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工”改造成“产业工人”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德胜员工守则
  • 发布时间:2013-10-19 16:12

  对《德胜员工守则》价值的反思

  前不久,我应邀参加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的一场有关“中国式管理“的研讨会,题目很大,但也很聚焦,主要是围绕《德胜员工守则》全新升级版展开讨论。与会嘉宾人数之多、份量之重,实属近期罕见。

  我听到德胜的名头早于看到这本书,很多令我敬仰的管理专家们都发表过研究或赞扬德胜企业管理的文章,有人甚至把其称为——“中国式管理的新范本”!与会之前,机工社的副社长陈海娟女士特意把新书快递给我,并发过几个短信,问我对该书的看法。

  老实说,《德胜员工守则》这本书我翻看了三遍,但每一遍的认知都有不同。

  第一次,只能算是“翻翻”,盛名之下,反而没啥感觉。全书分成两大部分,前面是“员工守则”,后面是“企业文化”;前者,可以印成小册子,后者,可以办成企业内刊(或者其内容有可能就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报刊)。倒是该书的封面上印着德胜洋楼的管理者聂圣哲先生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

  于是,我开始第二次打开这本《德胜员工守则》,这次算是“精读”。读后的感受是:这是一个“用心”在做管理、“用心”做制度设计的企业。

  德胜,是家什么样的企业?

  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波特兰小镇的德胜洋楼成立于1997年,员工不足千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农民工构成的建筑工人。德胜洋楼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是一家房屋建造商,其主业是设计和建造美制木结构住宅(一种轻型木结构的低层单户住宅,中国俗称“美制别墅”)。因此,德胜洋楼公司可以说是“洋”与“土”的结合——盖的是洋楼,但盖洋楼的是中国最土的农民工。公司目前年营业额近6亿元人民币,在很多人看来,还仅仅是个“中小企业”,但它占据国内这个领域70%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典型的“小领域中的大企业”。

  我们都知道,尽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但是建筑行业里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建筑工地上辛苦作业的施工队,基本都是由打零工的农民构成。那些今天还在田里赤脚干活的农民,也许明天就挥舞着泥瓦刀,站在了高高的脚手架上。我们明明知道他们还是“农民”,却还是在他们的后面加了一个“工”字,仿佛他们阶段性从事的行业能改变他们的身份。

  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缺乏专业训练、临时拼凑而成的农民工队伍如何确保建筑质量达标?没有社保和医保,住房、吃饭、工作条件皆简陋的农民工,如何提高职业素质和技术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工人,又如何能建造出高质量的房屋?小农意识长期浸染,又如何能正确理解产业流程下的管理思维?……

  德胜管理的几个关键点

  据北京大学的杨壮老师和《商业评论》的王海杰先生介绍,他们曾多次实地考察过的德胜企业,他确切地告诉我们,在德胜公司,你真的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在德胜公司不仅被训练成合格的产业工人,而且被改造为文质彬彬的绅士。

  这个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在他们看来有几个关键点——

  1、给员工绅士的待遇:

  从2002年开始,每年冬天的圣诞节,德胜公司都会在苏州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举行一年一度的盛大晚会。把全体农民工请到五星酒店来开大会,这恐怕是国内仅有的一家公司。德胜之所以舍得花费巨资,每年召集员工到最豪华、最高档的酒店开会,是为了让每位员工,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享受绅士的待遇,感受高品质的生活,从而获得一份自豪感和尊严感。因为,只有受人尊重、拥有尊严的员工才能反过来尊重自己的工作,才能把自豪感带入工作之中。

  此外,德胜公司还有这项措施,只要工作满五年,每个农民工都可以免费出国考察一次。公司每年都组织一批员工到欧美国家去参观学习——创始人聂圣哲的心愿是让所有员工今生都能有一次机会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

