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马桶书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诗经,朱子家训,盛夏光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06 13:25
诚实一点的话,人生从不需要读万卷书。
能读透几本书就已经足够受用——坐在马桶上,陷在枕头里不过一场睡眠的时间或者一泡的功夫,豁然开朗或者醍醐灌顶,常常不过一行字而已。
刘小刀
《诗经》
那干脆利落当的一声,敲得你灵魂出窍
一本好的枕边书标准是什么?
对我而言,只有两点,一是美,二是简单。美,读起来愉悦而柔软;
简单,读起来轻松没负担。所以我一般不在睡觉前看小说,以免看得情绪激昂通宵达旦,第二天萎靡不振。
那读什么?《诗经》。
七年前毕业来深圳,除了简单的行李,我什么也没有带,唯独带了一本小书。《诗经》,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蓝色软皮封面,仿线装书的样子,因为时月太长,翻得太多,深蓝色的软皮封面已被磨出白色的底质,原本就不白的书页更加泛黄,可是只要一翻开来读,浩荡长风依旧扑面而来。
书还是少年时在学校旁边的小书店买的,尽管有朗朗上口的译注,也仍坚持一知半解地读原文。早自习也读,晚自习也读,然后自鸣得意地在作文里写“呦呦鹿鸣”、“七月流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句子。后来上大学,常常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坐在床上大声读。
必须要读出声,一字一句,一停一顿,才能体会那种古意盎然又质朴无华的美,热烈而真挚,幽怨又绵长。
来深之后,搬过很多次家。每换一个住处,头几晚总要失眠。词太妖娆诗太正,唯独这些小句子,躺在床上一字一句地读,想象秦地河边的深秋白露,想象溱河畔的少女等待心中的少年褰裳涉水为她而来的娇羞,想象淇水河湾有君子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然后就睡着了。
孔子曾在《论语·为政》里对《诗经》作此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百篇风雅颂当然并不是真的都那么无邪,只是你一读,所有真挚的情意,所有的哀思,所有的血泪,所有的征战离情,就喷薄而出了。你可以不用完全弄懂它的意思,更神奇的是,你甚至认不全里面的生僻字、读错通假字,也能体会那跋山涉水穿越千年而来的迎面一击,像万籁俱寂里水滴落入水面,干脆利落当的一声,敲得你灵魂出窍。
2010年,向熹译著、刘晓翔设计的新一版《诗经》入选世界最美的书,因为它的装帧。这在我心里,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于我而言,装帧和获什么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是这本蓝色的软皮小书,它塑造了我对爱情最初的理解,塑造了我的审美基调,也陪伴我度过了那些青春里孤独的日子。
卫星星
《傲慢与偏见》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伊丽莎白
朋友、恋人或者更多的是我那个潜在的自己……《傲慢与偏见》于我,不是一本文学经典那么简单。
对一本小说有多爱,可以看它在床头摆放了多久。十五年不算很长,却足以培养它与床前那盏橘色台灯的默契。
初次相识,那时她仅仅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的童话和一个happyending的结局。从没想过,英格兰氤氲的田园风情和琐琐碎碎、絮絮叨叨的小心机、小幽默会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当然,我还不习惯站在毛姆的高度,用文学的标准将它奉为简·奥斯汀六部作品中的“最完美”。我承认,长久把她放在床头的默契和所有的喜爱最终都来自伊丽莎白和Mr·达西。
哈福德郡稀薄的阳光透过雾气缭绕的早晨;德比郡午后那条幽静的山间小路,因为那位身着白色细纱长裙的少女,有了更多的诗意与人性。她是伊丽莎白,也是简·奥斯汀。带着淡淡的英伦气息,还有对爱情的执拗与对婚姻的坚持,这是一份纯天然的感染力,内心强大、方向明晰。
彭伯利庄园,传说中德比郡的“圣地”,它是伊丽莎白玩笑间爱上达西的原因:“第一次看到彭伯利就动心了。”是达西头上一顶熠熠生辉的光环。但你不得不承认,因为有了达西,彭伯利才更具诱惑力。
女人都爱Mr.达西,而达西独爱伊丽莎白。这是我,或许还有众多女人钟爱达西的终极原因。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伊丽莎白”,独立、隐忍、坚持、不世故又不乏幽默与狡黠……
那个理想化的女人,被简·奥斯汀赋予了太多美好的东西。
同样爱着《傲慢与偏见》的“亚比煞”说:“所有的女子都得到了她们最好的结局,她给她们的美满,也就是给自己的美满。
