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证券、基金行业,保险业的创新大旗举得最晚,但走得最快。
6月中旬,保监会刚在大连举行了保险投资创新大会。当月最后一周,被诟病保守的保监会,一口气批复了3家保险资管公司的筹建申请,同期还有一家保险公司资管获准正式成立。
至此包括筹建中的公司,保险资管数量已经上升至17家。这是暂停审批新保险资管公司5年后,保监会集中大开闸。
“我们很高兴,保监会放开了投资渠道限制,给保险资管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是保险资管公司发展的最好时候。”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有信心和基金这些机构竞争,发展资管业务。”
资管大扩容
6月27日,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在北京正式开业,这是今年第二家成立的保险资管公司。今年2月份,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几乎同一时间段,保监会还批复了三家保险公司资管的申请,这其中包括中英益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都是1亿元。
2011年之前的4年时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维持着9+1格局,包括国寿、人保、平安等国内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友邦保险的外资资产管理中心。
直到2011年,保监会调整规定,将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年限门槛,由之前的“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调整为“经营保险业务5年以上”。这让一批中型保险公司看到了希望。
当年,安邦保险、生命人寿分别获得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由此拉开中小保险公司开设资产管理公司的大幕。
进入2012年,在整个金融行业创新的推动下,保监会提出了“13条”保险资金投资新政,更是激起了保险成立资管公司的渴望。
据了解,中意人寿、天安财险等多家保险资管筹备团队也正在排队候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进入大扩容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管的组建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逐步脱离过去由母公司或者相关股东出资的现象,开始引进多样化股东模式。
譬如,中英益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中英人寿、信泰人寿、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筹建。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继武在接到《投资者报》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这是一次优势互补,能最大发挥各方优势力量。”
面临最好机遇
长期以来,大多数资产管理公司多以集团资金运用为主,或者受托管理其他保险公司委托的保险资金,并未形成市场化的发展战略和竞争优势。
目前,市场上保险资金管理70%的市场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保险资管所占据,其他中小资管公司仅有三成的市场份额。
当越来越多的保险资管进入,资产管理市场中有券商和基金等竞争者,中小保险资管公司的竞争力优势何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成立初期中小保险资管公司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压力,因为管理的资金主要是公司自己的资产。如果从长远来看,要发展壮大的话,要有自己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投资新政13条中指出,保险资金除了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并且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保险资管未来市场巨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资管公司的相继成立是不是意味着会向股市注入大量资金呢?
郝严苏称,新增资管公司并不一定意味新增资金。过去保险资金大多是由大型的保险资产公司来管理的,自己成立的资管公司只不过管理自己的资金,不会导致大量新增资金入市。
根据公开数据,2011年度,最新申请得到批复的三家资管公司管理的资产大约有1100亿元,按照总资产投入股市最大限度比例20%计算,大约有220亿元可以进入A股。
公募大佬加盟
保险资管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以致公募大佬纷纷从公募退出,执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高管投奔保险资管最引人注目的应该算是民生通惠的董事长肖风,他原是博时基金的总经理,基金业的几位大佬之一。而他的搭档葛旋,则有券商和公募基金资产管理双重经验。
刚刚成立的合众人寿,其总经理陈礼华,是基金业内的著名人物,曾任长盛基金总经理。
2010年新华资产管理公司也招纳了两位公募资深人士。一位是原景顺长城董事长徐英任副董事长,另一位是原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任总经理。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运用并不透明,市场化运作不明显。拥有公募背景的掌管者能够给保险公司带领市场化投资经验。”新华保险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保险资金一般善于固定收益的投资,权益市场的投资能力需要加强。”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