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冰竹:探寻中小银行发展之道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闫冰竹,中小银行,北京银行
  • 发布时间:2012-08-16 14:28

  提起北京银行,闫冰竹非常谦逊地说:“我们还是一家刚满16岁的小银行。”作为董事长,闫冰竹习惯于把北京银行的快速发展归功于时代机遇和上级部门的科学领导。面对成绩和荣誉,他常常说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实际上,北京银行是“小银行”的说法确实过谦了。在过去16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已经由当初200亿元增长到今天突破1万亿元,整整增长了50多倍,占全国147家城商行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是城商行群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与此同时,北京银行2011年盈利超过100亿元,人均创利超过100万元,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千家大银行第132位,连续多年成为人均创利能力最强、经营管理绩效最优的上市银行,被媒体誉为“金融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朵晶莹剔透的浪花”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一张真诚信赖的金融名片。”闪光数字的背后,印证了北京银行的市场地位、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为探寻北京银行的成长轨迹,我们走近一向低调务实、谦虚严谨的“掌门人”闫冰竹,了解他创业创新的难忘经历,聆听他的真知灼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临危受命:创业艰难百战多

  北京银行作为一家现代商业银行的起点,是在1996年;而北京银行的前身,则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1986年。当时,北京市诞生了第一家城市信用社,随后又有90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萌芽。这些机动灵活、分散独立的城市信用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大型银行金融服务的空白,促进了多元经济的蓬勃发展,但由于经营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决定组建城市合作银行,整合化解信用社时期的金融风险;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闫冰竹临危受命,服从组织安排,从工商银行来到北京银行,亲身参与组建工作。1996年1月,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挂牌成立,闫冰竹担任党组书记和首任行长,1998年3月改称“北京市商业银行”,2004年9月正式更名为今天的“北京银行”。

  问及当初的选择,闫冰竹非常坦诚地说:“当时,从工商银行到一家刚刚组建、基础薄弱、百废待兴的地方性小银行任职,我深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感到巨大压力,也曾有过犹豫和彷徨,但个人利益首先要服从全局利益,经过艰难抉择,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进入新的环境,投身新的事业。”时势造英雄,这是闫冰竹职业生涯的转型,也是北京银行事业发展的开端。

  尽管对困难有着充分的准备,但真正面对1996年北京银行组建之初纷繁复杂的局面,还是让闫冰竹始料不及。当时很多城市信用社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不仅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是一个个完全独立的利益团体,要把90家分散独立的个体整合在一起,首先在人员观念、利益调整、队伍稳定、业务延续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面对重重阻力,闫冰竹和北京银行领导班子果断提出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抓住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三个保障”,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成功实现了平稳转轨过渡,这是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第一步。

  而更为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从薄弱的基础上蹒跚起步的北京银行刚刚组建两年,原城市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就相继暴露。特别是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发生额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把当时资产仅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一案件震惊了当时的中国金融界。为严肃查处这起案件,闫冰竹和领导班子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他本人更是受到了生命的威胁。当时,北京银行值班室多次接到来自深圳、香港的匿名电话,扬言要派杀手买主要行领导的脑袋,这在今天说起来依然惊心动魄。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闫冰竹和北京银行人没有退缩,而是紧紧依靠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凭着果敢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维护了首都金融的稳定安全。

  与此同时,案件所造成的巨额历史遗留不良资产也沉甸甸地压在北京银行人心头。当时许多人或消极等待,或动摇离职,甚至退股,也有人提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该由政府注资或进行资产剥离。面对严峻的局面、沉重的包袱,以闫冰竹为首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风险、维护稳定”。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全体北京银行人“千难万险保全资产,千方百计谋求发展,千辛万苦开拓市场”。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北京银行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创造的税后利润,彻底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也堪称奇迹。

  回首创业初期的艰难,闫冰竹深有感触地说:“北京银行可以说是在一个‘火坑’里浴火重生,经历了一家小银行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难忘历程。风险案件暴露的巨大压力、维护金融安全的艰辛努力,将永远铭刻在北京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在每一个北京银行人心中,让我们时刻铭记稳健经营的核心理念。”正是凭借责任、担当和勇气,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经历了风雨洗礼,迎来了雨后的彩虹。

