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壮士断腕之后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东莞,转型,世界工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6-13 17:05
转型五年,壮士断腕,迎来的却是难以预料的下滑。无船可借,却仍要逆势升级,这对当下的东莞执政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广州、东莞报道
东莞现在处于低谷之中。
昔日 “世界工厂”一季度的增速仅有1.3%,在广东21市中排名垫底。外界对此的解读不一而足,但东莞将往何处去的争议声却不断响起。
此前一个多月,东莞日报官网发起的“时间问政”引发了东莞人新的反思潮流,网名为“肖五木”的东莞哈一代玩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率先发难,发出万言长文追问《迷“船”的东莞,下一站在哪?》。
肖五木认为东莞是一座迷失的城市,他称东莞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借船史”。香港是东莞“借船出海”中借到的“第一条船”,台商是东莞借来的第二条大船。金融危机后,东莞又将招商重点瞄准了日本、韩国。分析了当下形势后,肖五木大声疾呼:“东莞,醒醒吧,你要等的‘第三条船’不会来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第三条船来让东莞搭了。”
压力最大的城市
“珠三角”必须完成转型蜕变,在广东21市中东莞面临的压力最大。
2008年3月25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突访以鞋业和家具制造业著称的东莞工业重镇--厚街镇。厚街镇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汪洋此行目的之一,是了解外资企业部分外移后,对当地经济造成了多大影响。第二天,汪洋到了以毛纺业闻名的大朗镇,当天下午,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当着东莞当地镇以上全部官员的面,汪洋说,“东莞必须将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制造环节转移出去。”他强调,如果东莞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两个月后的2008年5月29日,广东召开第一次“双转移”工作会议。
此后五年中,东莞一直在转移和升级的路上艰难跋涉。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背后却是广东经济结构的重新布局。产业转移将直接影响转出地的GDP数字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无论是决策者和执行者都曾对“双转移”有过犹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告诉《小康》记者,“珠三角挺过了金融危机后最艰难的2008、2009年,国家在‘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下来以后,给灾难后幸存企业一个缓冲的机会,也让广东执政者认识到‘长痛不如短痛’。”
“东莞转型升级已经过了阵痛期”,上任不足半年的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广东党代会后召开了东莞市委全会,他对自己的同僚们说,“不要一看到指标下来就紧张。从高速发展到平稳发展过程中,各位要学会科学分析经济指标。”徐建华说,“不是说不要正视指标下滑,一直这么低速甚至往下掉也不行。今年一季度以来,东莞利用外资的质量在提高,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珠三角地区外贸下降,中西部地区外贸上升,这不是双转移的成果吗?”
“先低、再平、后高”,与他搭档的市长袁宝成则认为东莞经济今年会走出一条向上的曲线,他强调东莞不能被第一季度的数据打趴下。他说:“我从来没有认为东莞不行,但是如果工作不做好,就真的不行了。”
两位主政者一唱一和,对东莞的未来显然充满了信心。
3月初,徐建华、袁宝成率东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北京、上海、合肥、武汉、成都等城市,拜访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与14所高校院所签署50多项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
为招引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端产业,此前的4月17日,由东莞市市长袁宝成直接挂帅率领的市政府代表团前往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为期13天的“新东莞、新产业、新商机”招商活动,代表团拜访了包括日本京瓷、电产、日立化成、住友以及台湾正崴、金宝、明门、华新丽华等共约20家有投资或合作意向的目标企业。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既要抓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通过优质增量稀释存量,提升‘东莞制造’的层次,同时也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传统特色产业增加装备、提升技术、建立品牌等方面的投入,擦亮‘东莞制造’品牌。产业高级化不仅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同时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
腾出笼子的“难题”
自2008年广东正式启动“双转移”战略以来,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各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粤西北大批新的产业集群在珠三角相对欠发达地区出现,正因为这些企业的“加盟”,有效促进了粤西北地区的经济腾飞。
韶关是东莞转移产业重要承接地之一,韶关市市长艾学峰告诉《小康》记者,武广高铁通车之后,韶关与珠三角一个小时内的车程令韶关作为东莞转移产业承接地增色不少,加上各种优惠政策,到目前为止已建立10个工业园,其中4个与东莞合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都是省级示范工业园,整个累计承接项目一千多个。
“县还是那个县,人还是那些人,枪还是那些枪,思路一变,天地宽阔,劣势变成优势。”南雄市委书记许志新说。东莞大岭山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韶关所辖的南雄市,汪洋曾经点名表扬南雄市精细化工产业园的发展速度。因为产业转移工作出色,他们甚至得到广东省政府600亩用地指标和1000万元资金奖励。
但是现在,转移的速度却渐渐慢了下来,无论是韶关、清远还是其他粤西北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地,都在渐渐提高准入门槛。“我们首要发展环境友好工业,比如说机械加工,又不排废水,又不排废气,又不产生粉尘。”艾学峰说。
一方面,产业转入地提高准入门槛,有的地方地价已经开始上涨。另一方面东莞企业转移出去的意愿不高,选择就地升级者更多。
2003年从西安来到东莞创业的徐国芳,在厚街办起了“楷模居品”家具厂。经过8年奋斗,楷模家具现已成为广东家具行业排名前十的家私厂。“厚街是一个家具生产形成规模的重镇,先不论厚街家具名声在外给家具厂的销售带来积极效应,而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厚街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家具产业链条,有关家具生产的所有备件,我们都可以轻易找到!”徐国芳告诉记者,尽管现在政府积极号召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相关的园区也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很少有企业会主动移出“根据地”,搬迁的费用、新建厂房、重新配置设备的费用都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最关键的是,你不可能把整个家具生产链条都迁移到同一个园区。
