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京津沪 重庆尚待三步走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重庆,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5-02 15:52
两江回流,重庆激荡。
2011年,重庆有18个指标成为全国第一,包括企业增长数,进出口增长率,基尼系数等重要方面。一时间,重庆风头无两。
自直辖始至今,重庆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庆要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亦需要快速崛起。
要成为世界性城市,必先成为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离中国的中心城市,尚有几步之遥。
经济实力不足使重庆大而不强
不可否认,最近几年,重庆的发展突飞猛进,增速领先全国,其“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模式,亦为很多地方仿效。作为一个偏居西南的城市,重庆硬是通过航空运输,完成了高端崛起的布局,压倒河南与湖北,加冕中国的“内陆开放高地”,其中的创新,确实值得称道。
不过,由于地点比较低,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大城市中,仍难争上游。
主流大城市,莫不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其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在区域乃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重庆经济发展方面的滞后,使其“大城市”之路任重道远。
若以GDP作为标准对中国城市进行排名,重庆2011年的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可入选前十名,但是,在四大直辖市中,重庆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之巨大优势,仍然排在最后,显示出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直辖市中处于落后境地。如果按照人均GDP计算,重庆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更处下风。其人均GDP,不到深圳的一半。
更令人尴尬的是,作为国家定位的西部核心城市,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落后于西部的一些城市。
仅以最近的2011年计算,同处西部成都,其2011年GDP突破7000亿,大约相当于重庆的70%,但是,其人口只有1125万,相对重庆的2900万,尚不到其一半,就人均GDP,成都远超重庆,另一西部中心城市西安,其GDP大约为重庆的40%,但是,人口却只有重庆大约30%,由此,在西部中心城市中,重庆的发展水平,尚处下游。
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使重庆的“大城市”成色严重不足,在未来,迅速发展经济,使重庆成为中国中心经济城市之一,方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城市。
不过,如论增速,则重庆速度,在西部无人匹敌,在全国,其综合增长速度,亦在前三之列,如按此发展速度,重庆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现在的问题是,重庆的高速发展,到底能持续多久。
“红色”不足以总揽所有的景色
大城市的特点之一,就是包容与广博,这一要求,乃是应现代社会的特点而生,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而作为现代人聚居的中心地,全球的大城市,几乎都具有包容性大、文化多元的特点。
重庆近年来,不遗余力推动“红色文化”,在全市上下蓬勃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活动,当然有其价值。不过,重庆的精神内核,远非“红色文化”可以全部涵盖。
五年前,重庆曾掀起了一阵关于“美女是否能够成为城市名片”的讨论,当时笔者刚好在重庆有段短暂的谋生生涯,曾参与此种讨论。事实上,与笔者一样,赞同将美女作为重庆名片的,亦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说是应者云集。
几年前,深圳也陷入了城市定位的迷茫中,有些人执意要给深圳贴上一张历史文化名城的标签,并且为了贴这张标签千方百计寻找能够支撑的证据。结果,在大鹏城,找到了一座地下古墓,于是证明“深圳有7000年的历史”,但是,后来,关于深圳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论调却遭到了大多数深圳人的批判,因为大众认为,恰恰是没有历史,才是深圳的真实状况,才最体现深圳的魅力。于是,一个活力、现代的深圳城市形象就诞生了。
重庆今日,亦面临同样的问题,虽然重庆曾有浓厚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理应传承,但是,身处现代社会,却绝不应只停留于“红色文化”,而是应该更广博与多元。就以“美女”作为重庆的名片而言,能够在全国范围以盛产美女出名,其实反映了新一代重庆市民热爱生活,动感、时尚的文化,何尝不是重庆的城市优势?
