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融合时代 东软推进大健康、大交通和智慧城市战略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东软,大健康,智慧城市
  • 发布时间:2013-11-20 09:19

  1965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断言: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率飙升。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随后,这个定律充分展现出“自证预言”的魅力,被英特尔芯片研发团队所实践,被信息技术、产品和产业演进所证实。

  在全球IT发展史上,诸如“摩尔定律”等预言和未来学一直被国际大企业所推崇,被视为企业战略思想的源泉。2011年,英特尔再度提出了“明天计划”(TomorrowProject),旨在集纳公众智慧,讨论计算机的未来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为此,英特尔出版了一些短篇科幻小说集,描述的都是自然科学的未来图景,而不是违背物理定律的空想。这些科幻故事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人类最终仍将主宰自己的命运。

  此时,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同样在思考软件和信息技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问题,他讲述了一个名叫“推动社会变革的互联与创意”的科幻故事,描绘了一幅“融合时代”的未来画卷。

  根据刘积仁的说法,《融合时代》一书并不是写给业内的“明白人”看的,而是以解决“年轻人越来越方便,老年人越来越麻烦”的数字鸿沟为目的,面向那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来会遇到这些问题而现今离数字化社会有一定距离的人而写的。异曲同工的是,刘积仁对未来的研判同样落脚在“人类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上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东软的大健康、大交通和智慧城市战略或将证实刘积仁对融合时代的猜想。

  反思未来布局融合时代的企业战略

  当我们回望人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无尽的机会,抓住的也好,错过的也罢。但是,让人们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展望未来时,可能看到的全是挑战,接受也好,拒绝也罢。只有当我们的双脚踏准了时代进步的节拍,只有我们的双眼看清了社会变革的方向,我们才有胆魄拥抱未来,才有勇气迎接挑战。刘积仁称得上是“反思未来”的代表。

  “东软并不聪明,只是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反观我们的未来。”

  刘积仁在演讲中强调,“我们就是笨鸟先飞,敢于在事实尚没有发生之前开始准备并行动。”

  的确,东软在1992年做电话时,电话远没有普及;1995年、1996年进入电力、医疗等行业,依然是浪漫和童心使然。“好在我们是幸运的,这个社会永远按照人类历史上发展的轨迹前进,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东软未来的解决方案。”刘积仁表示。

  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3”上,刘积仁的演讲同样充满着浪漫和童心。他说:“我的每一天都比昨天好。经历了过去20多年中国的社会变革,我们越发觉得今天的日子比昨天好,我们今天的期待都比过去的期待高得多。”

  他同样也聚放着一个企业家的胆魄和勇气。“我们一直在反思东软未来应该做什么。”刘积仁说,“我们发现,没有一项业务是在不创新、不突围的情况下长期做下去的。”基于这种认识,创立于1991年的东软,在20岁的关键节点上,确立了全球化、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商业模式、以知识资产为拉动的业务增长模式和卓越运营改善计划等战略方向。三年来,通过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东软成功构建了覆盖医疗机构、医院、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医疗健康产业群,打造了兴业、优政、惠民的智慧云城市解决方案与服务模式。

  “三年后,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这取决于你对当下潮流的判断和抉择。把握移动互联社会的九大趋势,抢占无限商机,享受创意生活,指尖上的融合时代已经到来!”这是《融合时代》一书对未来的研判,也是东软对未来的思考。面对人类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伟大迁徙,面向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东软将积极推进大健康、大交通、智慧城市等战略业务布局,构建以知识资产驱动的商业模式,完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并以充分的全球化推动公司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刘积仁强调。

  思考未来不易,回望未来更难,企业家需要承担更多的痛苦和寂寞。刘积仁谈到了自己的心得:一是比拼谁做得最早,要超前布局,即要有洞察力;二是要有充分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比认识得早更重要,更要提前布局;三是足够的耐力,这不仅是意志上的,还有物质上的,要在机会到来之前依然健康地活着。

  如此说来,东软在2009年全面进入医疗健康管理行业以及布局大健康、大交通和智慧城市等战略,得益于1994年进入社保、1995年进入医疗、2004年进入人口管理等领域积淀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耐力。

  智慧健康

  验证健康服务业商业模式

  在海南省澄迈县的一个小村庄,村民阿黎的老母亲突发急症,乡里的医院无法确诊。所幸“健康海南”的远程会诊项目连线到了北京大医院的专家,阿黎的母亲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救治。现如今,像阿黎这样的村民不仅可以享受急诊的远程医疗,而且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定期去村医务室进行体检。他可以在村医务室完成测血压、血糖、体重、心率等指标,这些数据将及时传输到县里的数据中心,形成阿黎个人的健康档案。

