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编程能给软件开发省钱?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机器人,编程,软件开发
  • 发布时间:2013-03-14 16:48

  持续乏力的经济恢复,挥之不去的金融风险,更急迫的投资人压力,如今的美欧技术企业虽然享受着历史上现金盈余最为丰富的时期,但依然维持着经济危机而致的疯狂——琢磨着在每一个必须用钱的环节上研究出能更加节省、更少风险的各式办法。这种痴狂丝毫不弱于2008年经济危机前如何赚钱的狂热。我们知道,“想赚钱想疯了”的后果就是要赔很多钱,现在看来想省钱想疯了,也可能会浪费更多的钱。目前国际外包界炒作的IT程序机器人就有这种趋向。

  省钱,再省钱

  客观而论,除了几十年来一直泡沫式增长的金融业,西方各个经济体的主要行业目前已把人力资源省到了一个危及自身的地步了。增收与减支这两股暗流形成了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对立:企业总体的利润率与利润额在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的同时,整个社会与一般百姓依然感受不到这个靠先进技术与全球化节省下来的福利或者安全感。世界经济政治的诡秘与全球消费的低迷,迫使美欧企业继续在寻找节约成本的办法上不遗余力。就连外包这个最正宗的降低成本的策略现在也逃不过企业董事会战略研究委员的放大镜,真是要在石头里挤出油呀!

  为了降低成本而被逼出海的外包业,在经历了小心翼翼、遍地开花、风险突兀、成熟掌控的几个阶段后,也慢慢蜕变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稳定结构——领先的企业、地区与落后的企业、国家截然分明开来。金字塔上的企业不仅享受着稳定的订单,而且在利润上也得到了保证,甚至开始进入了IT产业链的高端开始与原来的买家争夺订单。 这些都是IT大佬雇佣的华尔街与硅谷的咨询师不愿意看到的,同样,这也是这个产业中落后的国家与企业不愿看到的。

  机器人受关注

  如何在已经节约了成本的外包项目上继续减少成本呢? 对于西方企业管理层,第一前提是质量与交付期的要求不仅不能下降,而且可能还会上升,因为这两个指标涉及到了他们当下最直接的利益。他们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来开玩笑的。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继续节约外包成本在美欧企业与政府决策层目前看来有两大途径,一个是反向外包(Backsourcing )或者内包(Insourcing)——在政治与财务上都得分;另外一个就是IT程序机器人——延续西方几百年的思维,靠科技发展来实现提高生产率与减少人工。还记得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电影吗?现在软件外包的买家们与电影里的工头一样,正努力寻找工作流程上所有能实现自动化的环节,以降低成本,那怕是月薪只有美国同行1/4或者1/6的离岸程序员。

  反向外包虽然叫得很响亮,但是要做到能够改变美国的IT产业,无论是国会领导,还是企业高管都心知肚明——要“长征”。因此,人们开始炒得最红火的程序机器人。虽然我们同意,程序机器人作为大数据时代商业智能的进化结果,会成为软件业低端工作的竞争者,而且会比任何发展中国家的IT决策人与政府官员意识得要到来的快,但我们研究认为在未来的10年至15年内,程序机器人不仅不会终结离岸外包,而且还会给低IT成本国家(如中国、俄国等)带来原来没有的发展机会。

  原因剖析

  原因之一:机器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建立在工作流程异常成熟、没有太多例外的这个前提之上。

  作为一个产业,软件业发展速度无与伦比,但离成熟到可以自我发展差距甚远。软件开发这门手艺目前还在四、五种主流方法论、接近20余种仍在各行各业使用的程序语言中进化。不仅谈不上统一,而且能够自动开发的基本思路都没有。比如,现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成本估算都还没有一个业界公认的理论,更没有标准来衡量正确与否。唯一靠谱的还是依靠原来的项目积累而来的经验。即便这样,成本预测失算依然是软件企业最普遍的失算。换句话说,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经验的指导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机器人的生存条件目前在软件开发中尚不存在。

  原因之二:一些基本的软件开发现在已经走出了研究的范畴,可以作为一个工程来看待,但是这个工程的设计与流程能否清晰与完整到可以使用机器人来替代还不现实。

  这需要在设计、过程、质量、成本、人力、资本、物流等方面有都具有成熟到可以不用日常维护的知识库,这是目前不具备的。更具挑战的是,即使这些领域的专家系统已经建立了,也还需要一个成熟的管理系统,可以互相协调而得到一个买家的最佳近似值。比如,就算IT机器人知道了如何在沃尔玛找到最便宜的数码相机,但是它依然不能够像人一样到线上、线下去寻找与比较最符合买主预算与功能需求的相机。人与机器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做事的流程中处理例外或者非流程的差别,其核心还在于整体协调与单个举动的差别。

  原因之三:机器人的最高效用发挥在那些重复而且每次重复后得到一样结果的工作中。但目前,即使在最低级的离岸项目中,程序员工作的主体还不是重复的工作,包括重复的编码、重复的功能调试。

  这犹如说话一般,语法与主题都是明确无误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就有讲话在简约、动人程度上的巨大差别呢?就是书写一个简单的App,机器人在未来的10年内,都不太可能做到10个机器人写出10个一模一样的程序,因为变数太多了。

  原因之四:许多测算程序机器人优越之处的人通常会忘记了机器人开发出的程序也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隐形成本 ——测试与集成。

  假设目前成熟的离岸外包提供商在不需要高水平的软件工程师指导下在一般的软件开发项目上能够节约30%- 40% 的总体成本——这是目前离岸外包的最高水平了 。程序机器人虽然能够在第一次开支后几乎没有成本,但也许要花费原来成本一、两倍以上的成本来做测试。众所周知,错误量大于一定阀值的程序块,修改与再集成的成本远远高于第一版高质量编码成本 ——已经没有了修改的意义了。假设程序机器人十年后,能够做到像中国与印度大学毕业生一般能够写程序了,但测试、修改与集成的成本会轻轻松松地超过3个大学生程序员的成本。更不要说难以保证的交付期了。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成本。

  目前程序机器人的境况类似几年前的翻译机。时至今日,我们有多达10多种翻译的软件与设备,能够能用得上的几乎没有,敢在正式场合使用的企业与机构更是稀少,乃至没有。那些意欲节约翻译开支的企业,假如把简单的翻译交给机器做,复杂的交给人去做,最后的结果通常是修改机器翻译的出来文档的成本已经高于直接请一个人工翻译的花销了。 程序机器人是个美好的梦想,但也许我们在会发现,开发与研究这些未知的设备的成本还不如给现在的软件业者更多福利与支持更有价值。人在感觉到得到尊重与重视而致的效率提高带来的价值远远高过了成本节约的无数“高招”。

  特约撰稿 Stephan Sunn 翁卫东 Kanth Krishnan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