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第一大亨
  • 发布时间:2013-10-19 16:20

  【原著节选】

  《第一大亨》

  作者:[美]T·J·斯泰尔斯

  纽约,未醒的雄狮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能够引领整个变革,带领整个共和国成长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强国,那这个地方非纽约莫属。1797年8月,拉罗什富科-利扬库尔公爵到达纽约时,这个地方就已经蓄势待发。一位外国游客称:“在美国,这座城市(纽约)在商业上的重要性无人能敌。”纽约地处新英格兰和其他各州中间,拥有大型非露天深水海港,连接着哈得孙河、长岛海峡以及前往欧洲的航道。纽约的贸易额在美国贸易总额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到1807年,英国人形容纽约是“美国财富、商业和人口排行第一的城市”。

  但纽约当时尚是一只未醒的雄狮。1790年,纽约在美国的城市人口数量排位中位列第二,仅有33131人,而费城的人口为54388人。到1800年,纽约的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60515人;但在当时,这并不能算是一件大事。1811年,一位来自苏格兰的游客称纽约是一个“畸形发展的海港村”。纽约的重心落在了曼哈顿岛上,其余多数地方都是牧场、农田和沼泽地。这座城市并未向内陆发展,而是朝着海洋的方向迈进。例如南街(South Street)就是19世纪初在东河海岸填海修建而成的。

  在当时,滨海地区是纽约存在的根基。19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曾写道:“印度的岛屿被珊瑚礁所环绕,而纽约则是被码头所环绕,商业就像海浪一样拍打着它。”其繁荣景象让每个观光者都不由地感慨万千。1807年,加拿大旅行作家约翰·兰伯特(John Lambert)感叹道:“码头上挤满了船只,高高的桅杆、周边的建筑物和教堂的尖顶与穹顶交相辉映,让整个城市显得宏伟壮丽。”

  如果再进一步观察,之前的印象就会被推翻。坦白来说,这座城市令人生厌。码头由大块的石头堆砌而成,木质栅栏旁堆满了垃圾,栅栏围起来的地方就是船只停泊处。一位游客注意到泊船处的水面“完全不受水流或海潮的影响,就像是一潭死水、一个城市垃圾场。码头上长年累月地堆积着由灰尘、茶叶、油和废糖蜜等东西混合在一起的垃圾,苍蝇满天飞”。

  许多人涌入这个被港口环绕、畸形发展的海港村,渴望赚大钱。兰伯特注意到:“人们的每个念头、每个词语、每个眼神,还有每个动作似乎都被商业深深吸引。”越深入南街,这种印象就越深刻:“一切都在运动,一切都具有生命,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精力充沛。司机开着货车前往四面八方,码头上和甲板上的水手和工人们在搬运着笨重的货物。”再多走一两个街区,就会经过蜿蜒曲折的前街(Front Street)、珍珠街(Pearl Street)和水街(Water Street)。纽约市多数“会计室”、商人办公室和仓库就位于这些狭窄的小巷内。在一股建筑热潮之后,砖结构建筑替代了老式的木楼,斜瓦屋顶的房子沿着铺了砖块的人行道一栋挨着一栋。晚上,鲸油灯会被点燃;而到白天,这里就会人头攒动。兰伯特写道:“咖啡馆的停泊处(Coffee-House Slip),还有华尔街和珍珠街的拐角处都挤满了手推车、运货马车和独轮车。人和马挤在了一块儿,没有什么空间可容路人穿过。”

  三十年前,约翰·亚当斯曾表述过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他在日记中提到:“这座城市虽然繁华壮观,但居民们毫无修养。他们说话声大、语速快,而且喜欢聚众交谈。当他们问你问题时,你还没来得及说出三个词语,他们就会再次打断你,开始喋喋不休。”这些习惯始终没有被完全纠正。但至少有一位游客发现,纽约人的率直让人耳目一新。他通过比较得出:“费城的人行事拘谨,而且没有纽约人热情好客。”他发现,纽约是一座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城市,聚集着“数量庞大的外国人,他们因为纽约在商业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被吸引,并在此定居”。

  商业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奢华。最好的例子就是百老汇大街,这条北美最时髦的街道。这条街道从炮台公园一路往北,其雅致和优美的气息连拉罗什富科-利扬库尔公爵都为之惊叹,他声称:“全世界再没有哪座城市的街道能与百老汇大街相媲美。”兰伯特则惊讶于这条大街有着“形形色色的商店……橱窗内展示了多种多样精美的商品,和伦敦街头并无两样。街上还有数家规模庞大的书店、画店、音乐商店、珠宝店、银器店、帽子店、亚麻布制品店、女帽商店、四轮马车店、酒店和咖啡馆”。在百老汇大街的北端,矗立着用大理石装饰的市政大楼,俯瞰着与其齐名的三角公园。