  战略创新:轻舟跨越万重山

  当时光的列车驶入21世纪,北京银行也迎来了中国资本市场飞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业加快开放、首都经济腾飞跨越等一系列历史机遇。2003年,王岐山同志到北京工作,非常重视和关心北京银行发展,明确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抢抓战略机遇,落实重要指示,闫冰竹推动北京银行步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2004年,更名北京银行和采用新的标识,再加上不久后入驻位于北京金融街核心区域的现代化办公大厦,使得北京银行的品牌关注度和认知度得到显著提升,为北京银行各项业务拓展乃至长远发展创造了品牌优势。

  2005年,北京银行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境外投资者。七年多来,北京银行积极推动与战略投资者的全方位合作,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营销模式、技术改进、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完美融合,得到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同时也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

  2006年,北京银行以服务首都企业“走出去”为目标,着力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率先设立天津分行,迈出了跨区域经营的第一步。随后几年,相继在上海、西安、深圳、杭州、长沙、南京、济南、南昌等区域中心城市设立分行,并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在我国香港地区、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代表处,从而构建起覆盖十大中心城市和香港、荷兰的200多家分支机构。伴随经营步伐加快,北京银行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内主要经济区域的发展繁荣,而且将成熟的经营模式、管理机制、产品服务等迅速复制到区域市场,在当地树立起优秀的服务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仅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在上市进程中,北京银行凭借长期形成的高成长性、高收益性、高稳定性,以3.19倍的市净率和36.38倍的市盈率募集资金150亿元,累计冻结资金近1.9万亿元,刷新境内IPO多项历史记录。以此为起点,北京银行进一步推进资本化运作,设立了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第一家专业化服务科技创新的分行,参与成立了业内第一批合资保险公司,开设了北京市第一家村镇银行,当中多为国家级试点项目,为我国中小银行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更名、引资、跨区域、上市,到综合化、资本化、国际化,北京银行抓住了发展的每一次机遇,而每一步都离不开闫冰竹和北京银行管理团队的科学决策和艰苦奋斗,每一次完美起跳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反复沟通和尝试、无数次执着的付出。

  以引入外资为例。尽职调查时不同谈判对象聘请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同时进驻,仅复印的文件就达数十万页、两米多高。由于时差的原因,谈判经常需要在夜间进行,白天忙业务,晚上忙谈判,在选择投资者过程中,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制约。闫冰竹曾在文章中回忆道:“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常常工作到深夜,听取谈判工作的进展汇报,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常常是送走汇报人员之后,还要在办公室里仔细斟酌、反复权衡,常常在睡下之后,夜不能寐,思考每一项决定是否正确,每一处细节是否完美。我在北京银行工作十余年,亲眼目睹这家在金融改革大潮中诞生的小银行历经艰辛坎坷一步步走到今天,为了北京银行的发展,我几乎舍弃了所有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我深知行党委、董事会的每一项决策都直接关乎广大股东的利益和全体员工的期望,备感责任之重大、取舍之艰难。”

  以发行上市为例。北京银行一个月完成3万名股东的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四天完成路演推介,六个月登陆资本市场。在半年多的紧张筹备过程中,经受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业绩。在2007年9月19日北京银行上市锣敲响的那一刻,闫冰竹激动万分地说:“为了这一刻,北京银行经历了刻骨铭心的过程,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穿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驶向资本市场的巅峰,这个过程让每一个亲身经历者都终身难忘。”

  谈到带领北京银行战略创新的实践体会,闫冰竹总结道:“在党委书记、董事长这个职位上工作多年,在外人看来似乎风光无限,但背后常常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作为‘一把手’,肩负着把握方向、用好人才、协调关系等重要职责,深感使命艰巨、责任重大;面对董事会上的激烈争论与交锋,深感驾驭、协调的艰难;面对股东的质询、监管的问责,深感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面对业务拓展的艰难、相关各方的反复沟通、干部的选拔任用、危机的正确应对,深感事无巨细,不敢有丝毫懈怠。”正是这种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和毫不懈怠的执着精神,开辟了北京银行的创新之路,谱写了北京银行的发展新篇。

