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破产启示录
- 来源:经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底特律,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6 17:41
底特律破产再一次告诫世人,一个城市的规模一定要以产业为支柱,用产业的规模来决定城市的规模,同时城市发展不能过度依靠单一产业,应该不失时机地主动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行的产业多样化,否则就可能走向衰落,甚至难逃破产厄运。
7月18日,美国底特律市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一个曾经被公认为“汽车之城”的工业明星城市,为何从巅峰走向深渊?给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底特律成也汽车败也汽车
压垮底特律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其背负的近200亿美元债务以及无望解决的财政赤字,而产业空心化、人口、社会问题等则是底特律走向崩溃的“垫脚石”,最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问题。底特律对汽车产业的依存度超过80%,祸根早已埋下。由于日系、欧系汽车的崛起,导致美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下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底特律大裁员,产业往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当汽车产业开始显现衰退时,底特律又未能实现可行的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变革,所以难逃破产厄运。
底特律现象再一次告诫世人,一个城市的规模一定要以产业为支柱,用产业的规模来决定城市的规模。所谓城市,是先有“市”(即产业)后才有“城”。铁打的“城”流水的“市”,“市”一去“城”即空。
中国部分城市或已“破产”
底特律的困局,令人想起中国的一些“鬼城”。已公布的一份包括69个城市在内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其中大多数位于东北或西部,围绕一种或两种独特资源而建,并在数十年开发后面临资源殆尽。这类城市的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居民迁徙到其他地方寻找工作机会。诸如鄂尔多斯的“鬼城”,本质上早已破产。
很多工业城市稍有不慎也可能会步其后尘。比如,金融危机后出现加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加上国内外振兴制造产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东莞制造优势逐渐失去,加工企业纷纷逃离,有能力转移产业的加快转移,没能力转移的只好关门走人,往日的繁荣不再。
底特律的破产带给中国的警示首先在于城市发展不能过度依靠单一产业,应该不失时机地主动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克服追求低质量高增长的惯性思维和政绩观。否则,不仅“鬼城”之说将成为现实,中国许多传统的工业城市更有可能走向衰落。
中国城镇化需下好产业这盘棋
中国目前正在推进城镇化发展,但需要处理好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基本建设的关系,推动产业协调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来有效避免城市发展的短期行为。一味地扩地筑城肯定是后患无穷,贻害子孙。因此,一要通过培育产业,继而扩大就业,才能形成人口聚集,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二要避免单一产业依赖,经济结构要多元化,围绕主导产业,实现适度多元发展;三要注重研究产业生命周期,着眼中长期的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替代。城市发展需要可持续的产业支持。
另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城市风险管理不限于灾害事故的防治,更需上升到产业、经济、人口、社会等更高层面,增强城市的抗经济风险能力,当务之急是重视城市产业经济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
■文/陈旺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