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云化之路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数据中心,云计算
  • 发布时间:2013-05-28 16:27

  计世资讯的研究显示,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606.8亿元,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1112亿元,平均增长率23%。尤其是云计算的兴起,推动了数据中心市场的迅猛发展,并朝着云数据中心转型,未来的云数据中心将更注重服务、质量和整合管理。日前,IBM召开了云数据中心高峰论坛,期望以灵活创新的服务模式推动云数据中心在中国落地。

  四大挑战横亘面前

  数据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却经历了从面向数据管理的数据存储中心、面向计算的数据处理中心,到面向业务的数据应用中心几个阶段,并最终将迈向面向服务的云数据中心。

  在IBM云数据中心高峰论坛上,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数据中心业务总经理孙建钢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中心模式,云数据中心在技术应用、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同时,伴随着云数据中心的发展,数据中心在能耗、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更加明显。因此,他认为,我国云数据中心近年来将面临政策严、技术新、需求高、投资大这四大挑战。

  所谓政策严,孙建钢认为,随着我国能源总量控制政策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绿色数据中心标准的推出,建立高效、绿色的数据中心将作为产业标准而受到严格的管理与监督,而传统的以高耗能、高排放为代表的粗放式数据中心发展模式将成为历史;技术新是指云数据中心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计算、双活技术等众多新技术应用,而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技术趋势,成为云数据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需求高,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业务对数据中心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数据中心不但需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更应提供7×24的高品质数据服务,这无疑对云数据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投资大,由于企业对数据中心高可靠性的要求,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逐步提高,这直接带来投资规模的快速攀升。同时,为了保证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并成为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这将使很多企业不得不对其望而却步。

  云化数据中心三部曲

  企业在面对向云数据中心转型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时,该如何应对?孙建钢表示,企业不能将数据中心仅仅看做是建筑或硬件设备工程,并完全依靠建筑公司、硬件厂商或工程管理公司来完成。企业更应从自身业务需求角度出发,通过与外部专业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与压力,使数据中心发展更具生命力。

  他认为,随着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数据中心规模与复杂程度的不断上升,当前企业已经难以仅依赖自身的力量,或通过与外部服务厂商进行单一项目的短期合作来实现云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营。只有依靠与外部专业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灵活的合作模式充分调用外部资源,实现内外资源的整合,才能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

  为此,IBM推出了基于按需付费模式的数据中心服务,通过整合管理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帮助客户从自身需求出发,灵活地选择自建、共建、共管、贷资建设等各类服务形式,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落地。“该服务可以实现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的整合,通过多种服务形式,对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更降低了云数据中心的运营风险,真正实现了高投资回报率与高效运营。”孙建钢说。

  目前,IBM已基于苏州国科数据中心建立了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是IBM在中国的首个管理服务中心, 它通过IBM专有的安全网络与IBM另外5个位于国内的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共享IBM内部的技术与工具资源,为客户提供整合管理服务。据悉,苏州国科数据中心是Uptime Institute认证的亚太区惟一的Tier 4等级的数据中心。

  IBM如何帮助用户实现云数据中心的落地?对此,孙建钢认为,IBM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可贯穿云数据中心从前期规划、建设到后期运营,IBM将这三部曲描述为前瞻规划、弹性建造和智慧运营,单从字面上看就颇具IBM特色。在这三方面,IBM强调的是其所具有的强大的专家服务团队、全面的结合了技术与管理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及丰富的云数据中心运营服务经验与灵活的服务模式。

  孙建钢说,目前,IBM在全球拥有并管理着超过400个数据中心,它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占地面积达800万平方英尺。IBM通过155个灾难恢复中心及200多个IT硬件和软件厂商合作伙伴,为多厂商环境提供支持,并管理着250万个桌面及50万个非IBM设备。

  未来数据中心新技术

  从传统的数据中心转型到云数据中心的关键在于运营模式的转变,从技术转向服务,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促进数据中心的更快转型,尤其将对未来数据中心的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

  IBM全球数据中心业务科技委员袁东坡认为,未来数据中心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双活数据中心走向成熟,主机及开放架构实施真正意义的双活的时代即将到来;IT硬件将更加耐热,从而减少对冷水机组及机房空调的需求,甚至采用自然冷却和温水冷却;高密度电脑的发展,到2014年,平均机柜密度将达到9千瓦;关注数据中心空气质量,机房的空气污染可能将引起IT设备的硬件故障;简化的网络架构;数据中心建设的简化选择,如完整、直接交付使用的模块式数据中心,模块之间可以进行连接扩展。

  袁东坡说,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将加快数据中心的变革。

  链接

  中兴能源鄂尔多斯高等级云数据中心

  IBM帮助中兴能源有限公司旗下的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鄂尔多斯建设了国内领先的高等级云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将于今年7月投入运行,这是中兴能源进入IDC领域的第一个项目。该云数据中心全面按照Uptime Institute的 Tier 3+等级设计,部分机房已达到Tier 4等级水平。凭借前瞻的设计及创新的技术应用,该数据中心取得了突出的高效性,机房全年平均PUE值在1.4以下,年能耗成本较同规模传统IDC下降60%以上,综合业务运营成本较传统IDC降低近30%。鄂尔多斯市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莫荣表示:“基于经济、绿色、先进和可靠的核心理念,通过与IBM的紧密合作,我们成功实现了该高等级云数据中心在鄂尔多斯的落地。该数据中心的建成将是中兴集团实现云产业链布局的重要一步,成为撬动未来云产业发展的基点。”对于选址鄂尔多斯,莫荣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能源充足,二是室外温度低,三是地质条件稳定,最后一点是该地区距离北京较近。他认为,未来鄂尔多斯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IDC的中心。

  本报记者 郭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