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和川物流这几年,几乎把所有岗位都干了个遍。每个业务环节我都了解。”陈冠宇自2004年就进入青岛和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和川物流”),如今已接近第十个年头。从业务操作到信息部经理,他见证了信息化在一家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变迁。
作为CIO,陈冠宇认为,单纯基于IT技术来谈创新很不现实,要想真正在企业中做出能带来效益的技术创新,最好精通所在行业的业务流程,先成为业务流程上的专家,再谈创新。
信息化中的“二八原则”
成立于1997年的和川物流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的具有一级国际货代资质的企业,专业从事海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的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租船订舱、报关、报验、进出口拼箱,整箱、制单、换单、仓储、中转、分拨以及内陆运输等服务。
早在90年代,和川物流就上线了ERP系统。“对于我们这样一家中小型企业而言,ERP厂商通常都不会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所以我们常常都要针对业务需求进行开发。如果两个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相互冲突,就要同IT部门坐下来协调,三方共同给出最终解决方案。协调基本遵循二八原则,信息化能做到让80%的人满意就不错了。”在陈冠宇看来,即便是一个最小的流程修改也必须建立在对所有业务系统的整体把握上,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更多的后续运维难题。
在CIO之外,陈冠宇还兼任员工培训经理:“所有新人到岗都要进行业务培训,我对他们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在准确的时间、地点做准确的事情,三者错一不可。”
陈冠宇开玩笑称自己有一套“九阴真经”速成法,新入职员工重点记住一些关键点就不易出错,例如多次确认报关单和提货单,重点关注港口、收货人、集装箱的通风温度等关键信息。
除此之外,陈冠宇还积极参与业务流程改造。例如原来员工休假需要交接客户订单的进展信息,如今员工不仅可以把业务进展录入系统,还需要在纸质版上进行勾选,一个订单已经完成了什么、还需要做什么,客户有哪些喜好、性格特点,代班者都一目了然,基本省略了交接手续。
小应用 大用途
和川物流以做冷冻柜运输起家,堪称青岛港的冻柜元老级公司,除了冻柜,和川物流还提供保鲜柜、干柜、挂衣箱、开顶箱等多种箱型的运输服务。
由于每个箱型的价格都不一样,给销售人员增添了很多记忆难度。假如和川有15个常用船公司、6种常用箱型和10个常到港口,销售人员就需要记住15×10×6=900个价格。实际上,销售人员需要记忆的远不止这些,他们还要考虑到不同级别客户的运价区别,甚至是港口服务的好坏、优缺点等因素。
过去,每逢客户询价,销售就要手忙脚乱地翻本子、打电话给公司人员查询,如今利用移动终端上的APP,通过个人账号登陆运价系统,选择港口及客户名称就可以查看各种箱型的报价。移动应用操作简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仅让销售工作更高效,也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和公司形象。
这一APP在2013年初上线,并使陈冠宇获选为青岛IT经理俱乐部的IT达人秀冠军。为了让公司一把手接受移动应用,用合适的钱做合适的事情,陈冠宇为和川物流总经理的iPad中下载了各种应用,自己则下载了上万个应用,装满了一个2T的硬盘。
在微信上开发企业应用
如今,陈冠宇又找到了更好的平台——微信。微信在个人用户中蔓延迅速,但基于微信开放平台的企业应用并不常见。陈冠宇敏锐地发现了微信应用之于APP的强大优势。
开发一个APP需要5~10万,开发周期长达几月、半年,需要测试各种系统、机型;而通过API开发一个微信应用只需1~3万,短到半小时就能完成。同时微信的安全风险更低、受众更广、安装容易、被删除的概率小。
在正在开发的微信应用上,新增了很多原有APP所不具备的功能。销售不仅可以查询报价,还可以针对某一客户的历史需求,快速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而客户也能登陆系统查询物流信息和订单状态(是否装箱、上船、提单确认以及费用、账期、提货时间等)。
“我们也会给客户定期推送这些信息,微信不像短信,对于提醒的设置更加人性化,不会使客户感觉受到骚扰。”据陈冠宇透露,和川物流的微信应用正在内测,待功能完善后就可以正式上线。让销售人员、决策者、客户等群体都能很舒服地用上和川物流的微信应用,将成为他在2014年的工作重点。
《计算机世界》记者 别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