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突围

  2011年3月,谢卫国第一次来到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的兰州新区。

  谢卫国是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隧道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工”)综合管理部主任,随公司前来考察。

  眼前的景象让他有点懵:位于纬三路的这块大片裸露的盐碱地上种着稀稀拉拉的萝卜,两三座摇摇欲坠的小瓦屋杵在中间。风卷着黄沙刮过来,连眼睛都睁不开。一条四五米宽的村级公路连接着对外交通,没水也没电。

  尚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兰州新区正在积极招揽企业入驻。包括中铁重工在内的许多公司都曾前去考察。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家。

  如今,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兰州隧道装备有限公司已经在兰州新区安家近两年。

  谢卫国记忆中的那块地早已变样。

  2013年4月3日,本刊记者来到谢卫国的办公室。从窗户望出去,昔日的荒地上矗立着一幢幢厂房,50多米宽的纬三路横卧厂边,绿化带立于其中。

  如今,在兰州新区这片806平方公里的荒原内,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水泥大道和高楼大厦正在取代昔日的沙地、矮灌和贫田。

  2013年1月27日,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到2020年,兰州新区基本实现GDP近2000亿元,到2030年实现近4000亿元。而兰州市区2012年全年的GDP不过1570亿元。

  “这相当于再造一个兰州。”兰州市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牛铮超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他看来,建设兰州新区不仅仅是要再造一个财富兰州,而且还要再造一个城市兰州,让兰州实现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跨越。

  被迫突围

  兰州市地处狭窄的河谷盆地。东西狭长,意味着城市空间、土地资源紧缺。

  随着经济发展,兰州的建设用地明显捉襟见肘,重大项目无地可落。

  同时,城市建设的急剧扩张带来交通拥堵、水资源紧缺、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城市病。牛铮超粗略估算,仅城市交通堵塞这一项,一年给兰州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十几亿元。

  此外,兰州老城区的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过高,尤其是主城区的人口密度,跟北京上海差不多。“兰州老城区的用地潜力已达到极限,可用的土地面积不超过20平方公里,所以必须跳出老城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原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石培基对本刊表示。他曾参与制定《兰州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经济则是另一个重大驱动力。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国整体偏低,兰州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也相对落后。

  2012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569亿元,兰州为1570亿元,占比28.19%;2011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而兰州为1360.03亿元,占比27.09%;2010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4119.46亿元,而兰州为1100.39亿元,占比26.71%。

  同为西部省会城市,2012年成都的经济总量为8138.9亿元,在四川省占比34.13%;西安为4369.37亿元,在陕西省占比30.24%。

  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兰州经济总量常年徘徊在倒数,发展遇到瓶颈。

  兰州是老牌重工业基地。在“一五”时期,156个国家重点项目中有16个布局在甘肃,兰州承担10项;“三线”建设时期,兰州更是承担了其他城市重要工业项目等的转移。

  国家统计局兰州调查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兰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了76.06%。2009年数据更为明显,兰州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就占到了78.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到了80.63%。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比重过大,成为兰州经济难以实现突破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兰州开辟新区、重新调整城市结构的原因所在。

  本刊从兰州新区管委会得到的资料显示:在国家批复的2012年当年,兰州新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6亿元,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78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引进项目103个,总投资838.8亿元,到位资金达139.1亿元。

  这个“兰新速度”被兰州引以为傲。

  “改革开放30年来,每10年有一个经济中心。最早是珠三角,然后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对西北部地区来说,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兰州,非常有潜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引擎。”牛铮超说。

  战略安全布局

  兰州新区的建立经过了激烈的角逐,曾与西安西咸新区、乌鲁木齐新区、大连新区、郑州新郑新区等多个城市新区同场竞争。

  事实上,早在十几年前,秦王川的潜力就曾被中央领导认可。

  1996年3月,曾在甘肃工作过7年的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表示,兰州夹在两山之间,不管是到榆中还是红古都没有发展余地,而秦王川有水,并且靠近航空港和铁路,紧靠兰州,将来发展工业是块宝地。

  甘肃政府网资料显示,宋平发出此言当年,“兰州市中川新区(兰州新区前称)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验收评估报告即告通过,兰州新区建设拉开了序幕。

  在牛铮超看来,设立国家级新区不仅着眼于经济发展,战略安全布局也是重要考虑。

  牛铮超在电脑上打开一幅世界地图:“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战略空间较小,西部相对而言更有空间,并且与国家有较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架设了许多重要的能源通道。”

  他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战略资源、财富资源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东西失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安全战略来讲隐患很大。在西北部地区开发一个国家级新区,有利于提早做好安全布局。

  “再造兰州”

  “新区很多道路都是去年一年间修起来的。”入驻兰州新区的亚太工业科技总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工业”)总经理张嘉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兰州新区管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基础配套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亿元。

  2011年开工建设的“四纵四横”及水秦路等9条75公里道路已经通车,2012年开工建设的水阜连接线等16条135公里道路已完成70%以上的建设。此外,“马家坪-中川”铁路线也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