  德胜并非只是“偶尔”才给员工们这样的绅士待遇,在日常管理中,它也同样尽其所能把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给予员工。与大部分的建筑工地不同,德胜的建筑工地有如下特点:施工现场整洁干净,工作服、安全帽以及各种安全设施都齐全;工人不准带病上班,如果发现带病坚持上班,每次罚款30-50元;食宿条件非常好:宿舍24小时有热水供应(条件好的还有空调),一日三餐有丰盛的热菜热汤,只要花一两元钱就能吃饱吃好(公司给员工每人每天补贴伙食费20-30元)。

  2、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把散漫的农民工变成绅士和合格的产业工人,仅仅给予他们绅士般的生活待遇是不够的,德胜公司在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方面所下的功夫也毫不含糊。对于每位尚处于试用期的新职工,公司会做出特别提示:“您正从一个农民转变为一名产业化工人,但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

  德胜对农民工的改造从最基本的个人卫生开始,在德胜的试用职工条例中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比如:每天至少刷牙一次,饭前便后必须洗手,尽快改掉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尽快改掉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卫生间用完之后,必须立即冲刷干净,等等。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表现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基于此,德胜从最基本的卫生习惯着手,来逐步提升农民工的个人素质。

  在工作场合,德胜要求员工“衣冠整齐、不得打闹、不得穿拖鞋”,“工作时间埋头工作,不说闲话和废话”,“礼貌待人,见面问声好,分手说再见”,“做错任何一件事情,必须立即向上级反映,不诚实的人是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

  德胜的管理原则是“把话说透”(对员工的要求体现在规章制度中)和“把爱给够”(给员工足够好的待遇和福利),但是德胜也绝对不是一个容忍混子的老好人公司。它遵循国际通用的“1855规则”:10%的员工到年终要重奖,80%的员工予以肯定,5%的员工受到批评,最后5%的员工要被解聘。这最后5%的员工指的是有意怠慢工作或者工作不努力、未能完全履行自己职责的员工。

  不过,这个解聘不是真正的解聘,而是给员工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员工在一个公司待久了,待舒服了,难免产生惰性,所谓“三年一小痒,七年一大痒”,不良习性有可能故态复萌。那么,公司就让他们清醒一下,把他们放到外面去,让他们吃吃苦头。被末位淘汰制筛选下来的员工在外面打工一年,就会重新发现公司的种种好处。如果这些员工果真心有悔悟,并诚恳改过,公司也愿意敞开怀抱,再度接纳他们。这就是德胜公司的“吃一年苦工程”。

  3、把“小人”变为君子

  毋庸置疑,无论是从个人生活上把农民改造为绅士,还是从职业素质上把农民改造为合格的产业工人,都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对于散漫惯了的农民工,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学会敬畏制度和遵守制度。这就是《德胜员工守则》这本书的封面上所写的那句——“一个不遵守制度的人是一个不可靠的人,一个不遵循制度的民族是一个不可靠的民族”。

  中国很多事情往往并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有了制度不按制度办事,或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打折扣、走捷径。聂圣哲对于国人好耍小聪明的习惯深恶痛绝,他认为正是国人好走捷径、不守规矩、不老实按制度办事的风气,导致中国企业无法像德国和日本企业那样制造出精品。

  为此,德胜公司花费了很大力气细化和完善公司的各种制度规定。德胜的员工人手一本员工手册,这就是这本《德胜员工守则》。该守则中内容可谓洋洋洒洒、包罗万象,除了上文提到的关于个人卫生和工作习惯的规定,还有关于生产和运营各方面的详细规定:财务报销、采购规则、质量监督、工程管理、仓库管理、安全管理、用车规定,等等。

  与此同时,聂圣哲也认识到,假如只有良好的制度,没有具备良好素质、愿意遵守制度的人,制度也就成了一页废纸。假如只有高素质的人,没有良好的制度设计,那么失去制度约束的君子也会逐渐走偏。因此,他一再申明,“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无效。德胜公司的合格员工应努力使自己变为君子,或者说,要靠近君子,远离小人”(这里指的“小人”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人”或“恶棍”,而是儒家所定义“君子”的反义词,指的是不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规则的人)。

