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困顿的城市化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仰光,城市化,缅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4-23 10:38
作为历史上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六小时闪电式缅甸行程中,“遗忘”了缅甸新国都——内比都。
早在2005年11月,缅甸政府就毫无预警、低调地将政府部门逐步转移到了位于中部、偏僻的彬马那(后改名为内比都,意为“皇城”)。由于一直没有公开解释迁都的原因,致使坊间有各种传闻:有的说是根据风水大师的指点,也有的说是出于对安全(美国的威胁)的考虑。
还未现代化,已染“现代病”
抛开各种传闻不谈,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缅甸迁都是一次经过周密考虑的理性选择。
仰光长期作为缅甸的政治经济中心,已发展为集农业、渔业、工业、经贸、行政于一体的城市。它又是一座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偏向南方,加上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使仰光在尚未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之前就已染上了“现代病”——公共设施严重落后于人口的增长比例。
而内比都位于缅甸中部曼德勒省,历史上就一直是缅甸政治文化中心,从缅甸首个封建王朝的首都蒲干到末代王朝首都曼德勒,许多朝代的首都均位于此。
内比都同时也是缅甸现代军队的诞生地,是名副其实的缅甸“中央”。而且,那里地域广阔、民风淳朴,尽管目前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但“可塑性”极高,这也是为何仰光城市问题丛生时,迁都内比都成为不二之选的理由。
新城区曾遭抗拒
自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就对仰光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英国工程师亚历山大·法伦萨在仰光南部沿着仰光河修建了连贯西东、160英尺宽的5条主干道,并在这5条大道上南北纵向修建了100多条马路。
这些马路的宽度有三个标准: 100英尺、50英尺与30英尺。100英尺和50英尺的马路都取了相应的路名,而30英尺的马路仅以数字标记。阡陌纵横,将仰光南部分割成整齐划一的6个网格式城区。
新城区建成后,缅甸当地人出于对英国的抗拒心理不愿迁入,这就为华侨以及南亚裔人提供了机会。随着大批华侨(广东籍与福建籍)和南亚裔人的迁入,新城区形成了如今的唐人街(西边的2个城区)以及印度街(东边的4个城区)。
港口优势、华侨和南亚裔人的勤奋以及英国人的重点发展政策,使6个新城区发展成了仰光的经济中心,即“城中之城”。这一地区的建筑多为4层楼的商住两用公寓楼,建筑风格明显带有中华或南亚格调。
由于殖民地时期独特的民族与政经属性,新城区里至今可见许多体现民族、宗教的历史建筑,如:广东观音古庙、庆福宫(福建观音亭)、以马内利大教堂、圣保罗英语学校以及许多印度寺与清真寺;英殖民政府的机构大楼如:最高法院、部长大楼等。
仰光是东南亚保留殖民地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百年建筑使这座城市饱含多元化的异国风情。从孟族人的渔村到缅族人的城镇,再到英殖民地风格,仰光表现出对“异族文化”的高度包容。
在获得独立后,缅甸政府希望通过“去英国化”来提升民众的团结爱国和自强之心,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所有殖民地时期的英文路名、地名改为缅文名称。如新城区的5条主干道就被重新命名为河滨路、商人路、摩诃班都拉路、阿奴律陀路、昂山将军路等。
不过,与仰光人交谈会发现,人们对那段殖民历史并未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相反,许多殖民地时期的名称至今依然在民间被习惯性地使用着。
城市拓建大跃进
自1948年独立后,仰光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随着人口的激增,原来局限在勃固河、仰光河与勃生堂溪之间的仰光城(包括旧城与新城区)不堪重负。各个时期的政府,都向东部与北部拓展空间。
上世纪50年代,独立后不久的缅甸政府就在仰光的东部、东南部拓建了3个城区;80年代又在东部和北部建立了3个城区(工业区)。
如今,仰光被分为东南西北四大区域,下辖33个城区。唐人街、印度街为商业中心,瑞达贡大金塔四周的达贡区、巴罕区直到北边“9英里”处为富人区,而城市四周则是工业区与贫民区。
从仰光城的面积变化可以清楚看出其在各个时期的城市化发展:1901年仰光面积为72. 52平方公里,1940年为86. 2平方公里,1974年为208. 51平方公里,1985年为346. 13平方公里,而到2008年再度扩展至598. 75平方公里。
然而,仅仅扩大城市面积并不能有效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仰光目前有多所中学,其教室数量已无法满足学生人数的增长,被迫将中学和小学分批(上午班和下午班)上课。而且,急躁的、大跃进式的城市拓建,往往忽略或掩盖了深层次的内在问题。
没有出租车或乘客愿意“计程付费”
当地政府迫切希望将仰光打造成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但交通问题却集中反映出其城市发展中的无序与极端化。
在过去20多年间,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一直是缅甸政府的重点工作,然而仰光的公交系统却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完善。仰光拥有4456公里的12351条公路,可分为柏油路、混凝土路及泥石路三等。绝大部分主要干线均是柏油路结合少量的混凝土路,但由于恶劣的天气—— 3个月旱季的暴晒后再来4个月雨季的大雨冲刷及浸泡,再加上超负荷的使用以及疏于或无力维护,仰光的多数公路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仰光绝大部分人出行时依靠公共交通工具。有300多路的6300多辆公交车每日为400多万乘客服务,从市内到郊区,公交车基本上都能覆盖。然而公交车的数量无法满足庞大的交通需求,公交车的“健康”也值得担忧。