继续怀抱美好的希望,不是因为天真,而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不管那个人最终有没有,来不来,我们都是最最美好,独一无二的女子。”
我深以为然。
郝多多
《聂鲁达诗选》
在诗歌面前,我更中意豪宅
把妹,理工男会约你爬山逛公园,金融男最爱看电影,文艺男青年则必定和你聊聊枕边书——继而就可以滚床单了。
我曾在旅途中认识一枚资深男文青,他能在尘土飞扬的马路牙子上望着野狗和你聊聂鲁达。
当他以为我低头玩弄衣角是由于兴奋所致,其实我在心里痛骂,傻×,你知道聂蜀黍最值钱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是诗歌,我对聂蜀黍的热爱基本上是因为他在太平洋上有一栋无敌海景豪宅。
那是一栋挑战想象力的城堡。300平方米,两层楼,无论站在哪个角落,都能一览全世界最美的海景,即使是在台风天。
客厅正中站着一位丰乳肥臀的守护女神,目光如炬凝视着大海。透过餐厅就能看到波涛汹涌的海面,蜀黍想吃什么鱼,只要用手旗给海上的渔船发个信号就行了。只是不能喝太多水,因为餐厅的小厕所只供男士使用,门上还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春宫图。巨大的书房里摆满各种稀有的海螺和贝壳,共计一万五千种,书桌是一块潮水卷来的沉船木板,书房中间有一个水池,蜀黍每天写作前后都要洗手。
后花园的一侧是艘小船,旁边是圆木搭成的支架,挂着六个大大小小由于风吹雨淋变黑的铸钟,尽管再大的风暴也无法把它们全都敲响。
蜀黍的第3任“老婆”玛蒂尔德陪他享受着浪漫,两人每天早上醒来后先在床上度过一段美妙时光,下午在海边尽情地散步,晚上喝酒聊天。蜀黍常即兴为她作诗,某天晚上,他们还在海边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婚礼”。
重要的是,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堡,由蜀黍亲手设计并修筑,仅有一个泥瓦匠为他打下手。
这样的男人写出的诗,请问你有什么理由不拜读?
更重要的是,聂蜀黍的诗集,普通青年根本买不到。我拼了5筐人品才从一个豆友手里换来。接下来要做什么,你们懂的。
艾叶草
《月亮和六便士》
原来远方就在更远的地方
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那幢古旧的教学楼阶梯教室,窗外蝉声阵阵,教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讲述现当代文学史。教授说毛姆的苦难人生,讲毛姆的成长和著作。他解析《月亮和六便士》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都不要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忘记抬头仰望月亮。在十九岁的少女心里,是激荡过涟漪的。课后便意犹未尽地去买了《月亮和六便士》精装版,摆放枕旁,每晚宿舍熄灯前翻几页。
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读懂这本书。满脑子看到的都是男欢女爱,更无法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神经质的行为。那会远方还很远,梦想很丰满,每天狼奔豕突地为考试和恋爱而烦恼。等到毕业找工作,经历这样那样的碰撞后,无处排解时,我会不时拿起这本书来读一读。
然后我逐渐意识到一切如谶语,年少时我们所不明白的地方,在我们反复犯过同样的错误之后终于明白。就像长途跋涉地步入深山的隧道,前面终于出现了一道光亮。
薇卡
《朱子家训》
犯罪见证
我想,一个人童年的启蒙书,常常不是由自己挑选的,而是伴随着父母的期待。
我的童年被父母管教得相当严苛。在众多“惩罚”中,抄书是最常见的一种。那时,“迟归”、“不午休”、“看电视”等等都是“滔天大罪”。偏偏我调皮无比,尤其热衷中午不爱午睡,常常被罚站在书房面壁,之后抄书,抄的即是《朱子家训》。
现在重翻《朱子家训》,即使内含不少时代糟粕,但有些语句依旧使人醍醐灌顶。“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说的即是不占小便宜,不欺贫怕富;“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即和睦相处才能久享天福;“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即善择其友才不会被恶人拖累;“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即善心不求回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那时的我,对这广阔而危险的世界毫无自知。只是笃定地认为,长大之后,无论坦荡留冠博带于乌台,抑或着布衣履于乡野之间,都做一个一身正气,铮铮铁骨的人。
