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个男友回家过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租男友,逼婚,剩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2-20 14:03
在百度网页中输入“租男友”,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百度租男友贴吧。点击进入, “求租一名男友,本人女”、“诚心求租男友”、“租个男友回家过年”;“过年放假谁租我”、“提供临时男友服务,安全可靠”、“猛男承接各类高难任务”各种求租、招租广告层出不穷。截至记者发稿,百度“租男友”贴吧共有主题4564个,贴子22200篇,会员1057人,租赁双方大部分都“有图有真相”。
不仅如此,随着大龄青年的增多,租友正成为互联网的商机,2013年春节前昔,“只有想不到,没有卖不了”的淘宝把男人作为“商品”开始买卖。
外媒称,这项服务对于适婚女青年非常有吸引力。一方面,她们的家人希望在春节这样的特殊日子能看到一位有望成为其老公的男朋友,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诸如有没有交男朋友一类的烦人问题。
都是逼婚惹得祸
小思(化名)今年30岁,重点大学毕业,是北京一家进口汽车企业的总裁助理,年薪15万,长相清秀,却依旧单身,为此本就身体不好的父母很是着急。她的老家在河北,今年过年,母亲要求她回家必须带一个男朋友,急的小思手足无措。
“哪那么容易找个男朋友回家过年,别的我都不担心,我妈身体本来就不好,真不想她为了这事再跟我操心。”小思上周听同事说淘宝上可以租男友后就计划,“如果爸妈再逼我,我也从淘宝上拍一个男友回家过年,毕竟,在外打拼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我也想让全家过个好年。”
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最近发表题为《年龄超过27岁的单身女性:中国所称的“剩女”》的报道,文章称马上就要29岁的黄小姐没有男朋友,压力非常大。PRI问她,对于生日有什么感觉?“很可怕。我又大了一岁,”她说,“因为我还是单身。我没有男朋友,我承受着巨大的结婚压力。”
随着春节临近,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增多,在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很多大龄女青年遭遇着被“逼婚”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百度贴吧,以销售服装为主的淘宝也开始了“租男友”服务。在淘宝网上搜索“租男友”后,会显示有20多亿个类似宝贝,而相应的带有“租男友回家过年”有37万多个宝贝。这些出租男友的信息大部分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型城市,价格从几十元到2000多元不等。
淘宝商家的宣传语更是直击消费者要害。记者在淘宝一家两钻北京店铺看到红色大字、加粗广告为:“年纪不小的你,还在为面临父母的唠叨而感到心烦意乱嘛?临近‘剩女’的你,还在为亲戚朋友们的‘关心’而感到无处藏身嘛?孑然一身的你,还在为同学聚会上大家成双入对的场面而纠结郁闷嘛?新年了,你需要一个男友应付家人吗?如果你需要一个‘男友’或陪跑的话,那么,风趣、幽默、阳光的我很乐意跟你合作,陪你度过愉快的新年时光。”
然而,这种“租男友回家过年”的生意并不好做,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多数网店的成交记录是零,而且皇冠级店主做这项生意的几乎没有。
更有分析表示,淘宝商家这种作法只是的了吸引更多的点击率与关注度。
众说纷纭
那么,“租男友”到底靠不靠谱?
在某外企工作的白领李小姐今年22岁,她表示,“我觉得这种事挺无聊的,不安全,完全就是不合法的协议。真有人租的话,可能也是各取所需。”
现年28岁、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王小姐虽然不赞同,但也不反对。王小姐说:“其实剩下了就应该有心理准备,如果不能面对亲戚朋友的逼婚,还是调整心态找个合适的人比较好。我不会去租男友,这种情况应该不能成为趋势。”
对此,有婚恋专家指出,这其实是大龄女青年面对父母压力的一种无奈选择。
也有高级婚姻分析师表示,相比欠缺深入了解的冲动式闪婚,租一个男友或女友回家至少说明他们在对另一半的问题上很认真、慎重,只是面对社会的压力,为了保全自己独立性就出此对策了。
女权主义者和社会学家表则示,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女青年面临尽早结婚的巨大压力,这是家长、社会造成的后果。
链接
“租友”有风险 实施需谨慎
针对网络租友,法律界专家表示,租个男女朋友回家过年,并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这种行为属于劳务(雇佣)合同的范畴。但由于租友的合同违背了民法通则的社会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法律上规定人是不可以出租的,法律上不允许这样做,双方的行为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双方之间签署的任何协议都是无效的。
来自警方的提醒则认为,“租男友”其实就是女方雇佣了男方去完成一个充当男朋友的任务,女方会在其他亲戚朋友面前介绍被租的男方是自己的男朋友,而当租赁结束后,如果女方没有告知亲戚朋友这人已经不是我男朋友了,很可能男方会仍然以“男朋友”之名去向这些亲友借钱,亲友看在女方面子上就借了,这样会造成一些纠纷;其次,如果男方陪女方回家的过程中遇到人身伤害,那么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市民应该谨慎考虑; 租赁不可避免地会让对方知道家庭的个人信息,资产、地址、电话、作息时间等,如果让不怀好意的人知道,会面临风险;刑法上风险“租友”容易诱发犯罪行为,如抢劫、诈骗、勒索、绑架、故意伤害、强奸等。因此,对这样的所谓“租友”一定要慎重。
本报记者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