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浪门户在愚人节当日的首页改版,再次引发对于门户商业模式的讨论。
(门户存在的意义在于信息的高效聚合,即便搜索引擎这种貌似目的导向性更强的信息引流产品,仍然存在垂直内容聚集的浏览式阅读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门户的核心价值从来未曾改变,即各种信息内容的聚合与分发。)红字部分用红线作连接。
围绕核心价值,门户也正在尝试做出各种改变,试图继续保持入口地位不被侵蚀。
改变之一:个性化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决定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关天朗杀入大师赛的历史性意义,也不是所有人都关心到底下一任女排教练是谁。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进行深度数据挖掘,释放个性化阅读的能量,这种改变的基础正来自于社交网络的发展及充分利用。改变之前,门户“千人一面”的僵化遭人诟病。改变之后的门户,则更进一步突出了“猜你喜欢”的价值。寻找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激发用户点击浏览,才能时间内容导向分发的作用。当然,这也直接考验到门户对于用户的了解程度。
对用户历史浏览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是内容定向的途径之一;利用社交网络实现用户自主登陆,基于用户ID建立social graph(社交图谱) 与interest graph(兴趣图谱)的双重理解与内容推送,毫无疑问可以最大化发挥出个性化内容推荐的价值所在。今天的新浪终于开始利用新浪微博实现对门户的价值反哺,其践行意义非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去年夏天,腾讯门户改版,则少了些“门户+社交”的融会贯通。
改变之二:社交化
门户不等于web1.0。新浪此次的变革,毫无疑问是在宣示其强有力的社交属性。在其他门户搜索栏停在搜搜和有道的框框之时,新浪将微博推向了前台,社交搜索的实时,化成为新浪的有力武器。而在各种广告展示当中增加社交元素,也提升了用户与品牌的互动,从而强化了用户与新浪门户之见的情感连接。
门户在服务品牌客户的营销推广方面功效卓著,而门户增加社交元素之后的营销价值,则更有发挥和延展的可能。在这方面,社交元素的融入还需要继续深化,毕竟在原有的广告展示页面增加“关注”的功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改变之三:移动化
新浪门户从本次首页改版之后,增加了对于新闻客户端等移动产品的推荐及导流。门户产品建立超级App的梦想,毫无疑问需要在阅读客户端上实现。网易与搜狐没有微博、微信这样的王牌产品,于是在阅读客户端产品上的投入更为激进。而新浪新浪
更王牌移动端产品的缺失对于阅读客户端产品上的投入更加激进,反观新浪的“掌中新浪”,则尚需努力。尽管native app与web app的争端此消彼长,WAP门户的流量价值也仍在释放。新浪门户此次改版向移动端的阅读体验靠拢,正是在不断加强新浪用户整体体验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互联网世界发展,个性化、社交化以及移动化是门户可持续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迈过的三道坎儿。门户价值从未远去,但于如何持续发挥作用,积极的调整和尝试都是一个好的开头。
(作者系易观智库分析师,联系方式为lizhi@analysys.com.cn)
易观智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