显然,这个愿望现在回想觉得宏伟得有点缥缈遥远。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阅读习惯全由父母赋予,他们希望你长成一个通情达理,关照他人,善待自己的姑娘,可岁月是多么不解风情,你还是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糊涂乐天派。
如今父母已经老去,他们不再严苛地要求你的生活中的种种表现。甚至,所有的期盼已经微缩到——快乐平安。究其根源,他们不过是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好的人生。
那些他们儿时让你读过的书,也许无论如何搬迁打包与保存,也许你都不会再去翻阅——除非是在某个春节守岁发困的夜晚。
可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陪伴了你一段岁月,却有可能浸染你的终生,尽管可能不透彻。
长大之后,我们与过去读的许多书,早已脱节与诀别。那些过往的成长回忆频频与我们擦肩而过,而我们却只能做一个岁月的过客,做一个耳濡目染却全然不自知的过客。
最后,你读的不再是书,而是缅怀与追思。我不想再复述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据说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但是他曾经说过的话却铭刻在我内心,“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样一个偏执的人,他舍弃优渥的生活,他的人生竭尽全力地追求绘画的理想。尽管经历磨难和厄运,但他从不言弃。最后的画面是,在太平洋孤岛的丛林深处,一间简陋土屋里,因麻风病失明的男人,面对着自己描画的气势磅礴的满墙壁画——没人不会被这最后肃穆的景象所震撼、感动。
这本书越反复再读,我总能从其中悟出些新的东西。比如说男女相处之道,“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自尊心,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爱的还是你自己”。比如理想是把牛逼的双刃剑。
你要实现理想,势必要挣扎着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放弃月亮,但也无法抗拒六便士。所以大多数人碌碌无为地生活着。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是我多年后从书中明白的道理。对任何事物如果没有偏执的热爱,它终究没法成事。
蓝颜
《盛夏光年》
剩下的不只是光年
刚满18岁的那年,你在干吗?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在经历了身心疲惫的高考大战之后,考考机车驾照,画几张水彩素描画,或者通宵熬夜唱K,等到了天亮时和朋友过了马路去吃水果冰。
然后不知不觉地消耗掉了18岁,总是盯着高耸的大王椰子树发呆的18岁。
如果你穿越了18岁那个关口,又像我一样总是漫不经心地活了这么久,我想你也会差不多,该忘的不该忘的,反正都像八宝粥那一类浓稠又多料的食物,悬浮在混乱而甜腻的回忆里。
可我始终清晰地记得,某一个失眠的凌晨,我一口气读完了《盛夏光年》。这是一个关于孤独、忧伤、秘密、盛夏的故事。有着淡淡的、干净的、透明的色彩,有穿白衬衫的男孩和女孩,还有那段总不被想起名字的旋律。那些一个个的小秘密,像是一颗颗淡蓝色的荷氏薄荷糖,于是整个盛夏充满了淡蓝色的气味。
书里刻意避开了爱,只说喜欢。Homosexual和bisexual是多么充满偏见的字眼。小朵说:“我在等一个深爱我的人,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爱情,它其实彻彻底底地与性别没关系。
每次当我合上书,闭上眼,总是能浮现张士豪对孟克柔说着“如果有一天你喜欢男生了,一定要告诉我”的画面,他的声音仿佛才刚被飘散而过的风带走,留下余音在空气里回荡,盛夏光年里“行星绕着恒星运转,彗星划过天际”的规则又来撩动我们快要长茧的心。
总觉得,夏天的腿脚比冬天更长,所以流逝得更快。白昼黑夜交替,时光慢慢被搁浅,一万首的MP3,一万次疯狂的爱,一万个青春的秘密,一万个走过的地方,终是灭不了一个渺小的孤单。所幸的是,我的枕边一直有《盛夏光年》的陪伴,与灵魂在午夜狂欢。
左耳
《悟空传》
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读目无法纪的书
从来看书,都不求受益,但求意气相投。
2002年,还读初中的我第一次看见这本书封面上的几句话,便有种灵魂开窍的感觉。用老大现在耳提面命的话说,就是击中了小心脏——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在最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遇上这种目无法纪的书,绝对比在情窦初开时遇见苍老师更动人。
