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慈悲——释迦牟尼关于真爱的问答

  波斯匿王单独去拜会佛陀,他对佛陀坦诚地说:“人人都称颂你是个证得圆满觉悟的人。但我总是觉得,以你这般年纪而有此成就,实令人难以置信。”

  佛陀答道:“陛下,精神境界的证悟不是受年龄影响的。岁月并不是得道的保证。有几样东西是不容低估的,年幼的太子、小蛇,火花和年少的僧人。太子虽仍年幼,但他具备了一个国君的宿命条件。一条小毒蛇,能在一瞬间致人于死地。一点火花便足以把整个城市化为灰烬。而年少的僧人,更可成就无上正觉!陛下,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永远不会小觑小太子、小蛇、火花和小沙弥的。”

  佛陀说得气定神闲,内容深奥却简单。波斯匿王望着佛陀,非常欣赏,觉得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便接着发问最使他焦虑的问题。

  爱有很多种

  “一些人说你教他们不要去爱。你告诉他们,越是爱得深,痛苦忧恼便越多。我对这个看法,觉得有点不安。没有爱,生命就没什么意义了。”

  “陛下,会有很多人因你这个提问而得益。爱有很多种。我们先要细心认识每一种爱。生命里很需要有爱的存在,但并非那种基于情欲、执迷、有分别心和偏见的爱。陛下,有另一种爱,是生命里极需要的。这种爱包含着慈爱和悲悯心,可以叫做慈悲。”佛陀说。

  “一般人所说的爱,只限于父母子女、夫妇、家属,宗亲,和国民的互爱。这种爱的性质,都是依着‘我’和‘我的’的观念而产生,因而仍然纠缠于执著和分别心之内。人人都只想爱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孙儿,亲属和国民。就是因为被困于执著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事故发生的时候,已经开始忧虑意外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当意外真的发生时,他们便会大受打击,伤痛至极。至于有分别心的爱,则会产生偏见。人们对于他们圈子之外的人,可以变得毫不关心甚或歧视排斥。执著与分别心,都是导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陛下,所有人真正渴望的爱,是慈爱和悲悯。慈爱,是替别人带来欢乐的心量。悲悯,则是替别人解除苦难的胸怀。慈和悲都是不求回报的,亦不限于对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家属、宗亲和国民。这种爱,是遍及所有人和众生的。在慈和悲,没有丝毫的分别‘我的’或‘非我的’的成分。正是因为没有分别,因此也就没有执著。有了慈悲,生命必会充满平和、喜悦和满足。慈悲只会带来快乐,而不会带来忧伤苦恼。没有这种爱,生命便真如你说的,没有意义了。陛下,你是一国之君。假若你有足够的慈爱和悲悯,你的人民必定受惠。”

  大王低头深思。然后,再抬起头来问佛陀:“我有家庭和国家要照顾。如果我不爱我的家庭和国家,那我怎能照顾它们呢?”

  “你当然应该爱你的家庭和百姓。但你的爱是可以伸展到他们之外。你爱你的太子和公主,但这并不是说你便不能关心你国家里所有的年轻男女。如果你这样做,便可以把有限的爱心扩展为全面包容的爱心,而全国的青年人都将成为你的儿女。这就是慈悲的真义,并不是空谈。这是可以做得到的,尤其在你所居之位,就更轻而易举了。”

  “那么,怎么对待别的国家的青年呢?”

  “虽然他们不在你国土之内,但这也阻碍不了你对他国的青年像你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啊。你爱你的子民,并不排斥爱别国的子民啊。”

  “但当他们不在我的管辖之下,我又怎能表示对他们的爱护呢?”

