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2号线的老票根、脸盆上鲤鱼跃龙门的图案、北京夏利出租车上1.2元的价格标签、双喜火柴盒上的图案……这些留在北京人回忆中的图片都被印到了T恤上,虽然T恤的价格不菲,顾客却趋之若鹜。创意出自一个“老外”之手,他叫DomincJonnsonHill,英国人,中文名字叫江森海。
2005年,决定自己当老板的江森海开了第一家店,店名叫“创可贴8”。一开始,江森海的店铺开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44号,巷子整修后搬到了现在的61号。
对于“创可贴8”这个品牌,江森海有着自己的解释:创可贴的英文名字是plastered,有三个意思,一是直译的创可贴;二是在墙上或衣上贴东西;第三个意思是喝醉了。“有一天给我在上海的作家朋友打电话,向他请教店铺该起一个什么名字,他听完我的解释后说,‘就叫创可贴好了’,于是我就用了这个名字。”而使用8是因为江森海发现中国人喜欢8这个数字,因为与“发”谐音。他说:“LOGO的整体设计是一个门牌号,我觉得这个图案很有北京的味道。左边有一个蓝色的地方,可以写地址;右边有一个白色的地方,可以写门牌号。”
短短4年间,江森海从4万元人民币起步,如今做到了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成就引人注目,作为一名在中国创业的外国人,他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不会画画,我卖的就是创意。”江森海喜欢把自己称为“创意独裁者”,他甚至把这个头衔印到了自己名片上。
江森海觉得自己的成功完全是因为兴趣和爱好。当年的南锣鼓巷还只有这一家服装店,为了吸引顾客,江森海想到在店门口的巷子里举办一场时装秀。与街道办公室和派出所协调之后,他的时装秀顺利举办,这家小店铺的“洋老板”开始受到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的顾客。2007年,江森海又为南锣鼓巷举办了文化节,在北口搭了个舞台,邀请各路艺人现身胡同口表演。文化节的魅力,至今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南锣鼓巷从此保留了这一年一度文化节的传统特色,“当时没人来南锣鼓巷嘛,我的店开在这里,就要想办法吸引顾客”。
江森海做的第一件衣服就是把当时很流行的“我登上了长城”那件旅游T恤上叠加了一个比基尼女郎,这马上吸引了顾客的眼球。“其实刚做好第一批产品的时候,我并不想卖。”后来,刻章办证、收药等小广告也成了江森海T恤上的图案。为了推广自己的小店,他还特意把刻章办证和收药图案上的电话号码改成了自己的。“自从这批T恤卖出去,我每天接到几百个电话,有寻求合作的,有想证实一下电话号码的,还有的人甚至真的打电话来询问办证和收药的价格。”江森海笑着说。
在南锣鼓巷安家的江森海与居委会关系密切,他特意聘请了一批居委会大妈给自己看店,大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这也被江森海认为是自己的独特创意。
江森海认为,创业还需要抓住每一个宣传自己的机会。参加“鲁豫有约”,他穿上自己的“收药”T恤,并且执意让鲁豫穿他的“宫保鸡丁”T恤;一支英国的著名乐队来中国演出,他免费送上T恤,结果乐队全体成员穿着江森海的T恤演出后,该T恤在英国热卖。
2009年9月18日,江森海在北京筹办了创可贴摇滚周末,盈利全部捐给儿童慈善机构。他还签约了中国最有潜力的P.K.14、Carsickcars和嘎调TheGar等10支摇滚乐队,并且根据这些乐队的个性风格设计代表该乐队的独特T恤,出售每件T恤都附送介绍该乐队的卡片。“T恤所出售利润的50%将用来支持乐队的发展。”江森海说。
在北京待了16年的江森海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告诉记者,他17岁离开英国去非洲闯荡,之后又到过哥伦比亚、印度,最后因为创业而定居在了中国。他说现在他已经爱上了北京。“我已经37岁了,有了三个可爱的女儿,我不想离开中国了。我的女儿经常一会儿说自己是中国人,一会儿说自己是英国人。她们中文说得极好,英文就差很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