这本书之所以能成功上位,“登床入厕”,成为我最随手翻来的书,除了它周星驰式的风格,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压根看不懂。
那还得了。少年时候碰到一本看不懂的书,而且是小说,那种感觉就像自己明白一个同伴想破头也想不懂的道理一样,瞬间就显得自己鹤立鸡群了。尤其这种特立独行,对于一个想做鹤的鸡分外受用。
后来年岁消长,睡的觉多了,蹲的坑多了,书读三遍其意自明,再读几遍,其实已经是在读自己了。
用术语说,这本颠覆了《西游记》的西游记,用倒叙的手法,间杂无数插叙交代前生今生,讲述了“我是谁”以及信仰这两大形而上的哲学命题。换句话说,没有一定的记性和感悟,看不懂是应该的。
所以,不是在夜深人静或者独自蹲坑时,还真静不下心去看这本看似杂乱无章的小说。
这本书之后,再有无知少女问我有什么好书推荐,我的杀手锏都是这本今何在的《悟空传》。如果她问这本书有什么特别,我就故作神秘地幽幽一笑,“说不得,也说不穿。”然后笑而不语。
这种如今被称为“Smilence”的行为艺术,再一次给了我鹤一般的优越感。
壮小胖
《三十六大》
马桶之上看晴空万里
马桶之上,最好屏气凝神,坐等风起云涌,这时有一本书就更好了。
随意翻开冯唐的《三十六大》。里面的“大城”,冯唐写给了上海。他在里面说到他们投标时遇到的一个漂亮姑娘,本来绷着神经,要让自己挺起架势,但是熟悉之后,那个漂亮姑娘开始向他征询是读MBA还是读个市场营销的专科,因为她想买个大一点的房子,还问他是卖了现在住的还是向银行多申请些贷款。
上海生长的姑娘,其实挺实在,这种实在不放在表面,只是实在的逻辑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样的人如果是个北漂,不会想到念个实在学科,基本会为了艺术叉开腿挣出个金百万。
那时候一朋友在北京漂着,隔一年,她突然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回来了。我问为什么,她只回了一句话:本钱耗完了。据说,那时候北京城的文艺女青年们以和冯唐睡上一觉为至上荣耀,可是我猜想上海的文艺女疯子,再不靠谱也还是想在跟冯唐见面的时候,聊聊到底是法国波尔多的红葡萄酒更好喝还是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白葡萄酒口感更好,或者跟刚从英国飞回来的他谈谈英国时装秀上的新风潮……
马桶之上,蹲坐的姿势是一种思考人生的标准姿势,书中那些形而上的抒怀似乎也就很容易勾起一些人生的感怀。无需太深沉,用点力就好,文字写得酣畅淋漓,阅读的快感或许会引发另一种快感。那会儿,坐在马桶之上,保持着冥思的我突然间对写给上海的这段文字心生感念。
看着这本东扯西拉的书,阅读的快感来自随手一翻,双重快感之后,扯脱掉人生的一些累赘,舒口气,看看洗手间外的湛蓝碧空,居然和马桶边上《三十六大》的封面颜色一样。
艾小羊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我心目中的好书有两种,一是一口气看完,一种是怎么也看不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属于后者。整本书都是亮点,每次看一两页,便有种吃过一顿大餐的饱胀感。因再找这样一本书不易,所以总是省着看,随时拿起来翻两页,从不讲究顺序,即使是看过的,再看也有新意。
据说这本书是许多文字从业人员的心头肉,连岳甚至将每一版、每一个译本都买全了。仅有一次,我向朋友推荐这本书,过了许久,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小羊,为什么我看不懂?”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好像我故意在卖弄自己的理解能力。不过,这件事使我对这本书更加珍惜。书与人也讲究缘分,一本好书,绝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
工作忙的时候,我把它当做一本旅游书看;在旅途中,我又将它当做哲学书看。有时候,它能催眠,有时候,它适合在马桶上看。特别要指出,马桶上那最安静的时光,一定要看难懂而又好看的书,否则真对不起“私人空间,非请勿入”。
苏丝唐
The Complete Peanuts
当年一位老教授曾苦苦哀求监狱看守:“随便给点什么,只要有字就行——哪怕给本黄历也好啊!”我最爱的“牢书”是《花生漫画全集》,每天四格漫画,两年集合成一厚本,整整50年的经典,你所能做的就是随便抽出一本,随便翻开一页,然后,享受今天的“牢狱生活”。
5月27日鲁西坐在她的“心理咨询门诊”,听完查理想要咨询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需要预先收费--因为我想你不会喜欢我将要给你的答案。”8月29日,鲁西照例倚靠在钢琴前,听她无法自拔地暗恋着的施罗德弹她不能理解的贝多芬:“有钢琴家娶过脾气暴躁的女孩吗?”