  4、反对管理贵族,培养蓝领贵族

  德胜管理体系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坚决反对官僚主义。那么,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如何让智慧拥有发言权?而不是让权力压制智慧?德胜公司提倡精神贵族,反对管理贵族。

  何为管理贵族?管理,本应“管人”和“理事”并重。但是相当一部分国人是官迷,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当上官之后,只想“管人”,却不愿“理事”。那些喜欢颐指气使地指挥别人做事,自己不愿意动手实干的管理者,即为管理贵族。

  反对管理贵族的第一步是从尊重劳动开始。所有德胜的新入职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首先都必须在物业中心接受三个月的培训,培训期间从事打扫清洁、帮厨以及园林护理工作。德胜希望通过这样的体力劳动,去除管理受培训者身上的浮躁与傲气,养成扎扎实实、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务实精神。

  第二表现在工牌上。所有管理人员的工牌上都有一句话:“我首先是一名出色的员工。”它时刻提醒每一位管理者不要以管理贵族自居,不要高高在上,而要对每一个下属平和对待,对每一个员工的请求及时回复,踏实、认真地处理每一件事情。

  第三表现在“代岗制”。所谓代岗制,是指管理人员每月必须抽出至少一天时间来参加一线劳动,具体工作由程序中心负责安排。

  第四表现在对干部的要求比普通职工更严格。在德胜公司,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职位越高,越要精确按程序处理工作、办理事情,更要严格服从公司统筹安排和热情接受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帮助与协调的请求。如果稍有怠慢和偏差,处罚将比普通职工严厉2-10倍。

  为了反对管理贵族,德胜还设立了督察部。督察部下设质量监督官、制度监督官、公平公正官、神秘访客、巡视员。这些监督人员拥有至高无上的监督权,任何干部都不得抗拒督察官的监督和批评,这非常有效地保证权力受到了制约。

  总之,德胜是一家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公司,它的制度设计体现了企业创办人聂圣哲对管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对人性的认识。在聂圣哲看来,管理的本质就是教育,优秀是可以教出来的。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教育员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最终目的是把员工改造成个人品质和职业素质俱佳的人才。

  德胜管理价值的反思

  读到这里,我个人在敬佩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

  德胜公司的实践证明,农民通过教育可以蜕变为成熟的产业工人,这或许是《德胜员工守则》最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当下中国社会以及产业的转型,最多的人口红利在农村,而最缺乏的群体则是合格“产业工人”,而德胜的管理,恰恰在两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从制度建设到文化管理的桥梁,这是社会的需要,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诸多管理者(特别是生产型企业管理者)的切肤之痛以及内心的渴望。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第二季”,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被尊重的心理诉求日益强烈,德胜这样的具有相当“压迫感”的员工守则还会被他们真心地接纳吗?随着知识员工的日益增多,《德胜员工守则》这样的东西又有多少可被其他行业的管理者所借鉴呢?

  然而,就在我一直困惑的时候,前不久,我一位朋友的举动令我对《德胜员工守则》这本书又产生了新的兴趣——

  我的这位朋友是大连一家知名的煤炭供应链企业的创办人,公司规模近百亿,员工大部分是知识型员工,在我朋友圈里,他对管理实践的体悟以及理论上执着均令我感佩。于是,趁他来京之际,我特意送了他一本《德胜员工守则》,并简单地谈起了我对德胜管理的一些看法。令我有些惊讶的是,我的这位朋友竟对此书爱不释手,并一再说,他最近对于制度建设、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有些体会。

  在他看来,所谓中国的“知识员工”其实和“农民工”一样,也没有经过产业化的标准训练,这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阶段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工业时代所造就的社会基础以及人的意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都影响甚微。当我们步入“后工业时代”的时候,我们很多所谓的“知识员工”,其实还仅仅是“有知识的员工”,与德鲁克所说的“知识员工”(有很强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责任)还相差很远。因此,他想从《德胜员工守则》中找到一些“规律”性东西,看看能否加以借鉴!他的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于是,我又开始第三次翻开《德胜员工守则》这本书……

  □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