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降四成 广发证券高管乱局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证监会,广发证券
  • 发布时间:2012-05-21 15:49

  广发证券日前发布的4月份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当月盈利2.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1.65%。此后一周,广发证券董事长应刚即宣布辞职,原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主任孙树明继任董事长。尽管无明显的证据表明应刚请辞与广发证券业绩巨挫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应刚自去年执掌广发证券以来,公司业绩持续加速下滑,至今仍未扭转困局。

  而据业内人士称,孙树明继任广发证券董事长实际上属于“内定”,孙树明本来应该在去年就担任董事长,但碍于证监会的任职规定,不得已才隐忍一年。若猜测成立,则应刚极有可能只是孙树明的“替身”,广发证券董事长一职原本不属于应刚。

  上市以来业绩从未增长

  若将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变化进行对比,并排出“业绩变脸榜”,则广发证券必然榜上有名,该券商2011年的净利不足2009年的五成,而今年前四月份,广发证券业绩仍无止跌迹象。尽管券商一时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盈利窠臼,但广发证券无疑表现得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广发证券自2010年借壳上市以来,业绩从未实现正增长,2010-2011年及今年一季度,广发证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4.13%、48.75%、2.13%,而今年4月份,广发证券净利润同比降幅再度扩大至41.65%。对于业绩的连年下滑,广发证券的解释是二级市场不景气,丝毫未曾意识到公司在管理方面或存在问题。

  同样是面对不景气的二级市场,与广发证券分类级别相近的中信证券去年净利不降反增,海通证券也只是同比小幅下滑15.82%。

  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上市券商近年来业绩确实持续负增长,但广发证券素以华南第一券商自居,无论是资本金规模抑或营业部数量,广发证券均位于国内券商前列,但最后的结果是,广发证券的盈利能力并不比中小券商强,相反,在某些领域,广发证券甚至还不及中小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广发证券自2006年即筹谋上市,当时公司积极与S延边路接洽,最终S延边路同意置出壳资源,若无意外,广发证券借壳上市计划当年即可实现。但恰逢此关键时刻,广发证券却曝出丑闻,公司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而接受调查,管理层亦紧急叫停了广发证券的借壳计划,广发证券上市失败。直到三年后,广发证券才成功借壳,最终于2010年上市,前后历时四年之久。

  继任董事长为“内定”?

  广发证券原董事长应刚请辞与公司公布4月份业绩剧挫的时间间隔仅仅一周,二者是否存在关联,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自应刚于去年4月份执掌广发证券以来,广发证券的业绩加速下滑。

  颇有意思的是,据相关媒体报道,应刚去年担任广发证券董事长之时尚未取得证券公司董事长任职资格,而广发证券在明知应刚无此资格的背景下偏偏选举应刚任职董事长,最终的处理方式是先让执行董事秦力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因此,应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直接管理广发证券。

  在应刚被选为董事长之前,广东省委组织部即已任命孙树明为广发证券党委书记,当时业内普遍传言,孙树明极有可能在去年4月27日的董事会上被选举为董事长,换言之,应刚本来不应该被选举为董事长,但直到今年5月份,孙树明才正式担任广发证券董事长。

  其中的原因在于证监会的一纸规定,证监会明确规定,证监会领导人员离职需要在三年满后方能在监管对象中任职,一般人员则为一年。孙树明去年3月份刚辞离证监会会计部主任一职,作为“一般人员”,孙树明一年之内不得在广发证券从事业务方面的领导工作。因此,此后一年之内,孙树明只是担任广发证券的党委书记,分管党委工作,而不插手广发证券的业务。

  今年5月份,孙树明的一年缓冲期已满,广发证券遂正式选举孙树明为董事长,应刚自然卸任。业内人士称,表面上,应刚辞职在前,孙树明继任在后,但实际上,孙树明去年就应该担任董事长,应刚只不过充当了替身,替孙树明走程序,一旦程序走完,应刚请辞也就在情理之中。而孙树明一年前虽无董事长之名,但未必没有董事长之实。

  “广发证券前后一年整个过程可概括为,应该担任董事长的人不能及时担任董事长,没有任职资格的人无奈担任董事长,最后交给不是董事长的人履行董事长职责,怎一个‘乱’字了得?”上述人士如是表示。

  本刊记者 王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