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本土国际化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汽车,德赛西威
  • 发布时间:2012-11-28 13:57

  再过几个月,德赛西威将迎来新公司成立三周年的日子。从曾经脱离外方控股后的自立门户、在跨国汽车厂商对中国本土化的配套中做到与国际零部件供应巨头平起平坐,到跨出新领域和国界的尝试,在其他企业自主变合资的趋势下,陈春霖和他的员工们一路逆风飞扬,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有机遇的时代。

  2012年9月,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就在半年前,作为全球布局的第一步,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新加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春霖在经历了过去数年中公司和职务身份的变更后,终于可以将自己国际化的梦想付诸实施。

  陈春霖在接受《汽车观察》杂志专访时说,由合资变为自主,更大的压力换来的是完全的话语权,“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几年来,随着关注者的增多,陈春霖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不仅要走出国门,还打算跨入新的领域。表面看来,成就德赛西威的是其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以及跨国车企进军中国的热潮,然而,使其实现由“国际本土化”到“本土国际化”的发展转换,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A:2010年1月19日,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得到工商局批准,德赛西威成为了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第一起反收购的案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结束了合资企业的背景,怎样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前景?

  C:“反收购”对于公司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使德赛西威能自己掌握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把这次自主称为‘二次创业’,因为身份不一样了,现在我们是以本土企业的身份在创业。自主以后能更自由的发挥,所以大家对这件事情都有很高的期望。德赛西威自主以后产品已经日趋多元化起来。

  此外,在全球市场布局上也有了很大的自由。除了内销之外,还外销至欧美日等市场。

  A:在走上自主企业的道路后,为什么会选择继续向国际化市场进军?怎样在其他合资企业中取得竞争优势?

  C:本土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开拓新客户的重大举措之一,在国际化进程中,对每个区域的规划是不一样的,开拓市场必须有明确的战略来服务当地的客户与市场。

  比跨国公司较低的价格和本身德赛西威所具备的品质优势等,都是德赛西威迈出国际化步伐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德赛西威不需要和国内竞争对手打价格战,而是拼质量、拼服务,我们提供的是价值。

  由于积累的国际经营经验,在相互交流上德赛西威能够与国际人士进行无缝对接,没有真正和外商打交道的话,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交道,更何况是谈实际的、具体的业务,这是本土企业最大的困境。而恰好,这是德赛西威的优势。

  A:未来还会在哪些新领域进行尝试?

  C:目前我们在车载信息导航娱乐、全自动空调控制器、仪表主营业务中,通过推出新一代车联网应用系统SiViLINK、电动车空调控制器、TFT高清仪表等行业领先技术的产品已奠定了我们在国内汽车电子领域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发展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将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积极向汽车安全电子系统、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等新领域发展。

  文=本刊记者 栾寅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