样的人,只要你威胁他的生存,他就要想办法治你,除此之外他不管你。这样不管还好了,所以你看他现在11万多个收派员全是个体加盟,自己管自己,挺好。”接近王卫的人如是介绍。

  看得出来,王卫想要在自己的公司里塑造出一些超越了运送货物、搜集包裹、操作计算机和开辟空中运输线之外的东西。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成为顺丰经济利益上的伙伴,也成为精神关系上的伙伴。他出版内刊,为员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设置包括内部晋升通道、职业培训和储备干部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制度,他甚至还组织光棍快递员联谊,最好能成上个几对儿。王卫还真是不辞辛苦。不管怎么说,他费尽心思就是要得到他想要使用的人。对于现在的顺丰来说,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和拥有高科技的技术同样重要。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