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行上市遇阻,遭股东坚决抛售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北京农商行,北京华融,上市,股权
  • 发布时间:2012-06-04 11:41

  两年过去,转让股权的价格只涨了1毛钱。看起来,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下称“北京华融”)已经等不及北京农商行的上市了。

  5月14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出一宗5亿股北京农商行股权转让的项目,这5亿股占北京农商行总股份数的5.23%,转让方是北京农商行的第三大股东——北京华融,转股价定为每股3元。

  这不是北京华融第一次有意抛售北京农商行股权。早在2010年,北京华融就曾打算出售股权,定价每股3元,但最后自行终止了转让计划。

  众所周知,对投资方最好的结果是,被投资企业能顺利上市,但两年的等待后,北京农商行上市前景仍旧黯淡,两年后再次转让的定价仅提升1毛,还赶不上两年时间的资金成本。

  “地方银行上市开闸遥遥无期,北京农商行资质又不算好,对北京华融来说,这就像根‘鸡肋’。”一银行分析师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不抛掉誓不罢休

  北京农商行前身是北京农村信用合作社,包含了14家区县联社和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营业部。后经批准,2005年原农信社以发起设立方式,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融正是于这一年投资入股的。据当时媒体报道,北京农商行按每股1元的平价发行。据此推算,北京华融共投资了5亿元,持股占比9.85%,与另两家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

  不过持股5年后,北京华融萌生退意。2010年,市场传出北京华融打算转让其持有的北京农商行所有股权,初步定价约3元,不过最后,北京华融终止了这一行为,而并未给出原因,有报道认为是北京华融没找到合适的下家。

  在随后的两年间,虽然北京华融没再转售股权,但其对北京农商行的兴趣已然不大了。2011年,在北京农商行134亿元的增资扩股中,北京华融并未参与,股权占比下滑至5.23%,成为第三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占比15%。

  到今年5月14日,北京华融再次决定抛售所持的北京农商行全部股份,而这一次的出售意愿更加坚决了,大有不转让成功不罢休之势。

  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发布的项目信息显示,挂牌期满后,如未征集到意向受让方,那么北京华融将对此延期,“不变更挂牌条件,按照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延长,直至征集到意向受让方。”项目说明中特别解释道。

  “这个公司应该是个战略投资者。投资这么多年,北京农商行距离上市还是这么遥远,再坚持下去没多大意义。”前述分析师说。

  在未查到公司网站的情况下,《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北京农商行年报和此次股权项目转让说明中的介绍,可以大致了解到,北京华融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以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城市商务功能街区建设为主,另外也投资金融保险、物业管理、广告宣传等其他服务行业。

  “可能也与公司资金宽紧有关系,毕竟现在房地产企业资金都很紧张,变现一些‘鸡肋’股权不失为好办法。”该分析师说。

  上市前景越发黯淡

  站在投资方北京华融的角度上看,当初选择投资银行的目的主要就是上市,但如今上市计划被一再搁置,导致战投资金被长期占用,耗费了巨大的资金成本,故而北京农商行股权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此外自北京华融2005年入股以后,北京农商行期间陆续曝出了资产损失和骗贷案等负面事件,致使上市之路更加曲折。

  去年12月6日,北京农商行201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PO领导小组及工作组的议案》,相当于上市进程到此才刚刚启动。

  且不说中间还要经过上市辅导、各类材料报备等繁冗程序。从整体上看,地方性银行上市的开闸都还遥遥无期。

  《投资者报》在今年3月份《城商行上市难产 证监会存三大顾虑》一文中就曾分析过,针对银行资金压力,银监会支持银行上市,但证监会迟迟不放,主要是考虑市场压力、银行业风险问题以及地方性银行自身存在问题。

  这些困难还不算,现在已有十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在排队等候上市了,几十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也都在筹划上市。论时间,北京农商行起跑已晚;论资质,在众多地方性银行中,北京农商行算不上优质。

  另外,北京农商行上市还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但2009年,因为骗贷案,北京农商行原行长金维红被免职。按前述《办法》规定,2012年才是第三年,即便能上市,也要至少等到2013年。

  这些困难想必北京农商行自己心里也有谱,根据其计划,2012年还只是“有序衔接和推进上市工作的重要一年”。

  资产质量的困扰

  不仅2012年是“重要一年”,2012年以后恐怕也很重要。因为要想上市,北京农商行显然还有很多事得做。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农商行积弊重重,即便在2005年改制后,仍是问题多多,甚至在2010年之前,有连续两年的年报都被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

  目前北京农商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能继续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据该行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以该行口径的五级分类口径计算,不良贷款余额为59亿元,较当年初下降7.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49%,较当年初下降1.29个百分点。

  虽然实现了“双降”,但这一成绩仍距行业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最高,为1.6%。

  显然,北京农商行不良率不仅远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就在同类银行中,都属资产质量较差的。

  从逾期贷款看,北京农商行本金部分或全部逾期1天及以上的贷款表面上看确实有所减少,2011年末的数额较期初数额减少了24亿元。但细致分析却发现,其出现坏账的风险却在加大。

  因为逾期1天至90天、逾期90天至360天、逾期360天至3年的贷款数量都在减少,使逾期贷款数总体有所下降。然而,逾期3年以上的贷款数量却在增加,期末数较期初数增加了近5亿元,达到约11亿元。而逾期3年以上的贷款收回的概率很低,较大程度上可以确定会形成坏账损失。

  《投资者报》记者 李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