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智浩:网络安全更是一种博弈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连智浩,网络安全,大数据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0-30 14:10
2013年,距桌面安全软件开始免费近7年,而腾讯、360等互联网企业早已经开始招兵买马进军企业级安全服务市场;技术上,大数据增加了安全服务的难度,云计算、移动互联让BYOD成为潮流,90%以上的中国企业考虑业务转型云端。
在这一系列变化面前,老牌安全厂商赛门铁克被疯传全球裁员,大中华区高层变动,不同于互联网安全公司的高调宣传,传统安全企业面对坊间传闻一向淡然。然而,究竟是没有一点解释的“落败而逃”,还是信心满满的“韬光养晦”?
在这期总编对话中,连智浩,2013年初被任命为传统安全软件厂商赛门铁克的大中华区掌门人(大中华区总裁),首次发声,排除外界疑虑,将传统安全厂商的软实力娓娓道来。还原一个真实的新IT安全时代战略布局与高层架构变革之下的赛门铁克。
战略 转型融合
“大数据、虚拟化、云计算还有移动互联给安全与信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正是赛门铁克目前需要解决的。”
计算机世界: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正影响IT服务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安全走向免费,企业级安全正从侧重产品研发走向侧重客户需求,在这种背景下,赛门铁克做出了哪些战略部署?
连智浩:赛门铁克的企业级业务目前主要分为两部分,即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包括备份、容灾、数据高可用性等业务;信息安全是从安全威胁防护到我们企业内部的所有安全问题的管理,例如数据防泄漏、法规遵从等。大数据、虚拟化、云计算还有移动互联给安全与信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正是赛门铁克目前需要解决的。
计算机世界:说到互联网时代,安全产品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个人消费和企业级,那么,赛门铁克在两块市场的的整体收入比例如何?
答: 用户生产力和防护部门(由端点安全与管理、加密和移动解决方案构成)、信息安全以及信息管理部门是赛门铁克目前的三大主要部门。从最新发布的,2013年8月1日——赛门铁克公司2014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13年6月28日)的业绩来看, 用户生产力和防护部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43%,为7.32亿美元,年同比下降1%(在货币汇率调整后,年同比增长1%)。
·信息安全部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20%,为3.36亿美元,年同比增长7%(在货币汇率调整后,年同比增长9%)。该部门涵盖了赛门铁克的安全功能业务,如邮件与网页安全、认证服务、数据中心安全、托管安全服务(MSS)、主机安全服务和数据防泄露(DLP)等。信息管理部门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7%,为6.41亿美元,实际及货币汇率调整后,年同比增长4%。该部门的业务由备份与恢复、信息智能相关产品组成。其中信息智能产品包括归档、电子发现,以及信息可用性(此前我们称之为存储管理)。
计算机世界:据我们所知,一年来赛门铁克一直在做战略调整?
连智浩:是这样的,我们在今年1月向全球发布了赛门铁克的新战略,这是一次涉及整个公司的全面的战略转型,目的是更好的服务客户。我们从技术跟客户端,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与新的、更具创新性且更全面的解决方案结合,通过提供更具价值的整合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举个例子,原本全球垂直管理的诺顿团队已整合到整个集团当中,与赛门铁克企业级团队进行融合。在中国,我们已经针对市场做了调整,即将消费品团队跟企业团队在管理角度基本融合,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会淡化对消费品市场的重视。在消费品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客户购买安全产品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市场也会根据客户购买行为,做出调整,如说把网站作为购物渠道,更加有效的推动产品销售。
产品 服务客户
对于整个大环境,企业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呢?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计算机世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给安全产品带来哪些改变?