施罗德头也不抬:“从来没有!”鲁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那就难怪我会这么暴躁了!!”10月1日,莎莉跟哥哥查理抱怨学校的不可理喻:“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们马上就开始教你另一件!”这个伶俐的小姑娘还说:“我最好的学期论文通常都是在早饭前完成的……”
要说缺点,这套全集的价格都足以将旁边的浴缸换成我心仪的新款科勒了——这是唯一伤人感情的地方。
榛生
《神奇气味学拿来就用》
马桶上看的书,真是要好好挑,挑好玩的看。
最近在看《神奇气味学拿来就用》。“猫和狗一样不喜欢柑橘类香味。狗喜欢凡士林和麝香。
猫喜欢猕猴桃。猫一般很讨厌薄荷、茶树。所有的动物都喜欢香蕉的气味。”
里面还提到世界上最臭的东西,KIWUAIKOU,爱斯基摩人把海豹杀了掏出内脏,然后填上一百只海鸟,埋在地下数十年,挖出来,对着每只死鸟的肛门,吸里面的东西,据说是超级美味,中国的臭豆腐已经远远地输掉。
所以,立时就觉得自己拉的是花,是果酱,是裱花器裱出来的花一样的奶油。
马桶书,文采次要,笔法次要,逻辑次要,重要是趣味。
贺朗年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我的马桶书其实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我最爱做的事是和波洛先生昏天黑地地厮混,直看得大侦探上身,把杨小果要的倾城生生写成了推理悬疑小说。
每当决定胡混的人生也要有点追求的时候,我会看《查令十字街84号》。
在我有限的认识里,没有一本书比这本书更是书了——字数有限,不解释。编《读库》的张先生一定同意我的说法,因为他曾经很激荡地为它的中译本写后记:“一切看来都那么正常,正常到两人相识二十年却缘悭一面,正常到两人通信数百封而未涉一个‘爱’字。”读书的人,都没法抗拒这样的暗涌吧。尤其这暗涌还带着令人沉迷的旧世界情怀。
据说在伦敦的老书街上,故事发生的书店已改为一家酒吧,只在门上挂一枚铜牌慰藉失落的寻梦人:“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旧址,因为海莲·汉芙的书而闻名天下。”
这些年里,我反反复复地读这本书,借以治疗我的粗糙、愚蠢、内心荒凉的病症以及对这个世界的不自信——虽然我也深知,那个传奇时代的火车已经决绝驶过,而且永不再来。
陈思呈
吴承恩《西游记》
这本书随便翻开一页都很好笑,尤其是有猪八戒在的地方,而且文字漂亮。举个例吧。“你这般一个筋多骨少的瘦鬼,一似个螃蟹模样,骨头都长在外面,有甚本事,你敢说拿妖魔之话?”