除此之外,交通是否便利、运输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都是众多企业考虑是否转移的因素。东莞一玩具企业主说,他在东莞上下游配套采购、送货只需半天车程,如在一些山区办厂,肯定要多跑很多路,在油价节节上升的今天,运费成本难以承受。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原计划把厂区搬迁至越南,但最后也因上述因素放弃了。
无论是产业转出地的珠三角地区,还是承接地的粤西北县市都遭遇着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的阵痛,究其原因,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腾笼换鸟、产业双转移,省、市政府的决心都很大,但在镇村以下遇到的阻力更大。”大量的外来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租用了土地,建设了厂房,给村集体缴纳了大量的租金,这是东莞村镇集体经济分红的主要来源之一。东莞80%以上是中小企业,“腾笼”短期的结果是更多的厂房闲置,出租率下降,以至于一些村子出现“借钱分红”的现象。这也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今年在全国两会上敲警钟称“东莞有些地方有可能成为希腊”的原因之一。
“有人就认为,现在有钱赚就行了;有人说产业升级是一个长期任务,是不是一定要从产业转移这个突破口进行?第三种就是觉得产业转移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镇村一级,阻力比较大。”汪一洋说。
对于低产能、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经过工商、消防等行政部门的多番“检查”之后,不少中小企业知难而退。“东莞市可用土地有限,一定要大力发展高新科技项目,东莞市推进转型升级的决心不容动摇!”东莞市政府副秘书长、松山湖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宁斩钉截铁地告诉《小康》记者。
从最早将“双转移”战略形象地表述为“腾笼换鸟”,后改为“腾笼育鸟”,最后变为“扩笼壮鸟”,可以看出,广东的双转移进展一直在不断调整中。
“造一艘自己的船”
“既然等不来第三条船,为什么不造一艘自己的船。”新莞人肖五木在网文中给出的建议是造船。他说,“东莞也曾经尝试过自己去造一艘船,2001年,东莞决定开发松山湖高科技产业园区,将其打造成东莞的”硅谷“,但十年过去了,松山湖除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外,它对东莞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一个72平方公里的园区,其GDP产值不过100多亿,不仅远远低于深圳、广州、佛山的高新区,其经济辐射能力甚至还赶不上虎门、长安等发达镇。”
这篇泼冷水的网文引起了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的关注,看完网帖他给出了“令人深思,给人启发”的评价。徐建华的确考虑为东莞“造一艘自己的船”,在广东党代会上他首次提出“六个东莞”的概念,承诺要在平安、法治、信用、效率、活力、开放六个方面重新打造东莞。5月22日,东莞市召开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东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六个东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将徐建华提出的“六个东莞”的正式提升为东莞未来的核心战略。
努力消除靠人情、靠关系办事的现象;以政府信用为表率,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宽进严管”的企业登记管理新体系……
“六个东莞”皆有所指,直面的正是东莞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
东莞永嘉盛服饰有限公司上千平方米的制衣车间内,几十台机器齐声轰鸣,但却仅有几个工人在各台制衣机器之间来回走动。该公司发展部经理罗庆华告诉记者,他们只是机器维护工人。“以前我们这层楼的车间需要几百个车衣工人,现在全都用自动化的机器,几乎不需要人工操作了。工人的减少令我们从容应对民工荒,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而且缩短制衣周期。”罗庆华认为,产业升级令他们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但同时也不否认,在转型升级中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
而并非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这点,“东莞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不少代加工企业,没有选择的权力。”刘宁认为。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就是设立在松山湖高新开发区为企业提供技术平台,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科研单位。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告诉记者,入驻松山湖以来,针对广东省数控装备、电子制造、信息技术、材料模具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已服务企业2000多家,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在松山湖高新开发区,像这样的科研单位一共有11家。
“在开发区内汇集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众多科研机构,还有许多高科技企业。松山湖将通过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等举措,为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提供强大引擎。”刘宁说,松山湖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即发展壮大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争取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争取成为广东现代服务业试点。
汪一洋认为,加工制造是东莞产业结构的重点,就目前而言,要发展服务业,暂时还缺少像广州、深圳一样拥有密集的服务人才的条件,而如果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又缺少像佛山这样的一批本土企业家,东莞大部分都是港资、台资企业,要让这些外来企业注重研发,东莞企业自主转型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
(图说)
4月19日,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到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调研,指出目前孵化基地要增加孕育型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