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制造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主动防护。这一名词的含义是,通过ABS防抱死、盲区可视等技术,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操纵性,以避免发生事故。与之相对的,安全气囊就属于被动防护,其所做的是在发生事故后尽可能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与之相对应,在信息安全领域也拥有主动防护的概念。在这里所谈到的主动防护,更多是指在信息系统被破坏、入侵前,对攻击行为进行感知,进行预警干预和防御,杜绝信息安全风险。这一概念在信息安全业界由来已久,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并没有能够真正得到广泛应用。
“在整个安全行业中,我所看到大部分厂商所做的都是被动式的安全,或者在技术层面上说是响应式安全。这些安全产品需要持续升级和调整,才能够保护用户数据。”迈克菲亚太区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Michael Sentonas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Michael认为,主动安全的概念之所以在今天能够得以拓展开,与安全环境的日趋复杂不无关系。他表示,安全环境的新挑战包括恶意软件数量增加、针对移动设备攻击日益增长、恶意勒索攻击形式的出现,以及针对特定企业、组织的黑客攻击势头上升。以上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被动防护手段已经无法跟上安全环境的变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迈克菲在主动防护上采取了多种手段。通过与其母公司英特尔的合作,迈克菲将安全防护带到了基础设施底层,因此可以在操作系统启动前对基础设施进行安全防护,防御利用Rootkit或者是针对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的攻击。
今年4月份发生在韩国的黑客攻击事件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况:银行在遭受到攻击以后,受攻击设备全部不能运行。这直接导致银行业务出现瘫痪。根据事后调查发现,黑客恰恰是在恶意软件中执行了对MBR的改写操作,使得受攻击设备在启动时无法加载操作系统。
根据Michael公布的数据,相较往年,专门针对PC和MBR 的攻击增长了27%。他表示,在沙特阿拉伯也出现了这类攻击手段,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万部这样的机器受到了攻击。“这是过去我们没有看到过的一种全新情况。”Michael说。
迈克菲在主动防护上的另一个手段是推出了与大数据应用结合的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产品。目前在SIEM领域,IBM和惠普都有着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不过迈克菲亚太区SIEM解决方案实践经理Mason Hooper认为,迈克菲们的SIEM产品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与传统的SIEM产品基于日志的管理形式不同,迈克菲SIEM产品能够将来自应用和终端、数据库以及网络的信息统一归纳,做到开箱即用。“传统的SIEM产品需要用户花费18~20个月的时间建立自己的解决方案,而迈克菲的SIEM解决方案能够更加迅捷。”Mason说。换句话说,通过对设备信息的收集,迈克菲的SIEM产品具有更加积极的策略自学习功能。
除此之外,迈克菲SIEM能够与其它迈克菲的产品,比如防火墙、IPS进行联动,实时进行响应和拦截,通过策略的修改防护信息安全。
Michael认为,主动安全技术的落实,使得迈克菲可以更进一步交付智能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在这个世界中,攻击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去采取一些新的应对措施。”他表示。
本报记者 李旭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