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诞生在PC革命之初,它赋予了人们获取计算能力的便捷方式,也因此,它奏响了胜利的凯歌。
而今天,移动革命的到来,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工作,而且工作和个性交叉,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工作。但这一次,微软却没能拿到胜利的桂冠。为什么在这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微软没能改变方式占得先机呢?
早期的微软,是非常非常关注用户的,但上世纪90年代末的反垄断诉讼却成了转折点。直到2001年11月,微软和司法部门达成了一致,一切都改变了——微软停止了倾听用户的声音,开始试图号令市场。它越来越沉迷于反盗版保卫战,却不在乎自己创造的这些手段,影响那些真正付费的用户体验。而这种总以为他人对自己存在敌意的受困心态,也逐渐渗透在微软与客户或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交易中。
一点也不意外,号令市场起不了好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Windows ME、Windows Mobile、Tablet PC、Windows Phone、Zune、Windows Vista、Windows 8,甚至Surface Pro全都失败了。而这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这15年来,微软缺乏的是眼界——Zune音乐播放器比iPod晚了5年。Surface Pro比iPad晚3年。虽然微软对移动平台的工作一点儿也不晚,早在15年前就开始了,但它却根本不明白,市场想要什么,于是它把好好的钱,大笔大笔地扔向一点也不好的搜索业务。
这15年里,微软大多处在鲍尔默时代。而鲍尔默,这个2000年上任的CEO,被很多人视为微软败退的代表人物。他的典型事迹之一,就是2010年,他下令停掉了微软自有品牌的Courier平板电脑开发项目。这一年,苹果发布了iPad。
现在,微软试图靠Windows 8重回袖珍型电脑市场,并获得在移动平台领域的统治权,但它已经错过了黄金时间。而且,在鲍尔默管理之下,移动并不是唯一微软遇到麻烦的领域。
也许微软缺乏眼界最糟糕的例子就是Windows 8。让所有移动和桌面设备运行同样的系统,这样一刀切的想法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烂点子。而这也再次证明,鲍尔默任期的最大标志就是微软不再能识别市场的声音。
关于鲍尔默离开的讨论早就有了。但在一切有所好转之前,对微软来说,事情还有可能更糟。微软首先要在制度上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一直以来,微软总是表现得态度强硬,但以前微软可要聪明得多——它是一家懂得聆听批评公司,能从批评中找到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而它且也对创新充满坚定无比的决心。当然,对现在的微软来说,不仅要有重新修改产品的意愿,还要再竞争对手锁定竞争格局之前,采取大胆的措施。真正的创新通常是来自草根阶层的努力,所以微软的新CEO需要创造一个能鼓励员工勇敢说出想法的文化。
鲍尔默离开,微软有机会重塑自己,重新聚焦核心竞争力和重估产品路线图。在鲍尔默时期,服务器应用,如SharePoint、Exchange、Azure等,表现很好,也许微软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里,IT已经改变了,现在最终用户是发号施令者,而IT企业正抢座一团。此刻,微软必须获得消费者和商业最终用户的心,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Scot Finnie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