  这是O2O模式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践,也是健康云SaaS模式的落地。

  “熙康搭建的是一个平台。”刘积仁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像马云做阿里巴巴、天猫和淘宝一样,他提供的是基础平台,而具体的店都不是他的。熙康同样只提供物联、结算和支付以及医生的宣传、医生之间的联盟、服务链条的联盟和O2O的连接等。另外,我们已经将服务迁移到了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具体地讲,首先是建一个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签约医生等资源,熙康提供基础设施和连锁服务。其次是在数据和终端进社区的基础上,熙康搭建云医院平台,一端是居民的健康数据,一端是专业的医疗资源。最终熙康实现了跨行业的整合,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和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我跟一个糖尿病专家聊天,我就建议他到熙康网上开个店。”针对熙康的平台属性和资源整合价值,刘积仁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医生像是供在庙里的菩萨,需要患者排长队去烧香。如今,稀缺的医疗专家变成了无处不在的‘神仙’,借助我们收集到的患者的即时数据,专家可以做出针对性的诊断,并开出个性化的健康护理方案。过去,一个医生最多可以服务100多个患者,如今,他可以满足成千上万的患者需求。”

  东软的健康战略由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亲自挂帅,经过三年的摸索,她的感受更为真切。卢朝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熙康落地了几家院外的健康管理中心并开始运营,形成了健康管理的规范。比如沈阳盛京医院熙康健康管理中心运营半年多来,平均每天到店客人超过150人。我们调试优化了健康管理软件,开发了健康云平台。比如我们开发的Apps得到了很好的运营,‘瘦瘦’下载量超过1000万人,其中激活超过600万人。特别是,我们培养了专业的健康管理团队,目前熙康的工作人员中60%是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

  卢朝霞承认:“熙康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这个投入主要是验证商业模式,服务更多的人群。”无论是基于健康云平台的熙康网,还是实践O2O模式的健康管理中心,都展现了东软“不仅要注重投资者、客户和员工,还要关注整个社会、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诉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东软大健康战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概念,确立了“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的目标。“《意见》发布时,我正在出差途中。”提到这个文件,卢朝霞掩不住内心的喜悦,急切地抢了记者的话端,举起了右手中的手机。“我用手机逐字逐句地研读了《意见》,这些不正是熙康正在实践和探索的吗?”

  回归人本

  构建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

  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3”上,刘积仁详细解读了东软的大交通、智慧城市战略。在刘积仁看来,智能交通也好,智慧城市也罢,其核心就是回归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刘积仁说:“面对城市交通难题,任何城市一味地拓宽马路、新建街道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管理来疏导。”刘积仁以宁波智能交通为例,讲述了人、车、路的关系,强调了人才是交通畅通的核心。东软的汽车解决方案认准了人是交通流量的主宰者这一观念,借助人与手机、手机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数据传导,整合导航、汽车安全等技术和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分析、预测和引导交通流量,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交通的畅通。

  同样,“我们理解的智慧城市最根本的是什么呢?”谈到智慧城市,刘积仁表示,“首先是城市的有序化,市民办什么事都非常有效率;其次是超越这个城市所有的资源,构造一个超越城市的城市。比如充分的医疗、充分的教育等。”归根到底,智慧城市的核心是回归到人本原则,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和效率的提升。

  “东软做智慧城市是有非常好的基础的,因为我们多年一直在做行业解决方案。对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智慧城市指标,东软的覆盖率高达72%,比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金融、智慧民生等。”卢朝霞说,“不过,东软的优势和重点是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环保四个方面。”

  卢朝霞强调,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是一个城市一个策略。“老百姓感受到智慧才叫智慧,智慧城市要能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本地城市服务,也能享受到更多本地以外的服务。”卢朝霞说。

  一脉相承人本思想的不仅仅是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还有智慧教育。虽然刘积仁并没有把教育作为重点来介绍,“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一句话却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刘积仁说:“东软做了一个基于网络的幼儿园,我们特别强调幼儿教育的逻辑、方法、评估和个性化特征,目标是将幼儿园从一个看护者发展成一个教育者。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特别强调素质教育,于是我们构建了一个全球范围的网络,实现了全世界学生在一起交流,谈足球、谈历史、谈音乐。”这种教育模式正在满足着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满足着人们渴望新知识、因应新变化的需求。据刘积仁透露,东软已经启动了全生命周期教育计划,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大学到职业教育。

  正如刘积仁在《融合时代》一书中阐明的:世界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学习也越来越成为随时随地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像我们大多数人的工作一样。

  本报记者 张建设 程彦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