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炉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幸福感,十八大,城市
  • 发布时间:2013-01-16 16:47

  由《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联合发起的,以“民生幸福,成就中国”为主题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于2012年12月30日在京揭晓。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是《瞭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市长协会首创的“幸福感城市”活动,迄今已举办六届,也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幸福感调查推选活动。

  经活动组委会评审确定,获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是,十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杭州、成都、宁波、南京、天津、长春、无锡、长沙、西安、南通;十个县级城市——江苏张家港、江苏太仓、浙江余姚、重庆永川、浙江慈溪、浙江富阳、辽宁海城、湖南长沙县、四川双流县、河南巩义。

  22项指标剖析中国城市幸福感现状

  2012年,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幸福感”一词持续升温。而对于城市幸福感来说,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活等多个方面。

  2012年的调查推选活动继续使用由《瞭望东方周刊》首创的中国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包括以下22个具体指标:物价(含房价)、人情味、生活节奏、文化底蕴、旅游度假、医疗便利程度和质量、环境和污染程度、养老、教育、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购物便利性、治安、餐饮娱乐和文化体育设施、赚钱机会、市民个人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质量与速度、文明程度、执法规范程度、公共服务水平、对外来人的包容度。

  本次活动自2012年9月启动,在全国综合竞争力前百名的地级以上城市和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中,遴选出5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和50个县级城市,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入户进行公共调查。截至2012年12月,共采集2万多个独立入户调查样本,全国共3000多万人次参与了报纸、网络问卷调查。

  本次活动,组织者通过对评选指标的优化,不仅强调了市民对幸福的主观感受,还增加了民生建设与保障内容,突出了民生幸福、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与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全方位观察和分析中国城市的幸福感现状。

  幸福五层次:生活、保障、宜居、发展、和谐

  本次调查推选活动的研究体系在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多年来城市幸福调查研究的经验,以及十八大对城市建设的新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对城市幸福感体系进行了部分调整,并进行了分层分析。这是对以往历届调查指标系统的更新。

  其中,“生活需求”包括物价(含房价)、人情味、生活节奏、文化底蕴;“保障需求”涵盖了医疗便利程度和质量、环境和污染程度、养老和教育;“宜居需求”包含了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购物便利性等;“发展需求”包括城市治安、餐饮娱乐和文化体育设施、赚钱机会、市民个人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质量与速度等方面;而“和谐需求”包含当地居民文明程度、城市执法规范程度、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对外来人的包容度等。

  本次活动中,成都和杭州的居民在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和购物便利性方面的幸福感最高,在入户调查和公共调查中均表现优异,在宜居篇章中拔得头筹;南京与宁波、长春紧随其后。一线城市中,上海榜上有名。

  谈及城市生活和保障建设,宁波则更加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的民生建设成果,让市民在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上都没有后顾之忧,幸福感受更加直接,更加全面。

  天津市在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兼顾百姓生活改善,城市和谐融洽、兼容并蓄。

  同样在城市发展质量和速度上,新兴港口城市江苏张家港在多项指标评分中均显出优势,成为市民幸福感最高的县级城市,江苏太仓和浙江余姚紧随其后。

  有民生保障才有幸福

  住房现状幸福感往往与房价挂钩。根据本次调查报告,入围前10位的城市主要为二线城市,这些城市住房价格相对较低,住房拥有率较高;而一线城市则相对排名靠后。成都因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初步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而摘得桂冠,宁波、南京紧随其后。

  在物价幸福感排名中,杭州、成都和宁波位居前三;南京、长春、天津和无锡居民在物价方面的幸福感相差无几,排名第三至七位。

  县级城市中,江苏太仓、浙江余姚和辽宁海城分列前三位,浙江富阳和江苏张家港分列第四、第五位。入围前五位的城市均邻近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居民通常会将本地房价与邻近大城市较高的房价相比较,从中获得了较高的幸福感。

  县级城市在医疗保障方面入围前十的城市中,6个城市属于长三角经济圈,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的江苏张家港夺得冠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的江苏太仓排名第二,浙江余姚紧随其后,辽宁海城和浙江富阳分列第四、第五位。

  在城市环境和污染治理问题上,成都、宁波、南京、杭州和长春居民的幸福感较高,占据了前五强。此外,调查数据显示,南方城市居民的环境幸福感明显高于北方城市。

  城市治安稳定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障,一个城市的治安水平与其经济发达水平成正比,而与人口流动性成反比。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宁波、南京排名较为靠前,拔得头筹的则是天津。这些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其中,杭州市政府在过去几年中着力打造“平安杭州”的城市形象,努力建设浙江“首善之区”,在城市治安工作中投入巨大。

  县级城市中,慈溪和张家港本项指标获得前两名。

  在养老问题上,逃离超级大都市,去二线城市、中小城市生活,在许多中产家庭和白领阶层中成为时尚。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小城气候宜人、物价低廉,养老舒适度感觉更高。

  “慢生活”之城长春在公共调查中备受推崇,成为市民向往的养老城市之一。宁波、南京等城市也同样凭借服务对象公众化、主体多元化、优待普惠化、内容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名列前茅。张家港则凭借着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体系,与城乡老人各类社会养老保障享受率达99%以上的太仓一起,成为受追捧的养老之地。

  教育幸福感,既与当地知名高校的数量正相关,更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分布着最为密集的中国名校的一些城市,并未在幸福感受上取胜。县级城市的教育幸福感排名中,重庆永川区和湖南长沙县分别在公共调查和入户调查中优势明显,特别是永川近几年大力建设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就业势头良好。

  大小城市排名差别蕴含“幸福学理论”

  从数据分析可见,在地级以上城市中,杭州、成都、宁波和南京在生活需求、保障需求、宜居需求、发展需求和和谐需求方面均表现良好。上述4座城市均属于二线城市,且在环境优美、生活节奏、购物便利性、个人发展空间方面表现最佳。而一线城市一般无缘上述各项榜单前十名,甚至跌出前20位。

  在县级市中,江苏张家港、太仓、浙江余姚、辽宁海城在各层需求幸福感上均表现较好,他们多是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几位的长三角城市或沿海城市,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快,不断涌现出新兴产业。

  对比地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市两张幸福感榜单,可以发现,地级市的幸福感排名与经济发达程度相关性较弱,而县级市恰恰相反。这与幸福学理论一致,即在经济还没发展成熟,或者比较落后的时候,经济的发展往往决定着一个城市能够给予该城市民的幸福感,经济增长和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达程度不再是城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更加关注一个城市的人情味、市民文明程度、教育质量和环境等因素。同时,随着市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一个城市的娱乐文体设施建设、城市发展和居民自身的发展空间等,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活总体幸福感。

  海纳百川,城市让人们分享幸福

  一个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城市,无疑能给人最直接的幸福感受,而人情味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全体市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和行为。

  从入户调查结果看,无锡、杭州、成都等成为人情味最浓的城市。上榜的城市大都是一些休闲特征较明显的城市,生活节奏相对较慢。而生活节奏高度紧张的一些大城市,人情味幸福感排名虽然进入前20的榜单,但相对比较靠后。

  海纳百川、容聚各种资源并让所有人分享,是幸福城市共同的追求。正如此次活动发布的《幸福城市北京宣言》所言:让城市更加和谐,让人民更加幸福,愿更多城市与我们一起,用勤劳和智慧创造魅力中国、幸福明天。城市,必须让人们分享幸福。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潘晖|上海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