  此外,几个变电站也正在建设中,天然气工程已完成。

  水源也是外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兰州新区主要用“引大入秦”的水。这个1995年建成通水的工程,当时的设计是用于农业灌溉,总水量约4.43亿立方米。

  “近十年用水问题不太大。”牛铮超说,“不过,兰州把石化产业转移到新区后,用水可能出现缺口。”

  新区的电力供应一度紧缺。2012年是亚太工业的开工建设高峰期,兰州新区管委会调配了1000千瓦时的电量,但与其3000千瓦时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

  “我们5月份开工,10月份才解决用电问题。所以去年开工48万平方米的计划没有完成。”张嘉庆说。

  记者从兰州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新建的110KV源泰变电站已投入使用,33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空港变电增容项目也正准备开工,以解决企业入驻后增大的用电需求。

  由于兰州新区北部距离腾格里沙漠不足30公里,其生态建设也成为重中之重。

  兰州新区管委会今年3月的一份汇报文件显示:目前已完成绿化4.3万亩;2号生态湖完成注水及周边主要景观建设;启动建设百花公园项目、经十三路水系等景观,完成投资5.66亿元。同时正在加快推进7条道路景观绿化,完成投资2亿元。

  本刊记者在兰州新区发现,许多围着纱巾的工人正在用牛粪培肥以便植树。整个新区大片土地包括马路中间的隔离带上都架着白色薄膜,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树苗。

  抢占西部市场

  兰州新区所处的西部地区虽然经济欠发达,但依然有不少企业看好这块广阔市场的前景。

  2005年入驻兰州新区的吉利汽车是最早落户的企业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吉利抢占了西部车市的先机。

  “未来几年,兰州吉利将被打造成西北地区集轿车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与汽车工程科研于一体、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化汽车产业基地,也将成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向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战略基地。”2012年,兰州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官员向媒体表示。

  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奇瑞汽车也有入驻意向。

  为了留住吉利,兰州市给它划拨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兰州市人民政府2009年出台的《出租汽车更新管理办法》中,“在更新车辆时必须保证20%以上的吉利远景”成了一个硬性规定。

  2013年1月29日,兰州市下发通知要求,今后公务用车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为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新购置的公务车辆一律为国产车,其中吉利汽车要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全市出租汽车新增和更新全部使用吉利汽车。

  谢卫国与张嘉庆都曾直截了当地告诉本刊记者,中铁重工和亚太工业选择兰州新区,就是为了今后占据西部市场先机。

  “我们同澳大利亚一家电梯公司在兰州新区成立了合资公司,一期投资11.8亿元建设年产1万台电梯的生产线。西北还没有生产电梯的企业,这个市场非常大,年产一万部还不够满足一半需求。”张嘉庆说。

  中铁重工也看中了西部市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空白的机会。谢卫国说,中铁重工原本跟重庆的两江新区签了意向协议,后来还是选择了兰州新区,因为兰州新区“在土地方面给予了很大的优惠,税费在新区管辖的范围内也是能免则免”。

  此外,兰州新区管委会为了便利中铁重工大型机械进出,还改动规划,在绿化带上特意为其开了个大口子。由于当初主干路的转弯半径不能满足中铁重工盾构机出厂的需要,管委会再次调整了规划。

  承接重工业

  除了“招”进来的企业,兰州市政府对市内企业迁移兰州新区的规模及时间表也作了安排:计划用3年时间,向兰州新区搬迁企业118户。

  而兰州市最想“赶出”老城区的就是石化重工类企业,尤其是盘踞在西固区的排污大户兰州石化。

  甘肃省人大代表王增岭于2013年初提交建议,提出“将兰州石化搬迁至兰州新区,以自身升级改造和国家再布局1000万吨炼油为核心,构建新的国家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这样,便于对搬迁后的主城区‘腾笼换鸟’,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生态环境”。

  兰州石化扎根西固区已有近60年历史,搬迁并不容易。

  “一是担心供水问题,石化企业用水量较大;二是认为交通建设还不太成熟,我们每年进来1000多万吨原料,出去1200多万吨成品,新区交通建设不到位,我们会增加很多成本;三是风沙太大,上万员工生活不便。”兰州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兰州石化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

  “兰州市政府表示,这块地转让的资金足够支付我们搬迁的费用。但我们的石化设备地上地下都有,几十年来产品难免渗漏,污染土地。这样的土地无法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只能租给物流之类的企业,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上述人士解释说。

  兰州石化已在新区布局了一个基地。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基地的路还没修好,在建的厂房孤零零地立在一大片荒地上。

  央企搬迁至兰州新区的优惠力度比一般企业大得多。某央企负责人私下告诉本刊,其企业在2011年是按每亩1万元拿的建设用地。相比之下,亚太工业拿一亩地平均需12万元。

  石培基认为,大工业搬迁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和企业之间会有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各种利益的平衡。”

  无论如何,兰州新区发展石化产业的战略已定。在其规划中,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加上搬迁过来的兰州石化,最终将形成年产2000万吨炼油、200万吨乙烯的战略性石油化工基地。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李慧|甘肃兰州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