连智浩:对于企业业务而言,大数据分析可以助力商业决策或改进管理方法,因此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提取出所需数据,并保障这一过程的安全性正成为安全行业正在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虚拟化、云计算给企业的后台、存储方法带来转变,这一过程都会牵涉到信息安全以及后台可靠性等问题,而当移动互联与虚拟化相结合,传统IT架构就会发生改变,以前的一个节点,变成现的每个员工都有一个节点;以前的安全比较有区域性,一个防火墙可以围住一个企业,现在,企业一旦进行虚拟化、或者与移动设备互联之后,其产生的信息具体在哪,已经很难明确界定了,因此安全管理变得没有边界了。
所以对于整个大环境,企业最担忧的问题是什么呢?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赛门铁克目前所强调的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两大主要业务,正是面对当下的IT环境以及企业需求在提供产品和服务。
计算机世界:整个客户层面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需要IT更多的介入到企业业务中去,这给赛门铁克的产品转型带来哪些具体转变?
连智浩:IT跟业务之间的这个紧密度越来越高,企业中有很多应用、管理都是通过云计算应用来进行,如一些大型企业的私有云交互,这样,整个企业的IT体系都会变化,针对这一变化,赛门铁克的解决方案就会考虑如何把云和端,这两方面的安全防护做好,如移动终端管理、移动应用管理等。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让安全领域的消费品市场跟企业市场已经越来越模糊,而云计算、移动互联、虚拟化的发展,又让仅靠一款安全软件保护企业安全的时代一去不返,安全跟信息管理复杂性越来越高的当下,怎样有效提供一些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给客户,让客户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主营业务的提升上面,这也是赛门铁克战略调整的重点思想。另外,赛门铁克的解决方案不单单是从一个产品的角度来解决安全问题,更在逐渐尝试通过大数据安全分析,基于“行为”,对一个潜在的安全威胁进行快速发现、分析和监测。
安全更像一场博弈
没有绝对的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或者移动安全,它们不可以量化来评判,而更像是一种博弈。
计算机世界:安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安全公司如360、腾讯都在进军企业级安全市场,你认为目前赛门铁克在整个安全行业中的地位怎样?未来,安全行业又会有哪些新的发展方向?
连智浩:竞争是必然的,有序的行业竞争也是好事情,可以推动整个安全产业发展。赛门铁克有平台、全球智能网络、完整的产品系列,以及每年占收入的14%的研发投入,这些都让我们对未来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的安全产业,从大数据以及合规性等需求来看,信息管理业务(备份、保护、归档等)一定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信息安全、信息服务的业务增长量也非常高。
没有绝对的安全,特别是网络安全或者移动安全,它们不可以量化来评判,而更像是一种博弈。
赛门提克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个完整的智能网络,这个网络有超过1.3亿个探测点。这些探测点有可能是一些终端,经过客户同意,这些探测点给我们提供信息, 通过这些探测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搜集这个网络上面不同的类型的一些攻击信息,随时随地处理1.7亿以上信息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大数据的环境,我们不停的进行分析,甚至几个小时生成一个报告,这个是一个非常实时的监测分析,这些信息最后我们会拿出来分析总结,提供给我们客户。刚才讲的《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是我们每年针对去年12个月收集下来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出来一个报告,里面会讲到一些主要的攻击手段以及对未来的安全预测。比如,之前的一些攻击活动,都是直接针对大企业的攻击,那去年我们发现有很多攻击是针对中小企业,以中小企业跳板,切入大企业,所以这个信息可以帮助到我们客户怎么样更加有效去保护他们,以及他们的机密信息。
计算机世界:您认为未来三年,赛门铁克在中国会有怎样的发展状态?
连智浩:首先,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优先服务好客户,满足客户需求;第二点,战略转型落地后,我们要建立一个有激情的团队,“以人为本”很重要,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团队;最后,就是更好的尽到社会的责任。三年后,我希望市场上面对赛门铁克的认可度会更高;可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在管理信息安全上尽到最大的社会责任。
其实,赛门铁克与一些竞争对手不太一样,我们除了有销售服务部门外,在中国还有一个相对庞大的研发中心,分别在北京与成都。我并不是第一次在安全类外企工作,赛门铁克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除了是产品线上的一个分支,还为整个全球产品研发体系提供了很好的创新支持。
本报记者 王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