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经济下行趋势,必须做好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这篇文章。让多数人的劳动收入上涨,并能够均等且廉价地获取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后者其实也是间接提高民众收入的手段
在4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央行如期进行了“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年内第二次“降准”。
此次“降准”,原因有三:一是通胀压力继续减轻,4月物价涨幅3.4%,比3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增长压力在增加,4月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非常快,特别是外贸增速下降明显;三是4月新增贷款只有6818亿,比3月的上万亿大幅下降,也远低于预测的8000亿。由此不难看出央行“降准”的意图,是缓解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避免信贷收缩影响实体经济。
央行在4月经济数据公布后才宣布“降准”,且生效日期放宽至5月18日,反映了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形势时是很谨慎的,宁愿经济增速放缓也要加大对通胀的控制力度。从这一点来看,今年货币政策不可能很激进,当然,“降准”的空间还在,但降息的空间几乎没有,除非经济趋势突然恶化。
不过,从上述央行“降准”的三个因素看,我国下半年的经济走势难言乐观。相对来说,今年的通胀压力普遍预计不会太大,尽管国内最近在进行阶梯电价以及其他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但欧债危机迟迟不能解除会影响欧洲经济的复苏进程,从而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大可能上涨,这样就切断了输入性通胀的可能。通胀压力的减轻为央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带来了更多回旋余地,使央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经济减速。
如上所述,欧债危机的扩散会影响我国的出口,也会拖累欧洲的经济复苏。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经济不振无疑对我国的外贸有很大影响,所以出口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如果说出口下降受制于外因,那么,进口增速以及新增贷款的下降则主要出自内因。一般来说,企业开工很足,对资金的需求旺盛,进口也就会跟着增加。而进口增速下滑,信贷需求下降,典型地表明了企业没有积极性去发展生产,因为它们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与其做无用功,不如停产或减少生产规模以节约成本。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除了外需不足外,最主要的就是内需即消费也不足,而消费不足的根源,是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不快或没有增长。
所以,中国经济的问题最终要回到现有的增长模式里去。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几年里有高速增长,但人均所得有限,因此,它还是一个人均低收入的经济体。长期的低收入再加上预期不好,导致人们不敢去消费。消费不振,也就只能加大投资,刺激出口,这在金融危机前很顺利,但现在当这二者的刺激效果递减甚至消失后,中国经济的疲弱就几乎注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实际上已跌入下行通道,现在看来,这会是一个较长过程。经济下滑的速度如果是平稳的,且下滑幅度不大,并不碍事,反有利于我们现在进行的结构转型升级;但假如是跳跃式的,且幅度很大,麻烦将非常大。要想摆脱后一种状况,根本上就有赖于内需尤其是消费有一个良性的持续增长。而这必须以提高收入水平为前提,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多数人的劳动收入有一个普遍的上涨,至少能高于GDP的增长;二是国家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能够建立,多数人能够均等且廉价地获取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其实是从另一方面帮助民众节约生活成本,间接提高收入。
目前这两方面都有好消息。迟迟不能推动的收入分配改革据说在今年下半年要出台;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一批保障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健全服务网络。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将有力促进内需的扩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之,短期来说,在当前企业经营环境不佳、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要减缓经济的下行趋势,需要在放松流动性的同时,采取结构性减税、非对称性减息等多种手段,呵护实体经济发展;但长期而言,要重新振兴经济,使经济健康运行,就必须做好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这篇文章。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文|邓聿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