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三重门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南非,比勒陀利亚,开普敦,布隆方丹
  • 发布时间:2013-09-26 18:35

  南非的先民是谁?当然是黑人!没错,但殖民时代留下来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后裔也认为自己是地道的非洲人。当南非的荷兰后裔在上世纪修葺了一座“南非先民纪念馆”后,也许我们在历史记忆中百味杂陈,但这就是真实的南非。

  一个国家有三个首都是一件很“奇葩”的事,但这个国家确确实实存在,它就是南非!三个首都是:比勒陀利亚(Pretoria)、开普敦(Cape Town)和布隆方丹(Bloemfontein),它们分别司职行政首都、立法首都和司法首都。

  在世界地图上,对南非首都只标示开普敦。这次,我去南非的时候,特意问当地的南非导游,南非人心目中的首都到底是何处?导游告诉我,占南非总人口77.5%的黑人心目中,认为他们国家的首都不是开普敦,而是勒陀利亚。这是为什么?

  为深入了解南非,我进入比勒陀利亚,希望解开这个谜底。

  比勒陀利亚的背影

  南非的比勒陀利亚,让我联想到中国西安,比勒陀利亚至今保留着古都原始的风貌。

  15世纪,由于据说印度及远东地区遍地是黄金,欧洲人开始竖起海上风帆。当时的南非还是部落社会,黑人根本没想到那些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比野兽还难以对付。

  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一队官兵占领南非的开普半岛,5年后,大批来自荷兰的布尔人通过移民,强行侵占南非土著科伊人的土地。科伊人对白人,尖锐的矛盾就此产生,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开打!

  习惯于用长矛弓箭与野兽战斗的科伊人,根本不是装备精良的荷兰军队的对手,只能向北逃离,最后并入到北方土著祖鲁人的族群。为防御追逐而来的荷兰人的威胁,祖鲁人不断兼并周围的氏族部落,最后建立了祖鲁王国。

  但,荷兰人在南非的好梦,受到了英国人的搅局。1795年,英国人派兵进入开普半岛,大批英国移民也随军来到这一神奇的地区。于是,英国人与荷兰人,以及当地的祖鲁人出现了更为错综复杂的矛盾。解决的办法还是:开打!

  主要的仗,是在英国人与荷兰人之间展开,但英国人很顺利,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奥兰治自由邦,还迫使荷兰人步科伊人的后尘,向北逃亡和大迁徙。最后,荷兰人被夹在英国人和祖鲁人的势力中间,向南抵御英国人,以及向北拓展土地。最后,在中间地带,荷兰人建立了德兰士瓦共和国,由于荷兰人当时的领袖是安里斯·比勒陀乌斯(Andries Pretorius),于是就把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但,英国人希望控制整个南非。很显然,最有实力的英国人与荷兰人之间的胜负,将决定南非的命运。结果,战争打下来,虽然英国人占据主动,但他们伤亡数却更大,最后英国人决定和荷兰人谈判,结果是:无论是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都不再存在,从此以后只有一个南非,而这个南非由英国人和荷兰人联合统治。

  历史直到1961年,南非才脱离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而后面的历史不再新鲜,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领导黑人反抗等等,最后于上世纪末,自由民主的南非共和国诞生,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首位黑人总统。

  说了这么多,主要说明两点:一、比勒陀利亚是荷兰人大迁徙过来后建立的城市,也是当时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今天则是南非的行政首都;二、为纪念荷兰人的大迁徙,并最终催化了南非的大统一,1949年于比勒陀利亚市郊建立了一个纪念馆,即南非先民纪念馆。

  站在比勒陀利亚土地上,唯一能带我梦回南非历史的,就是南非先民纪念馆。

  纠结的先民纪念馆

  先民纪念馆位于比勒陀利亚市郊的一座山上,为南非最大的纪念馆,而纪念馆周边则是广达251公顷的自然保护区。

  这个耸立于郊外野山上的纪念馆独树一帜,纪念馆高41米,在周围成丛成片的树木烘托之下,显得高大伟岸。

  很多国际游客到了这里,会以为所谓的先民纪念馆一定是纪念南非黑人祖先艰苦奋斗历程的场所,但进入纪念馆才知道完全搞混了,竟然是为了纪念昔日荷兰人如何浴血奋战,打败南非土著黑人的历史而建造的纪念馆。