有奖竞猜,这说的是谁?不要紧,被骂者的回复更精彩:行者笑道:“你原来没眼色,认不得人。俗语云: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他们相貌,空大无用,走路抗风,穿衣费布,种火心空,顶门腰软,吃食无功。咱老孙小自小,筋节。”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不怕长皱纹坚持边上大号边笑的好习惯,就因为这本伟大的四大名著之一。也因为它被冠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所以我觉得,哪怕我是以“好笑”这么弱智的理由去看它,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文化的行为。
小BT
《走出非洲》
我放在床头催眠和马桶上催死的不知道算不算书——我最爱的是《LonelyPlanet》的导游书。《走出非洲》里的卡伦,一个人在非洲草原上经营咖啡庄园,爱人不在身边的晚上,她就蜷在沙发上看地图,想象在那些未曾谋面的土地上可能会发生的故事,然后等爱人回来再讲给她听。俗人当然没这么浪漫。
爱看LP,一是每本书前面都会介绍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具体到每条街、每个餐饮的特色,时刻可以准备着出发,免得像考试一样临时抱佛脚。二是LP每两年会更新一版,像电视剧一样绵延不绝,可以一直看下去,很有点小资的况味。三来,一本书看完,其实基本不用再去了。只是以后吹牛时聊到某个城市,总是联想到马桶上的气味,算是小小的遗憾。
沈熹微
三毛
据说一个人枕边书越多就代表她越花心,我最夸张的时候直接在床边放一纸箱,箱里凌乱散落数十本书,以供我换来换去地临幸。
玩笑按下不表。一个人读书的喜好是会因年纪渐长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然而多年来总有一个人的书,无论何时打开,无论翻到哪页,都能够一眼看进心里去,仿佛故人重逢,让人满怀的倦怠都有了去处。对我而言那只能是三毛了,永远的三毛。
蔻蔻梁
《史努比漫画全集》
马桶书就是个间谍。皆因每个人的如厕时间长度不同,有些人足以用三天的如厕时间看完一本亦舒,有些人顶多看三则四格漫画,连一个蒙田的长句都没读完就要起身——哦,谈到枕边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不信沾枕即睡的人会在床边摆放《百年孤独》。
所以《史努比漫画全集》就是我的完美马桶书。全套25本,随便抽出一本都足以让人心情愉悦地完成这个短暂而美妙的人生空档。
尤其是看到史努比从第一本开始往后竟然也慢慢胖出了一个圆肚皮,顿时把节食和睡前的仰卧起坐等麻烦通通抛开。所以至今这套书依然10年如一日地摆放在我巨大书柜的最好位置,随时顺手一抽,躲进小天地里去,三个四格之后,烦恼全消。
沈嘉柯
《美国短篇故事125篇》
我特别喜欢这本《美国短篇故事125篇》,里面只有小部分是作家写的,大部分是从美国各个州征文选出来的。当我读到一个女孩因为手套被母亲打耳光而怀着憎恨时,被打动。那女孩恨了很久,决定不原谅母亲。没什么比原生态的真实更加有力量。她在别的事情上记得对母亲的爱,但她保留了毁掉她的最爱的事物的憎,哪怕是亲人。
李荷西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
一个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真正和他们在一起。
初看时,我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完后才明白,只有从未靠近过,才会心心挂念。
这个人他远离了人群,并且坚持了下去。他在孤独中体验爱情,并且得到了完整的爱情。这个故事是如此奇妙。阅读时,从开头到结尾,我都在找一个柯西莫会下树的漏洞,可是始终找不到。这有些让人失望,可有时失望也会变成一种振奋。所以,当风烛残年的柯西莫被一个热气球带上天,他的灵魂和躯体都彻底自由的时候,我因为嫉妒他而泪流满面。
也许是因为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无法传奇,所以只好意淫书里别人的传奇。意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嫉妒。
一一
狄更斯《双城记》
我最好的睡前书是《双城记》,尽管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读了。“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经典的台词被用滥,而小说本身却乏人问津。
穿越我整个少女时代的这本小说,爱与恨相互交缠前行,阴霾重重之下光明不断忽闪。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一种爱,不单是为了跟你在一起,跟你一起变老,而是“你所爱的生命”就是我人生的所有内容。在我的人生里,即便无法与这样深远伟大的爱相遇,即便今天我再也不像少女时代那样为之震撼,却仍一再地得到慰藉。就像小鸡破壳打量这世界的第一眼那样,它永远在你灵魂深处。
策划、执行_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