  “陛下,持久的太平盛世,有赖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以大众利益为重。如果你想憍萨罗能永享太平,又不希望你国内的年轻人战死沙场,你便一定要帮助其他国家保持安定。要真正和平,外交和经济政策必要依从慈悲的路线。在爱护你自己的子民之余,你也要同时爱护和关心其他的王国。”佛陀回答。

  “陛下,我前一年回释迦国探亲,曾在喜马拉雅山下住了数天。在那里,我曾深刻反思非暴力的政治。我发现,一个国家,是可以不靠如监禁或死刑等武力来维持治安的。我曾与我的父亲净饭王商量过,现在也藉此机会与你分享这些想法。一个培育慈悲的君主,不需要倚赖武力的高压政策。”

  理解才有真爱

  谈话中,大王惊叹:“妙极!你是真正的开悟者!我还想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般的爱,都含有分别、欲念和执著。依你所说,这些都会带来忧悲苦恼。但一个人又怎能无欲无执地去爱?我对子女的爱,应该怎样才可避免忧虑和痛苦?”

  佛陀答道:“我们得先明白爱的性质。我们的爱,是应该给我们所有爱的人带来和平和幸福的。如果我们的爱存有占有的私心,我们便没可能给他们平和快乐。相反的,我们只会令他们感觉被困。这种爱不外是一种牢狱。当我们所爱的人再无法觉得快乐时,他们便会想办法挣脱,重获自由。谁也不愿意接受牢狱的爱。这种爱会因而逐渐变为彼此愤恨。”

  “陛下,你听说过,十日前在舍卫城因为自私的爱而导致的悲剧吗?当儿子要结婚的时候,他的母亲认为自己被抛弃。她没想过儿子娶妻会多得到一个女儿,反而觉得失去了儿子和被出卖。她因此由爱生恨,竟然在这对年轻的夫妇食物中下毒,把他们杀死。”佛陀接着说。

  “陛下!依觉悟之道,没有了解便没可能有爱。爱就是了解。你不了解便不能去爱。彼此不了解的夫妇,是不会相爱的。兄弟姊妹、父母子女没有彼此了解,也很难相处。假使你想你所爱的人快乐,你一定要学习去了解他们的苦恼与期望。当你了解他们,你便可以帮助他们纾解苦恼和达成愿望。这才是真爱。如果你单是要他们跟随你的意愿而忽略了他们的需要,这便决不是真爱。这只是占有和支配别人的欲望,以及试图满足自己需要的错误途径。”

  “陛下!憍萨罗的人民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如果你能了解这些,你便是真的爱护他们。朝廷里百官也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可带给他们欢乐。为此,他们便会一生都忠心于你。王后、太子和公主都有他们的苦恼和愿望。你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愿望的话,便一定可以令他们快乐。当每人都享受着平和、幸福和喜悦的时候,你自己也就会知道什么是平和、幸福和喜悦。这就是觉悟之道上,爱的定义了。”

  过了一会,波斯匿王又问:“你说基于执欲之爱会带来痛苦烦恼,而基于慈悲之爱可带来平和幸福。我虽然看到慈悲之爱的无私和不自利,但我仍认为它会有痛苦烦恼。我爱我的人民。当他们受到如风灾火患等天然灾害的摧残时,我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我相信你也会这样反应。你看到别人生病或死亡时,你一定也感到痛苦。”

  “你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慈悲的体性。因执欲之爱所带来的痛苦,要比因慈悲带来的痛苦多上千倍。有两种痛苦需要辨别,一种是完全没用并且纷扰身心的;而另一种则是滋长关怀和责任感的。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情形时,基于慈悲的爱,属于后者。基于执欲之爱,则只会制造多一些焦虑和痛苦。慈悲实在是最有效救援行动的能源。大王!慈悲是必要的。慈悲心所产生的苦痛,是一种激发帮助别人能力的痛苦,只会增加一个人的力量。任何不能体会他人痛苦的人,怎么称得上是人?”

  波斯匿王被深深感动,从没有一个人让他对事理能有此深入的体会。他内心充满敬意,起来向佛陀鞠躬顶礼。

  文|一行禅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