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诞辰150周年:绵绵细雨式的纪念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德彪西,音乐
  • 发布时间:2012-07-10 15:12

  尽管德彪西的作品没有受到过像贝多芬、瓦格纳、马勒一般狂热的追捧,但却以超凡脱俗的格调特立于世,即使没有红极一时,也绝然无法忽视

  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伟大作曲家的“扎堆式”纪念,2006年的莫扎特(诞辰250)、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年),到2009年的海顿(逝世200年),从2010年的肖邦(诞辰200年)、马勒(诞辰100年),再到去年的李斯特(诞辰200周年)。明年国际乐坛还将迎来三位重量级作曲家的纪念年,瓦格纳、威尔第以及拉赫马尼诺夫,届时全世界的顶尖歌剧院和一批批钢琴家都会为向供养他们的伟大先辈致敬而效犬马之劳。

  而2012年则属于法国作曲家克洛德.德彪西(Debussy,1862-1918),那个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孤僻、沉默、冷傲,长着宽阔额头和棕色茸毛眼睛的勃艮第男人。虽然在西方音乐史中他是举足轻重的革新家和风格家,但是德彪西的音乐却从来没有像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那样流行过,人们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德彪西的音乐,选自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中的“月光”(Clair de Lune)已经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但和乐圣《月光奏鸣曲》的威名似乎总是差之毫厘。

  而在那个闻名遐迩的印象派艺术圈子中,与德彪西同视为这一流派代表人物的莫奈与雷诺阿的画作似乎也有同样遭遇,虽然仍被视为无可取代的经典,并且在主流拍卖市场上依然能叫出四千万英镑的高价,但和克里姆特(Gu s t avKl imt)或毕加索动辄过亿的市场价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而受克里姆特分离主义画派影响最深的音乐界人士,便是过去半个世纪红得发紫的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

  和贝多芬一样,德彪西的写作题材十分广泛,从管弦乐《大海》、《夜曲》到歌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再到不计其数的钢琴、室内乐,以及名不见经传的艺术歌曲,但即便是在纪念年中,德彪西的作品也依然未能掀起像前年的肖邦、马勒一般的欣赏热潮。《纽约时报》2010年将德彪西评选入音乐评论家列出的史上十大作曲家行列,而理由非常的学术化,如果没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很难弄清其中的原委。

  在这份名单中,人们很难找到他与其他伟大作曲家的关联,而德彪西的音乐与其说一向自成一体,还不如说一直都很孤立。在音乐界,德彪西一生没有什么朋友,而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圣·桑、福雷、夏庞蒂埃都是德彪西的死对头,而他也曾经明确反对过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和瓦格纳。同样,法国伟大的小说家普鲁斯特在德彪西眼中则不值一提,后者痴迷于他创作的音乐,但普鲁斯特与德彪西一起坐计程车时,他所仰慕的作曲家连一句话也不愿和自己说。但在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普鲁斯特却以德彪西作为了其中冯图尔的蓝本。

  德彪西的清高孤傲并非名望所致,而完全是性情使然,孩童时代的德彪西便无处不显示出与旁人的区别,比如当其他孩子们都在用少量的钱买最便宜的糖果解馋时,德彪西却在精心地挑选一小块价格不菲的三明治,而在一群不修边幅的孩子中间,德彪西却时刻都在留意自己的服饰和举止,以表现出他自己脱俗的一面。当还是巴黎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时,德彪西就开始尝试新的音乐语言,并公然蔑视几百年来传统的音乐语言。在他20岁时,一位老师不悦地问他:“那么,你遵循的是什么法则呢?”德彪西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我的趣味。”

  所以时至今日,德彪西依然是音乐中非凡品位的代表,尽管他的作品没有受到过像贝多芬、瓦格纳、马勒一般狂热的追捧,但却以超凡脱俗的格调特立于世,即使没有红极一时,也绝然无法忽视。

  音乐中的德彪西

  德彪西年已经过半,国内音乐厅中似乎只泛起了寥寥几道纪念的涟漪。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无论是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还是管弦乐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演奏难度。我曾经亲耳听到国内乐团把轻盈纤细的德彪西演变成了一场步履蹒跚的灾难,而一位钢琴家好友也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她虽然很想弹德彪西的作品,但确实很难。

  和德彪西冰冷孤傲的性情有所不同的是,他的音乐不以温度来衡量,却始终有一种触手可及的光感色彩,特别是他的钢琴作品。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贝加莫组曲》中的《月光》外,《版画集》、《意象集》、《儿童乐园》都是其最重要的钢琴作品。其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德彪西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印象,他曾说过,神秘的大自然就是自己的宗教,于是海浪的咆哮、树叶间的风声、夜空的寂静、光亮中的色彩、小鸟的啼鸣、地平线的曲线等等,都成为了他音乐中的素材。

  据说德彪西本人并不喜欢大海,但父亲希望他成为水手,他却厌恶水手单调的生活。然而即便这样,作曲家仍然凭借其超凡的才华和想像力创作了三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大海》,德彪西说这并不是他亲眼见到的画面,而是想象中的大海,当然还包括日本画家北斋一幅描绘海浪的抽象风格的版画。在《大海》之外,《牧神午后前奏曲》是他最常被上演的管弦乐作品,描述了在一个炽热的午后,半人半羊的牧神与水边仙女嬉戏追逐后的梦境中的画面。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很难给人留下清晰的旋律印象,但却让人产生一种朦胧的幻境,难怪罗曼·罗兰曾称赞德彪西是位伟大的梦境画家。

  德彪西的唯一一部歌剧堪称是法语歌剧领域最伟大的杰作,在比才的《卡门》之后,他所创作的五幕歌剧《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几乎成了法国20世纪歌剧的代名词。故事取材于著名戏剧家莫林斯·梅特林克的同名话剧,讲述了一段无比曲折迷离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1902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时,梅特林克却曾咒骂它“一败涂地”,但很显然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德彪西的这部歌剧比原作戏剧更加出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德国军队紧逼法国,当时德彪西罹患癌症,健康状况逐步恶化。战争持续的四年也正是德彪西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德彪西创作的音乐更加抽象、精炼,其中最要的包括《6首古代墓志铭》、《白与黑》、《为钢琴的12首练习曲》、《大提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奏鸣曲》等。在1917年3月的一场慰劳法军音乐会上,德彪西作为钢琴演奏者最后一次出现在巴黎的音乐会舞台上。整整一年后,德彪西没能看到法国在战场上的胜利,于1918年3月25日在巴黎去世。如果能多活上几年的话,德彪西肯定会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出现。■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杨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