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三大创新方向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创新
  • 发布时间:2013-06-17 13:30

  一是业务的创新,比如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二是设备的创新,包括手机硬件创新、手机操作系统创新、浏览器创新、手机输入方式创新等;三是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纸质媒体的移动互联网转型。

  移动互联网代表了当前最热门的创新领域,也成为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讨论议题。论坛上,与会代表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创新方向、商机等开展了讨论。

  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方向

  王建宙(中国移动原董事长、中国移动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我们想讨论一下移动互联网下一步如何继续创新,这种创新包括:一是业务的创新,比如应用商店、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交网络;二是设备的创新,包括手机的创新,手机的创新又包括手机操作系统,我们能不能做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手机操作系统。还有浏览器,甚至包括手机的输入方式,除了键盘以外,有屏幕的输入、语音的输入等等,我们能不能创造出更多输入方法。三是商业模式创新。

  刘庆峰(科大迅飞董事长):移动互联网最本质有两条:第一,移动;第二,屏幕小巧。从技术角度,移动互联网创新通常包括传输、计算、交互这几个领域。人机交互变化可能是引领未来创新的主要抓手,能够看到的是语音技术。原来我们都通过眼睛、屏幕沟通,语音技术不断进步,会给大家带来持续的惊喜。比如去年史上最严重的交通法规出来,大家就想将来在车上怎么打电话,将来只要用语音说我要打电话,打给谁,就可以解决。未来手机终端跟现在的Pad、笔记本功能应该是融合起来,屏幕不断做大后,将来趋势一定是可以折叠式、卷起来或者通过投影方式等等。

  王建宙:现在所有手机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多点触摸。你刚才说的语音输入,在场很多人用过苹果的系统,也用过你们的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准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刘庆峰:通过校对提高语音识别率。现在最难的是针对口音、针对噪音,针对这些情况未来一两年会有很大突破。对语义理解,对应用场景准确把握,也会使语音技术大幅提升。

  吴鹰(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移动互联网解决了互联网三个不够确定性。第一是人。互联网时代,在网上大家知道的只是一个IP地址,并不知道谁在用,移动互联网因为手机跟移动终端结合在一起,人确定了。第二是地点。在不同地点应用其实也不一样。在博鳌亚洲论坛的需求和在北京一个酒吧的需求肯定也不一样。移动互联网把这个又解决了,因为地点是确定的。第三是时间。同样的人、同样的地点但是在不同的时间,需求也不一样。结合这几点需求,你去想象这个市场空间,很可能是互联网的数十倍。

  移动互联网的亚洲机会

  王建宙: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电子商务等新一波信息浪潮有可能在全球生成20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在硬件方面,亚洲不断增长,比方说网络系统设备有中兴、华为不断增长,三星手机在全球非常地看好。但是,在软件方面,亚洲地区是落在后面的。手机操作系统全不是亚洲开发出来的。从区域性发展来说,亚洲地区在新一轮信息浪潮当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Vijay Kumar Thadani(印度NIIT总裁):我是搞教育的,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可以应用的领域就是教育。因为现在教育资源非常紧缺,高素质的教师不多,但大家上学都想找好的老师。移动互联可以填补这个空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高质量学习。贫民窟,教师没法进去,有线互联网也没法进去,用手机和PC连接,贫民窟的孩子就可以学习,否则的话,他们就不能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要搞一个专门针对教育的操作系统,把有限资源放在跟教育有关的操作系统上。

  刘炽平(腾讯总裁):全球以手机IM(Instant Message,即时通讯)为应用的市场里面,四家中有三家是从亚洲出来的,包括腾讯的微信,还有日本、韩国的。比如wechat在全球市场有4000万用户,在东南亚,尤其在印尼、马来西亚市场我们已经占了整个应用商店的第一位,已经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应用。我们觉得这一块的机会是亚洲公司独有的。

  传统纸媒的移动生存之道

  姬斌(《望》周刊社社长兼总编辑):移动互联网非常重要一点就是传播内容。移动互联终端形成整个受众无缝的覆盖,受众能够随时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新闻,替代纸制的传播媒介。传统媒介也可以通过微博、各种方式来介入移动互联传播,但是现在普遍面临一个事实是传统纸质的媒体,包括报纸杂志,每期报刊上能够有一两篇、三五篇好的东西,就已经是很好的卖点,就相当不容易了。传统纸质报刊为稿子投入了很多精力、财力,有的甚至几万、十几万,有的大的报道几十万。但在移动互联网免费的传播,作为报刊可能就没有回报的通路,而受益者往往是互联网,往往是手机移动终端。美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收费阅读的探索,是否请纽约时报的总裁讲一下这个问题。

  Arthur Sulzberger.Jr(纽约时报公司董事长):两年前纽约时报从免费过渡到付费模式,确实是很大的挑战。很多人都担心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量,担心读者会消失了。我们还是承担了这个风险,我们创造了一个模式,就是一个部分开放的模式,首先有一部分是免费。另一方面会有一个链接弹出来,你要继续读你就要付费了。每个月用户都可以读到免费故事,但是有一部分内容要付费的。付费用户达到64.5万,远远超过我们预期。

  ■文/周务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