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让云计算理性落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Gartner,云计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5-28 14:03
“因为看到的不可能成功的项目太多,眼瞧着根本没有可能成功的云项目占到了一半以上,所以我觉得70%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数字。”Gartner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张瑾说——2012年底,Gartner在发布2013年及未来中国IT市场的五大预测前,张瑾在自己负责的公有云相关的那部分预测中写下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到2016年,至少70%得到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将被市场淘汰。
据了解,云计算,特别是公共云计算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中,提升至国家级的战略技术。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各级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公有云发展。不完全统计显示,至少有10个省级政府将建设30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每个占地超过1000平米,以支持企业在当地提供公共云服务。
不过,这些投入巨资的数据中心完成建设,进入经营阶段后,并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
而此前一位从事云计算平台服务的企业高层也向记者透露表示,国内一备受关注的云计算中心销售人员层多次与其接触,希望该公司能够租用其数据总线的计算资源,价格优惠的程度让这位高管都感到意外。“租用一个CPU一天才三五元,连成本都不够。”该高管表示,“很多云计算中心在投建时根本没怎么想过运营的事情,现在建成了没有用户,就只能用低价策略,但三年后,当这些数据中心面临设备更新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得更加明显。”
对此,张瑾指出:“很多政府介入的公共云计算服务数据中心将陆续上线,但其中大部分将不具备盈利能力,会在其有能力实现发展之前便被市场淘汰。”同时,他还表示,这并不能否认云计算的趋势,在公有云领域,“政府应该在选择支持服务提供商时,对其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模式有更加严格的考察机制” 。
而另一方面,在目前相对更成熟的私有云建设上,张瑾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他看来,企业私有云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在现在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以基础架构为核心,进行一些基础建设的工作。”比如对非定制服务的实施和交付标准化、预先确定配置的规模等,而且可以从非生产使用案例着手,投资于服务管理架构。
而第二个阶段,就是以应用为中心,可以为适用于云服务应用制定优先级,使用自主学习的工具来优化应用模式和行为;而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以服务为中心,比如按服务确定工作负载的量化指标,对需求进行管理等。
本报记者 李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