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移动世界仍然是市场的热点。Gartner近日发布了2014年具有战略意义的10大技术,其中,移动设备的管理和移动App(移动应用)分列10大技术的前两名。Gartner对2014年移动互联世界的期待不是凭空而来。Gartner公司的研究表明,移动应用程序总体下载今年年底将飙升至1020亿次,与去年的640亿次相比几乎翻番。另一家研究机构IDC预测,全球移动App下载量将从2012年的512亿次上升到2015年的1827亿次。
实际上,抛开这些研究机构的数据,单从市场上不断涌现的移动应用程序也可以大体感受到移动App的上升势头。很明显,时下对移动App的关注已经超过了网页应用,这就引发人们的思考,即网页应用与移动App谁会主导未来的移动设备?
从技术上来说,移动App与网页应用代表了应用程序开发的两种思路。移动App是面向指定平台开发,因此其更能发挥平台的硬件性能,用户体验更好,但一般难以在指定平台之外的其他平台运行。比如,为苹果IOS开发的移动应用程序如果不经修改很难顺畅地在Android平台上运行;而网页应用利用浏览器来支持应用程序运行,因此可以跨平台,也就是只要是基于HTML5规范开发出来的应用就可以在所有支持HTML5的浏览器上顺畅地运行,但其网页应用在于其在发挥硬件性能和应用体验上要弱于移动App。
虽然看起来网页应用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以功能高度集成的浏览器作为入口,没有频繁的系统升级提醒,因此前景看好,而且这一发展过程已经在PC端演练了一遍,同时,HTML5的出现对网页应用的普及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移动App的发展势头显然要比网页应用好,这也让那些从事浏览器研发的厂商心有不甘。
“从用户体验上而言,目前移动App要比网页应用做得好一些,这可能是移动App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浏览器技术的不断成熟,特别是HTML5技术的普及,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我们相信这些是可以克服的。毕竟基于发布浏览器应用要省去很多麻烦,比如频繁的程序升级问题。”国内浏览器厂商北京傲游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傲游)技术副总裁沈杰告诉记者。不久前,傲游刚刚推出了其浏览器家族的最新成员——Windows Phone版浏览器,尽管Windows Phone目前在市场占有率不到4%(IDC的数据)。在业界看来,这是傲游在力挺移动浏览器的明天。而力挺浏览器的不止是傲游,另一家浏览器厂商UC同样对移动浏览器市场基于厚望。只是与傲游注重于更方便地将内容提交给用户不同,UC还在发力充当应用的分发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HTML5被浏览器厂商给予了厚望。那么,HTML5是否能充当移动App的杀手呢?沈杰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HTML5的普及的确能为浏览器加分,而且硬件性能的提高也有助于HTML5的落地,不过HTML5标准迟迟不能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点。但因为最终决定浏览器存亡的一定是用户体验,这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而不只是某一个和某几个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通过HTML5的普及来替换到移动App并不现实。如果真有一天移动App推出历史舞台,那也是因为其没有满足用户需求,特别是用户体验。这是今天的移动App存在的根本。
实际上,浏览器正在努力设法缩小与移动App在用户体验上的差距,HTML5和云计算都是主要的技术手段:基于HTML5开发适于不同平台的用户,从而解决App频繁更新的问题;云计算则让应用程序充分利用后台的计算能力和渲染能力,从而加快程序运行。同时,还可以借助云计算实现配置的自动同步、方便信息的分享,这也正所谓“云浏览器”的目的之一。
本报记者 邹大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