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张华标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张华标
  • 发布时间:2013-09-18 15:19

  走出将军澳

  1998年TVB开始筹划兴建位于将军澳的电视广播城,用以取代位于清水湾大埔仔的旧城,。2003年10月12日,TVB为耗资22亿元兴建的新城举行了开幕典礼暨三十六周年台庆亮灯仪式,以作纪念。由于TVB一向精打细算,物尽其用,因此电视城里几乎每个角落都曾出现在不同的剧集里,这令其很快成为港剧拥趸们心中的圣地,名气一度远远超过香港的旅游景点。因此,虽然电视城守卫森严,仍常有港剧迷试图闯入,当然,他们大多以失败告终。

  城外的人觉得它很神秘,因为它的每个角落都能讲述出一段造星的传奇;但也有城内的人选择离去——当一些优秀的电视剧制作人,或跳槽或转向内地发展,别去将军澳,开场的是一段全新且无法预演的人生。此行远兮,君尚珍重。

  TVB“离巢”金牌剧作人专访

  张华标

  早期在亚洲电视(ATV)担任编审、编剧、编导。1982年随监制萧笙过档无线电视,担任《射雕三部曲》的编剧工作,为无线电视效力30余年。曾因2007年作品《溏心风暴》和2008年《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2009年《巾帼枭雄》、2010年《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在香港取得高收视而为人所熟悉(连续四年收视冠军)。于2010年4月离开无线。

  内地第一部电视剧:《大当家》,合作公司:华策,合作方式:个人项目合作。

  张华标:谋动而后定新剧拍摄中

  在TVB张华标编审的剧集大多一波“九”折,剧情紧凑,节奏感强

  1996年,TVB版《西游记》的拍摄中,该剧的金牌编审张华标认为,这个团队里有两个人潜力很大,一个是饰演猪八戒的黎耀祥,一个是只负责部分拍摄内容的导演卢伦常,“他们都是能把编剧的作品变成120分的人,相信最终会‘出来’。”从那时起,张华标的心里就埋下了要与两人再度合作的种子。2009年和2010年,在TVB属大器晚成的黎耀祥两度凭张华标的剧集获封视帝。

  而与卢伦常的合作,张华标一直等到2013年,才因年代剧《大当家》而成行。这一年,张华标57岁。对于50岁才说第一句普通话的他来说,对首次与内地公司合作,以及要创作国语剧本,并非没有犹豫过。有朋友告诉他,内地市场环境复杂,投资方对编剧限制很多,只能写市场流行的题材,没有自己的创作空间。所以,张华标一开始对于和来自内地的制片人余海燕的初次会面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在香港的一家茶餐厅里,余海燕对张华标表达的第一个意思就是,绝不干涉,可自由选择创作题材。此时,张华标已看过大量的内地电视剧,知道市场上热播和流行的题材是家庭伦理剧、职场剧等,但他表示希望写年代剧,“因为这个类型我发挥得最好。”余海燕一口答应。张华标回忆说,“其他什么都没谈,她只补充一点,希望我写出正能量的东西。”

  走出去

  张华标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直从事港剧剧本的创作,但他也常常关注内地和台湾的电视剧。张华标说:“我一直不觉得自己的剧本创造什么奇迹,内地剧集《潜伏》《亮剑》《蜗居》,台剧《痞子英雄》《败犬女王》等,我很喜欢。”而他最为称道的是导演郑晓龙的作品《金婚》,该剧的架构打破了一般电视剧的套路,非工业化的操作流程令它充满了真实的情感。而且在他看来,由于生活背景不同,自己永远不可能创作出这样的剧本。

  “其实我好多年来都有一个想法,看到国内的电视剧,布景这样出众,演员演技又这样精湛,我一直想尝试到内地拍戏。在香港,一部剧有200多万人看已很了不起,但内地的电视市场是非常广阔的,观众容量很大,我的离开,就像一个小镇的人,走到一个大城市试炼一下自己,看自己行不行。”张华标说。

  2010年4月,张华标离职TVB。尽管不断有人问他,此次离开是否和TVB近年来军心低迷、电视人生存状况恶劣等有关,但张华标表示并非如此。“有些同事想争取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我是支持的,但这和我的离开没有关系。至于说创作环境与自由度,关系也不大。坦白讲,TVB没有给我们创作人太大限制,而是我们这班创作人怎样去自我追求与完善、不断进步的问题。”

  张华标感叹自己的年纪,“已经50多岁了,创作生命不会太长,如果不接受这个尝试,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

  嫁接港剧包装在TVB张华标编审的剧集大多一波“九”折,剧情紧凑,节奏感强。卢伦常评价他的作品:“布局很大,但主线明确,而且很花钱。”张华标偏爱创作关于大家族、大商战、大民族的题材,并以主人公复杂的感情纠葛为烘托。宏大的背景通常赋予了电视剧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主人公之间激烈的感情冲突,也可调动起观众追剧的情绪。“特别是对中年人的情感探寻。”张华标说,两部广受好评的《巾帼枭雄》是如此,在《大当家》中他也将自己最擅长的部分做了充分发挥。

  据悉,《大当家》以1937年的上海滩租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高智商孤独症天才在乱世中成长蜕变,创造人生奇迹的故事。“标哥觉得内地需要一个真正温情的家庭剧,但是一上来就讲正能量,观众的猎奇心理得不到满足,所以他选择用商业外壳进行包装。”余海燕说。

  于是,张华标为这部戏打造了“经典的港式警匪片叙事模式”,剧中每一个事件从开始到解决,都如同一部微型电影:紧张节奏烘托气氛,剧情环环相扣。他希望,故事的内核是观众喜欢的伦理剧,但在表现形式上可嫁接香港编剧最擅长的强情节与快节奏,在紧张刺激的观感下去触碰人内心最柔软的东西。“不去迎合内地的节奏,也许会出来不同的效果呢。”张华标说。

  痴迷创作

  在很多人看来,张华标是一个创作痴人,每部剧都在不停琢磨和推敲。在TVB流传着张华标的一个笑话。创作剧本的时候,张华标天天去公司上班,但某天去后发现一个人都没有,张华标去询问扫地阿姨。阿姨笑着对他说,“恭喜发财,今天可是年初一啊。”对此,卢伦常也不得不说,“张华标这个人真的很厉害,他可以不放假,也没有自己的生活,仅每周去一次教堂而已。”

  《大当家》的剧本,张华标写了13个月,而在TVB他最长的创作实践也不过八九个月。在香港,他和几个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创作团队,有来自内地的助理,也有从香港大学找来的学生。由于张华标的国语不灵光,在创作中他们采取了合作形式,张华标先说一遍粤语台词,年轻人们则在脑子里反映出用怎样的国语能恰当表达出语意和情感,然后大家再讨论是否采用。

  据说张华标在创作重场戏时都得先测量一下血压,若数值较高必须得先吃一颗降压药,因为每次写完这场戏,他的血压定会飙升。“他在创作的时候完全是把剧本演一遍,人物的情感也完全带入进来。”张华标的助理编剧说。有时候整个屋子的人像是在吵架,其实是在创作剧本。

  张华标很期待看到《大当家》播出的效果,“我跟华策说,如果一年之后这个戏出来成绩不好,我就不回来了。如果成绩不错,我就继续回来写。”编剧必须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是否掌握了观众口味、适合市场,因为害怕不被喜欢,编剧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我这么大年纪了,在创作上并不能改变太多。”张华标等待着市场的反馈。

  文/陈晶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