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银吴剑飞:投资用“狼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民生加银,吴剑飞,投资
  • 发布时间:2012-06-04 13:44

  约吴剑飞的采访地点由民生加银一个大会议室,临时改到公司旁边的一个咖啡馆。“这样轻松些”,吴剑飞抽出一支烟点燃了说,就在这里开始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的专访。

  吴剑飞现在是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投委会主席兼民生加银景气行业基金经理,该基金自去年11月底成立以来,半年时间里回报率达到19%,而同期上证综指做了一轮过山车,从2380点再回到2380点。

  “工作之余,我就两个爱好:读书,种菜。”吴剑飞说。在郊区,他租了一片地,周末就去打理菜园子,“种的菜自己都吃不完,还送人。”

  吴剑飞很喜欢清代学者李密庵的《半半歌》,“……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他自己欣赏的状态就是半耕半读半投资。

  读书是吴剑飞的爱好,哲学、历史、宗教都是他阅读的爱好,经济类、投资类更不用说。采访中,他总喜欢举很多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访谈不到一个多小时里,提到的名人就十多位,像安东尼?波顿(在欧洲与彼得?林奇齐肩的基金经理)、勒内?笛卡尔(法国哲学家、科学家)、陈独秀、刘伯承、王阳明、邓小平、老子等,或引用他们的话语,或讲述他们的故事,他甚至用金刚经里的经文来阐释对投资的理解。

  在吴剑飞看来,有固化投资风格算不上优秀的投资者,优秀的投资者是要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风格。

  “经验是经验的墓志铭,保持清空的状态,空虚的状态,调整自己,随时保持对市场、对价值的再认识,这个非常关键。”吴剑飞总结。

  向狼学习战术

  刘伯承是个颇具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的元帅。关于战术,他用狼、马、牛三种动物来说明,而吴剑飞则把这则故事用来说明自己对投资的理解。

  成都有一条坡路,一只狼每天都悄悄地趴在路旁等猎物。等到有推车人爬到半坡时,狼就蹿上去,照准他的屁股狠狠地扯下一块肉,推车人因车至半坡无法放手,只好自认倒霉。

  刘伯承反对和批评牛抵角战术,他主张“牵牛”、“宰牛”,不要“顶牛”,因为“顶牛”是消耗战,是最不聪明的战术。

  而马的战术则是运用后蹄,出其不意。刘伯承比较狼、马、牛说:“牛抵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

  吴剑飞认为,投资也一样,要用狼的战术,认清形势,扬长击短。

  “以价值为体,以策略为用,以风险为本。”这15个字浓缩了吴剑飞对投资的认识。

  吴剑飞2000年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加入民生加银之前,还在以绝对收益为基本要求的保险领域从事投资,所以风险控制在其投资实践中,位置比较重。

  “机构投资的本意就是通过集中管理分散风险,把握这一点要从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时效性四个维度衡量。”吴剑飞说,投资说白了就是管理风险,只要能控制好风险,点滴积累,风险低,收益可能更高,这和教科书上的理论是相反的。

  组合需处理六大关系

  控制风险的策略之一便是组合投资。

  吴剑飞引述马克思的观点认为,价格和价值99%的时间里都不重合,所谓的价值是动态的,是变化中产生的,也正因此,他思维及投资实践也打着动态的烙印,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制度转轨阶段,公司股票价格具有相当的阶段性特征。

  至今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是建信恒久价值,从2005年底到2009年底,期间基金年化收益率32%。

  分析该基金每一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可见,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持股时间不长,重仓股周期大多是半年而且持股较分散,鲜有个股重仓超过基金净值5%。

  在复杂而兼具艺术特征的投资领域,每一种投资策略难尽十全,比如有时过分强调动态价值,也容易错过一些大牛股的投资机会。

  吴剑飞早在2006年二季度、三季度就持有过东阿阿胶,之后该股一直再未进过十大重仓股之列,而这是一只六年翻八倍的大牛股。

  追溯吴剑飞的投资理念,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解析。吴认为,投资理念,首先是认识论的问题。

  “这有两种。其一是,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其二是,人可以认识客观规律。后者像巴菲特,他认为公司绝对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和认识。”吴剑飞说,他自己倾向于前者,即并不一定存在一个永恒不变的、绝对的、孤立的价值线。

  由于认识的不确定性,或者价值的不确定性,对价值的认识、对风险的认识以及对策略的运用成为其投资中最核心的东西。

  吴剑飞总结说,所谓策略和组合,就要处理六大关系,这包括长期和短期、进攻和防御、守正和出奇、自信和从众、集中和分散、顺势和逆势。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