  其实,只要靠近先民纪念馆,看看四周的人你就会发现,占南非绝大多数人口的黑人们,居然在这里神一样的消失。我知道,南非的黑人面对这个纪念馆,内心会很纠结。

  我问了一位在先民纪念馆里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先民纪念馆的存在,一直在南非有争议,尤其是黑人政权成立后,国内不少民粹组织曾力主拆除先民纪念馆,认为它是白人种族政权的象征。最后,曼德拉从民族和解的长远利益考虑,力排众议主张保留了下来。

  其实,不仅是先民纪念馆受争议,就是所在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名称,也差一点被改名。由于激进的黑人组织的动议,去年3月,比勒陀利亚市政委员会投票通过议案,将比勒陀利亚改名为“茨瓦内”。然而,南非的白人们认为,这项议案侵犯了他们的公民权益,即使要改名,也应该改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名字,于是上千名白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城市改名。结果如何?我今年去的时候,比勒陀利亚还是叫比勒陀利亚。

  不管比勒陀利亚明天会如何,也不管先民纪念馆今后是否会被推倒,重要的是我现在要拿着相机拍下这里的历史。

  先民纪念馆的四个角落,分别树立着四座荷兰布尔人的雕像,沿纪念馆的台阶拾级而上,在蓝天映衬下,它显得孤傲而桀骜不驯,还透着一丝的寂寞。台阶旁边的碑石上,记载了荷兰布尔人早期的大迁徙的大致人数,约15000人。老实说,看到这个数字,我没有惊讶,相比中国历史上数次全民大迁徙,荷兰人的大迁徙可谓小巫见大巫。

  先民纪念馆的基座正中是一个雕塑,表现了一位母亲搀扶着两位小孩子的画面。想当初,浩浩荡荡从南到北颠沛流离,还面临战争的威胁,妇女儿童们的艰辛,可想而知。纪念馆周边的花坛里花卉植物正在盛开,给这个雕塑增添了一种生命感。

  从大门进入大厅,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建造的圆柱桶形建筑位于大厅正中。大厅四周的墙上装饰有意大利大理石中楣,上面雕刻有描述了大迁徙场景的浮雕。

  靠在那中间的圆柱形的结构上面,向下看,即是衣冠冢(象征性的墓穴),每年12月16日正午12点的时候,阳光就会由纪念塔的穹顶开口照射进来。仰头朝上看,这就是塔顶开口的穹顶,阳光可以从此照射进入纪念馆内,既可以解决馆内的采光问题,也表明了一种希望。

  纪念馆的内部,陈列着荷兰先民大迁徙时一些首领的塑像,而墙上的巨幅白色大理石浮雕,描述了白人的先祖们迁徙到南非的历史,更有蜡像群雕形象地描述了先民拓荒者的生活场景。

  整个参观中,我一直处于患得患失的状态:先民纪念馆能不能一直保留下去?但我毕竟是外国人,能说什么。当我登上纪念馆最高处时,我发现,我的担忧也许是杞人忧天。

  在纪念馆高塔望下俯瞰,除了树木林丛以及草坪镶嵌的自然保护区之外,还有一组建筑夺人眼球。问工作人员,说是UNISA,也就是南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而南非大学始建于1837年,该校是南非最大的面向黑人学生的公立大学,现有在校生约20万人。这座面向黑人学生的公立大学和纪念早期白人拓荒的先民纪念馆,彼此相邻,本身就是一种和谐,假如再加上自然保护区之外,设在比勒陀利亚市中心的南非总统府,三者之间构成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条时光通道,在纪念馆追忆那辛酸的历史,那些居于总统府的官员们需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每天遥看纪念馆,不忘记历史),而那些莘莘学子们,则是南非的未来!

  在纪念馆的塔顶,我深深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比勒陀利亚并不总是沉甸甸的,它有着自己的思考。

  附文

  南非比勒陀利亚,不能错过的5个景点

  ● 联合大厦

  大片的丛林和灌木区,里面有鸟类栖息处

  ● 国家剧院

  莎拉·布莱特蔓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曾在此精彩演出

  ● 喷泉谷

  提供有小型火车之旅,路线贯穿整个喷泉谷;尤其是鲁德普拉特水库(roodeplaat dam),提供各种水上娱乐

  ● 先民纪念馆

  非洲最优秀的历史保护建筑

  ● 德维尔特(De Wildt)印度豹饲养处

  养殖世界上非常罕见的帝王猎豹(身上花纹成条纹,而非一般印度豹身上的斑点状)

  ■文/小漂回来 沈伟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