其实,不光是“美女文化”,重庆人自己曾总结的“网络文化”、“棒棒文化”,在一个现代大城市中,都应该有其存身之地。重庆的文化,应该兼容传统与现代,形成多元的文化内核。
而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大城市之大,首先在于其博大包容。
100年前的上海之所以成为远东第一城市,乃在于开埠以来,开埠至民国时期,上海在江南传统吴文化的基础上,与开埠后传入的欧美文化等融合,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海派文化”,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中心。作为海派文化的中心,当时的上海社会异常活跃,到处是寻梦人,成为移民的大熔炉,以及当时中国人向往的梦工厂,形成恢弘博大的气象。
而作为现代中国城市典型的深圳,亦以文化多元,富有包容能力而著称。同时,深圳在融合中国内陆各地的文化之后,又以中国文化为底版,与现代文明进行了交融。借助全球最大的自由港香港,以及直接的开放,深圳形成了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移民文化,成为中国内地在文化融合上集大成的城市。造就一种恢弘、博大的现代文化。成为中国内地城市融入世界潮流,接受普世文化并最终完成现代化的先锋与标杆。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香港,还是蒙特利尔,全球著名的文化创意中心,均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绝非巧合。
重庆他日要真正成为全球性乃至世界性的大城市,造就多元、广博,融合现代与传统的城市文化,方为出路,而停滞于过去,拒绝拥抱现代潮流,偏守一方而不知开眼看世界,恐非大家气度。
春归大地,鲜花待开,姹紫嫣红的世界,红花、绿叶、蓝天、白云,多彩才是最美丽的。
“重庆人的重庆”缺少容纳天下的能力
重庆是直辖市中唯一一个不流行普通话的城市。
作为主流的大城市,一般都具备两大功能,其一是对于周边城市乃至区域的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其二是对于人才的吸附作用。而这两个方面,正是重庆所缺少的。
至2011年,重庆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900万,常取其概数说“三千万重庆人”,但是其户籍人口,却超过了3300万,而在这2900万重庆人中,外来人口只有400万,外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列约为七分之一。如以重庆主要的九城区统计,则外来人口占比,几乎相当。
据重庆市的相关统计,这400多万外来人口中,人口数量位于前五的地区分别是四川省、贵州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
而重庆直辖以来,其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并没有体现出来。陕西、甘肃,乃至新疆,西部并没有多少人来重庆发展,重庆的人口比例背后,显示了重庆吸附能力的弱小,更没有担负其振兴西部的重任。而在国内的其它大城市,莫不成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人流积聚地。北京、深圳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人,上海也是华东人口的主要流向地。
更为严重的是,重庆是全国唯一一个户籍人口高于常住人口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相差400万,如果再扣除外地来重庆发展的人口,说明有大约800万户籍人口离开了重庆,选择了他乡打工或经商之路,光是涪陵、万州地区,离开居住地外出务工人口即超过400万,这种情况,隐现了重庆的未来危机,说明重庆都市圈尚不足以为本区人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更没有起到辐射西部城市的作用。
七分之六的“本地人”,使重庆成为四大直辖市中外来人口比例最小的城市。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人的重庆”,而重庆也是唯一不通行普通话的直辖市。无论私人交流还是常规公务活动,多是一口方言。
虽然重庆官方曾提倡工作场所讲普通话,但是,鉴于重庆本地人的庞大比例,重庆仍然是一个当地土话方言流行的大城市。
能否容纳足够的移民,不仅考验一个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更是其强大的社会自我更新能力的体现。同时,在全球近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上,移民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移动人口比例过小,使重庆难以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亦难以成为一个善于改变的城市。户籍人口过多,导致社会阶层单一,地方利益格局难以打破,严重窒息了城市发展活力。更为重要的是,移民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对于天下人才的吸引力。
作为全球民族熔炉的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等“大国”,作为全国民族熔炉的深圳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大城市”,绝非偶然。
重庆未来要真正成为“大城市”,必须走出“重庆人的重庆”,容纳和吸引更多外地人口,特别是西部人口,成为西部乃至中国的中心城市。
在国家战略中,重庆被定位为西部的中心城市,亦显示了其未来的巨大潜力,重庆成为大城市,相信是大势所趋,但是,未来的蓝图,决不可当今日之事实。
大城市之大,绝非面积之大,人口之多,其灵魂乃在于博大、多元,引领现代风潮,成为人们的梦想之地。重庆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性城市,成为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梦想之都”,当以此为鉴。
文/罗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