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她经济”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女性经济,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3-03-14 16:13

  在20年的互联网发展史中,前10年由男性用户主导的互联网,仅作为功能性和工具性产业存在,呈现出极为浓厚的技术氛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的用户群体已逐渐被普通大众稀释,女性用户几乎与男性共同占据网络世界的半壁江山,其比例大幅度攀升的同时,市场上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针对女性用户开发的产品;而随着目前这一趋势的发展,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世界将很有可能会进入到“母系社会”,在未来10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质。

  假设互联网有性别,那么,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她应该是一名女性。以社交产品的出现为分水岭,互联网的娱乐化和生活化特质开始越来越倾向女性。2012年艾瑞数据显示,在移动端的社交网络上,女性用户的有效使用时间比例为20.21%,总平均量多于男性两倍,且更容易将智能手机作为娱乐交流的沟通工具。

  从国外Facebook、Pinterest的不菲身价,到国内的微信、美丽说的迅速蹿红,都有力地证明了女性用户成为互联网主导力量的事实。Facebook中,58%的用户为女性,平均比男性多出8%的好友,并贡献了62%的数据流。而基于“分享”原则的Facebook,也被同行——社交网络Applified的联合创始人菲尔·马克(Phil Mark)评价为“太女性化”,因为“分享”就是典型的女性化思维模式。

  除社交以外,女性还热衷于购物,这在各类针对女性用户而诞生的电商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美国购物网站Gilt Groupe的数据显示,女性占其总用户的70%,贡献了74%的营收;团购Groupon网站也有77%的用户为女性。据市场研究公司AppData统计显示,在Facebook上的用户,喜欢用Pinterest的超过97.9%都为女性。而购物型网站美丽说等的出现,就是基于Pinterest式的瀑布流布局方式开发的。

  美丽说的排序分类方式为迎合女性购物无目的性的特质,布局上并不会显得过于刻板直接,而是根据女性爱分享、好从众的心理特质,让女性用户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自行搜集和分类形成“杂志”样式;设置最低门槛的“喜欢”按键,随点击“喜欢”的人气越高,出现在女性用户面前的几率也更高。男性同胞也可以尝试注册,但是恐怕你会惊讶于这类网站的默认性别里,竟然不再是“男”,而是“女”了。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在有的女性网站的注册条例里,明令禁止了男性入内,一旦发现伪装女性者,便会毫不留情地立即踢出去。当然,这些是专门针对女性用户所开发的产品,自然会更倾向于保护女性隐私。

  但是不容小觑的,还有女性的影响力。作为极具购买力的女性用户,在网站上购物时,时常并不只会给自己购买物品,她们还会考虑到自己的丈夫、孩子以及双方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等。并且,她们的决策和意见,都极可能会影响她的家人和朋友。而基于女性爱分享的特质,这一信息的传播率远远高于男性。

  在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爆发中,移动端产品的女性化特征更为凸显。当男性创业者们认识到这点时,他们聚在一起创业并研究女性的心理特质,创造了新一轮以女性用户为主导的产品和应用。从自由、共享、包容、去中心化、感性等用户体验特征来看,这些产品经理们几乎修炼出了一颗真正懂得女性用户们的心。

  腾讯公司副总裁、微信产品经理张小龙就称:微信上一般的用户都为女性,而其微信的产品经理们每天看的不是专业书籍,而是《女性的起源》。

  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女性已几乎成为主导。在移动互联网中,除社交类和网购类,阅读类、游戏类也受到更多女性用户的拥趸。约25%的成熟女性每月可接受的手机付费阅读金额为11~20元,远高于手机网友的平均水平。而据世界领先的休闲游戏开发商和发行商PopCap的数据显示,女性已成为社交和休闲游戏的主要玩家。移动社交游戏公司Zynga的用户中,有60%的玩家为女性;中国最大最早的社交网站51.com甚至有数据证实,一个女性的价值抵得上10个男生。

  在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女性群体,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其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一股不容忽视的“她经济”之风正席卷整个互联网。让我们拭目以待,女性用户将会如何谱写未来十年互联网发展的粉红篇章。

  她经济

  她经济也称女性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史清琪女士提出了“女性经济”的概念,是指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而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

  她指出,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从女性的视角来确定自己的消费群,研制并开发新产品。从需求和消费群体来划分,女性消费需求的蓬勃发展引导了一系列新的消费趋势,为商家提供了无限机遇和挑战。

  本报记者 张樱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