由于缅甸之前对车辆进口严格限制,仰光的绝大多数车辆都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已经破旧不堪。公交车数量不够,迫使仰光人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补足,如小型卡车。这种小卡车,后车厢空间狭小,许多乘客只能“挂”在车后随行,极不安全。
缅甸石油产量不多但天然气丰富,所有类型的公交车以及80%左右的计程车都改装了天然气罐。这些天然气罐被木板简单固定在车上,且由于占据了一大块车厢空间,天然气罐木箱就直接被当作座位来使用了。
庞大的交通流量使仰光各大繁华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堵塞,为此政府不仅禁止市民骑摩托车,也启动了增建公路、调整公交站点等措施,如目前在交通堵塞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仰光的“五角场”雷丹市场前建设高架桥等。
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很难奏效。
处于仰光最繁华地区的唐人街摩诃班都拉路,商贩不仅将摊子摆到了人行道上,还入侵至公路,人行道仅剩只能容一人通过的空间,行人也只好走到公路上。此外,公交站过密,短短一公里多的路段竟设了4个公交车站,公交车停靠时常使整条路的交通陷于瘫痪。
军政府时期对从国外进口汽车的严格规定,使得汽车价格居高不下。仰光汽车数量在30万辆左右,且多为80年代日系二手车款。自2011年9月以来政府对车辆进口限制大幅改革,从向政府送交旧车以换回新车进口许可证,到所有拥有美元账户的成年人都可自由进口新车,8个月内相关政策修改6次,在此期间新车进口量达到4万辆,汽车价格大跌。公路上突然增加了大量汽车,原本拥堵的交通更显困窘。
仰光的出租车系统管理也极具特色。在仰光乘坐出租车,必须先与司机议价,而非打表计程付费。几年前,缅甸在为出租车安装天然气罐时硬性规定必须安装计程表,并要求按照规定收费。虽然如此,却没有出租车或者乘客愿意“计程付费”。
原因在于,计程费定价较低,起步价为500缅币(人民币3. 77元左右),每增加1公里加200缅币,在行程较短的情况下,出租车的利润较低。而另一方面,乘客对出租车司机并不信任,怀疑如以“计程”方式付费,司机可能故意绕路。因此,即便公交管理委员会多次公告,要求出租车打表,但仰光出租车至今依然以“议价”方式运营。
有趣的是,改装天然气的出租车被硬性要求装上计程表,但采用汽油或柴油的汽车却不受此约束。另外,近年来新进口的出租车也因系统无法适配而未安装计程表。这就使得仰光的出租车一直无法实现统一管理。
仰光对市民交通安全的教育也一直缺位。学校教科书(90年代初期编写)从未提过有关交通指示灯方面的知识。仰光普通百姓一般认为交通指示灯仅与汽车有关,行人无须按照指示灯行动。所以仰光多处繁忙的十字路口,都可看到汽车与行人相互穿插行驶的情景。而交警也从不干涉行人闯红灯。
电力供应不足引爆不满情绪
电力供应问题也反映出仰光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缺失。
仰光已是缅甸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工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但至今无法保证365天24小时的电力供应。缅甸本身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电力都依靠水力发电,但由于资金与技术缺乏,缅甸尚未能充分利用这些水电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却在仰光大力发展工业,在郊外建立多个工业区,试图将仰光建成一个工业集中型城市,而工业区都建成后又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力,工厂的运营怎能正常进行呢?
依靠水力发电,导致炎热的旱季(3月至5月)电力缺乏。在这个时期,仰光绝大多数地区都只能分时段获得电力供应,工业区则处于完全停电的状态。工厂如要保持正常运行,就要自己发电,运营成本大幅提高。直到雨季来临(6月至9月),电力情况才稍有缓解。
旱季时,为了每日向仰光工业区保证5小时的电力供应,需要70MW的电力。为此,位于中缅边境的瑞丽江水电站每日向发电中心提供200MW的电力,供仰光市区与工业区使用。2012年5月19日,缅甸内战,瑞丽江水电站的部分电力塔遭到破坏,无法向仰光提供电力。仰光供电小组宣布从5月21日起工业区停止供电,市内每日分3区轮流停电6小时,郊外则只能在下午5点至次日早上5点供电,直至电力塔修复为止。
这起事件的起因有意外因素,却将仰光市民对长期缺电的不满推向高峰。仰光市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烛光抗议活动,向政府要求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
电力供应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很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导火索。
据官方数据,仰光目前人口510万,在2040年将达到1000万,成为超大城市。这对仰光政府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随着缅甸的改革与开放,越来越多国家表示愿意协助缅甸发展建设。目前,仰光政府已在日本的协助下,进行城市发展战略计划。
针对仰光的考验已迫在眉睫。缅甸2013年首次举办东南亚运动会,2014年将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仰光能否经受住这些国际盛会的考验?走上国际展台又会对仰光带来怎样的改变?这些还都是问号。
(作者曾任缅甸唯一中文报《金凤凰》编辑部主任)
文|伍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