  但种种繁华和精致也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的稚嫩和粗俗。在市政厅公园(City Hall Park)的另一边是一个发臭的池塘,名叫收集池(Collect)。池子四周是一圈令人作呕的制革厂和屠宰场。1802年之后,收集池被迅速填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人们都会对那个地方避而远之。市政大楼的背面并未用大理石进行装饰,这是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不会有人注意到那里”。

  1817年,一位纽约旅游指南的作者坦承道:“人人都认为纽约的街道是美国最肮脏的街道。”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因为厕所位于后院,每当大雨过后就会粪水四溢。之后,就会有“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饥饿的猪”成群结队地在街道上漫步。一份工人们的请愿书称,正是有了这些猪,“众多穷人才能付得起房租,才能在冬天的时候有肉吃”。猪是“我们最好的清道夫”,因为它吃“鱼、内脏、垃圾和各种各样的残渣”,而且非常聪明,晚上能自己回家。但肥猪们永远改不了将腐烂的垃圾塞到沟里的习惯。该旅游指南的作者写道:“只要这数量庞大的猪可以在街道上来回走动,只要居民认为将垃圾丢给这些猪作为食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纽约的街道就会继续以肮脏而闻名。”

  经济,综合性商人的天下

  复杂和简单之间的对比不仅仅体现在街道上,同时也体现在会计室内。

  在这里,店员坐在高高的凳子上,用羽毛笔在本子上草草地做着记录;搬运工则扛着麻布袋、板条箱和大桶子进进出出。25年前,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但1/4个世纪过后,在这座城市里,商业社会依然没有走上专业化道路。工匠只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除此之外,整个经济还是综合性商人(generalmerchants)的天下。

  历史学家乔治·罗杰斯·泰勒(George Rogers Taylor)写道:“他们的触角几乎伸到了各种经营活动。”每个会计室的老板(也许还有两三个合伙人)都会买卖货物,并拥有运货的船只,而且货物的存储仓库就是办公的地方。他将这些商品批发给城市和村庄内生意规模较小的综合性商人,或者通过自己的店面零售,并且在自己的客户中建立起信誉。他并不专门提供特定的产品,而是尽可能买卖所有商品。

  综合性商人同时也采用期票和汇票进行交易。当时现金非常稀缺,英国法律禁止向殖民地出口硬币(金币和银币这些贵重金属硬币的价值和其面值相当),也禁止殖民地自行铸造硬币。美国人所使用的硬币大多数来自于和加勒比海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是西班牙元和他们1/8元的硬币。当美国开始铸造自己的硬币时,国会规定新的1美元等同于西班牙的1银元,以保证顺利过渡。19世纪初,在纽约的俚语中,1/8元的硬币(等值于12.5美分)被称为“先令”。在1857年前,西班牙的1/8元硬币一直在美国合法流通。

  不管怎样,银币难以到手,所以美国人只能用非正规的东西来凑合。例如汇票就是一种由商人出具的债务证明书,其欠款方位于遥远的地方,最常见的就是在伦敦。在伦敦欠有资金的纽约人会购买该凭证,买家之后将凭证邮寄到大西洋彼岸,并且指示卖家的债务人支付给自己的债权人。采用这个方法后,硬币和最后的信贷结算只要在本地(这种长途交易的任何一端)就能进行。但这种体系完全是个人化的,难以预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汇票买家所支付的资金常常要低于其面值,从而抬高了大家的成本。

  而在当地,商人们通常通过期票来进行支付,即承诺在某个具体的日期支付款项,并承担一定的利息。期票的受让方可以进行背书,再使用该期票来支付自己的债务。但标准的法律文书上写着“依照商人们的惯例和习俗”,等到约定的日期,如果第一个签发期票的人拒绝支付,背书者就会被提起诉讼,要求其支付债务。请注意,(至少在纽约)这种标准的法律文书反映出期票到期未付的情况有多么普遍。但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期票仍然是主要的支付手段。

  T·J·斯泰尔斯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畅销书作家。曾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历史。美国作家协会理事会成员,国际传记作家组织顾问委员会委员;获古根海姆研究基金资助。他的第一本著作《杰西·詹姆斯——美国内战最后的反叛者》获奖无数,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誉为“最优秀的5本传记作品之一”。鸿篇巨制《第一大亨》更是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传记奖”,横扫各大畅销书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