  谋近思远:而今迈步从头越

  展望未来,闫冰竹无限憧憬地说:“我心中始终怀有一种渴望、一种激情,那就是打造像花旗、汇丰那样的百年老店,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只要我们矢志不移、脚踏实地,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执着前行,必将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了实现百年老店的梦想,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干工作,一心一意办银行,打下了永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为北京银行永续发展注入制度的力量”是闫冰竹始终倡导的企业管理理念。在他的领导推动下,北京银行不断加快管理国际化改造进程,着力建设工作到位的党委会、健康的董事会、负责的经营班子、有效的监事会,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特别是以引入外资为契机,北京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进一步推动股权结构多元化,健全基础性规章制度,明确决策执行体系的职能定位,增强监督机制的有效性,优化治理格局,规范信息披露,提升北京银行的市场信誉和公众形象,奠定科学发展的制度根基。今天的北京银行正在按照国际银行业的最佳实践标准,探索形成权责明晰、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并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美结合起来,建立起既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模式,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传承机制。

  “人才是赢得未来竞争最重要的能动因素,一流现代银行必须造就也必须依靠一支能够站在国际金融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人才的引进、培育、选拔和使用,一直是闫冰竹关注的焦点,并为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他主导下,北京银行逐步建立起以“赛马”为核心、以“育马”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在全行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实现了员工与岗位、能力与需要的最佳结合,真正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一大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让人才源泉充分涌流、创业激情竞相迸发。伴随发展历程,北京银行先后吸引了数千名高校毕业生加盟,累计培训超过20万人次,先后有数百人通过竞聘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北京银行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北京银行最突出的优势,为打造国际化一流现代商业银行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持久动力。

  “科技与业务的完美融合,是谋求长远发展主动权、打造长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柱。”闫冰竹极具前瞻性的判断以及由此推进的科技兴行战略,使北京银行科技战线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独立开发核心系统能力的商业银行,也是国内银行业中少数能够自主进行灾备中心在线切换的银行,支撑着北京银行始终站在业务发展最前沿。如今,北京银行对内已经构建起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对外形成了由传统柜台服务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电子化服务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起地域贯通、客户贯通、业务贯通的“两地三中心”格局。站在新的起点上,北京银行强势启动了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努力打造业界领先、功能强大、人性化、跨领域的信息技术平台,促进服务模式和业务结构调整升级。同时,还在建设集业务处理、会计系统、客户信息管理及风险控制于一体的数据大集中、全功能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探索以数据集中促进业务流程再造,以渠道整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信息化之路。一位监管部门领导视察北京银行科技工作时指出:“北京银行科技系统建设有眼光、有创造、有装备、有成就,是北京银行业的旗帜,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旗帜,是中小银行的旗帜。”

  “文化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基因,对战略转型具有更持久、更深刻的穿透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北京银行战舰之所以能够不断破浪前行,就是因为全行干部员工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对于企业文化,闫冰竹有着独到的见解。“战舰理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是北京银行的企业文化核心。“战舰理论”形象地把北京银行比作一艘在金融改革大潮中扬帆远航的战舰,每位员工都是一名水手,只有大家团结协作、奋力划桨,才能推动战舰破浪前行,抵达成功彼岸。弘扬“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的理念,是要在全行营造“不养闲人,不养庸人,不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之人”的氛围。这种企业精神,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的心中,浓缩了一家金融企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髓。在此基础上,闫冰竹进一步提出,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着力打造“幸福企业”,让员工有目标、有梦想、有激情,有归属感,形成更具有凝聚力、穿透力、竞争力的精神力量。他要通过构建具有丰富内涵、发人深思、启迪人心的优秀文化,使整个企业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执行力,构建起全行员工共同的精神家园,用精神的力量锻造伟大的企业。

  以公司治理、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企业文化为支柱,北京银行战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作为“船长”,闫冰竹把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归纳为几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从成立之初分散独立的信用社向集约高效的商业银行转型,最终实现体制整合和平稳过渡。第二次转型,是进入新世纪从传统商业银行向上市银行“华丽转身”,探索形成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目前,北京银行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从传统经营模式向可持续、均衡、协调发展转型,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金融企业,打造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相适应的亮丽金融名片。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一次新的出发。眺望未来,北京银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画卷才刚刚展开。

  鲁开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