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双城记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安阳,鹤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0 13:57
安阳与鹤壁,这两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如双子星般闪烁在豫北大地,乘坐高铁的话,两城之间的时空距离只有15分钟。它们都是商朝晚期的都城所在,一座是殷墟上建起的都会,一座是从诗经中走来的城市。几千年间,它们都有着自己辉煌灿烂的过往;新中国的历史上,它们一个因工而兴,一个由煤而生;在当下,它们都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两座美丽的城市,既相偎相依,又相期相许,两种角度,两种探索,在共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道上齐头并进,各自成就斐然。
安阳篇:爬坡过坎打造经济升级版
从北京乘坐高铁两个多小时就来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翻开华夏史册,处处可见安阳源头文明的踪迹。世界上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镇国之宝”美誉的司母戊鼎就是3300年前安阳人的杰作。它代表着当时世界工业文明的成就和先进生产力的水平。安阳,从那一刻起,便植入了一颗工业的心脏。
3300年来,古都安阳始终与时俱进。如今,安阳作为新中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下一步发展,安阳方向何在?市委书记丁巍强调指出:“安阳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唯有走转型升级之路,打造安阳的经济升级版!”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冶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曾经是安阳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安阳经济虽然总体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刻不容缓。近年来,安阳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方式,对传统工业进行嫁接式开发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了生机。
豫北金铅公司是安阳传统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完美转型的一个典型,近年来采用“富氧底吹—侧吹还原—烟化”三位一体“三连炉”直接炼铅专利新技术,对企业原铅冶炼工艺、装备进行全面升级。2012年投产运行的10万吨超薄铜板带项目一期工程,使该公司真正由基础工业向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行业转型。目前,该公司电解铅产能位列全国第二位、超薄铜板带产能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强。
煤化工行业一直是安阳的传统优势行业,但小而散、链条短的特点长期制约着产业发展。3月29日,由河南利源、顺成等四家企业重组形成的河南中安煤焦化集团成立,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了安阳煤化工的话语权。安化集团在抓好化肥等传统产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正在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的瓶级聚酯新材料项目,将填补我国中部地区瓶级聚酯材料产品空白。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安阳非常注重电子信息、新能源、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10月16日,林州光远新材料公司一期年产3.6万吨电子级玻纤生产线正式点火投产,标志着河南省池窑拉丝玻纤行业开始进入生产阶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为25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10万吨电子级玻纤和1亿米电子布,生产技术和装备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健康医疗成为日益受青睐的新兴产业,也是安阳正在着力培育壮大的产业。以翔宇医疗公司为龙头,规划建设了占地1500亩的中医康复设备产业园。目前建有康复设备生产及配套企业八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康复设备生产基地,产品有630多种,拥有69项国家专利。
另外,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在抓好主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工业综合服务体。像林州重机是全国“十佳”煤机定点生产企业,其生产的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享誉全国,同时其通过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和矿建公司,延长了煤机产业链条,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今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7.4%、利润同比增长26%。
凝神聚力抓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
目前,安阳市正在通过开放招商促发展、改革创新促发展、项目建设促发展、转变作风促发展。开展了“万名干部下基层”和“正风纪、树形象、为民众”活动,坚持人民至上、发展至上、服务至上,大力推进开放招商、重点项目建设。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八届豫商大会上,安阳签约项目24个,总金额611.2亿元。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或开工建设,安钢冷轧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香港盈德气体合成气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安阳发展后劲进一步积蓄。安阳市委书记丁巍向记者介绍,目前,安阳市岷山公司、安化集团、林州重机、林丰铝电、全丰航空植保科技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正在加速转型,形成了装备升级型、技术引领型、链条拉长型、搬迁改造型、企业重组型、产业突破型、综合服务型、产业集聚型等产业升级模式,可谓是百花争艳竞满园。
农业、服务业比翼齐飞
在安阳,转型升级仿佛是一面旗帜,它引领着农业、服务业在彼此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安阳粮食主产区的地位。安阳粮食总产已实现“十一”连增,滑县连续十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打造国际旅游城、晋冀鲁豫商贸物流中心、中国航空运动之都是安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三大举措,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十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沃尔玛、大连万达、丹尼斯、义乌等一大批商业巨头入驻安阳。今年到安阳旅游的韩国游客预计可达5万人,是去年的2.3倍,是2011年的12.5倍。
明天更美好
俯看安阳地图,犹如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雄鹰。10月17日,羑河生态景观廊道工程概念规划评审会在安阳召开,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三家国内顶尖规划团队展示了各自的规划设计方案成果,这是安阳打造生态安阳,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横跨晋豫鲁的大运力货运铁路,连接邯郸、安阳、鹤壁全长20多公里的快速通道,安阳机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安阳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将愈加凸现。通过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全面升级,安阳这只雄鹰一定会振翅高飞,崛起豫北,飞向全国,成为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鹤壁篇:煤城变“美”城的华丽转身
来到鹤壁,最先会来到的就是一条流淌着诗歌、历史、文化的河流——淇河,淇河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流动的灵韵。由煤而立的鹤壁,早已不是原先那种灰蒙一片、高低不平、破烂落后的“煤城形象”。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行走在宽阔的街道上,满眼的翠绿,醉人的花香,让每个来到鹤壁的人都感到心旷神怡。“路在花草间,城在森林中”的欧式风格,以及洋溢在市民脸上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成为记者对这座城市最初最真切的感受。
五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交汇,成就了这样一座史诗中的城市:古都朝歌,子贡故里,中华第一古军校、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北魏大石佛,中华传统文化遗存数不胜数,《诗经》中有39篇采自淇河流域,然后又留下了数千首诗歌在吟诵唱响。
这里蕴藏的黑色乌金,造就了鹤壁的工业文明,至今还留存着世界最早的采煤遗址,但作为典型的依煤而建的资源型城市,鹤壁长期以来经济主要靠煤电支撑,提供着30%左右的经济总量和60%的财政税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急迫而艰巨,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特别是保护好贯穿全境的淇河责任重大。
当记者问到中共鹤壁市委书记魏小东如何走好调整转型之路时,他缓缓地说:鹤壁的经济结构,不转就没有出路。转就要早转,早转早主动;转就要立足优势转,转占制高点。面对河南省加快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鹤壁要做的就是全面谋划、加快融入,扬长避短、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听他的话,沉着而有力,让记者不由感到他已成竹在胸。
产业转出一片新天地
如何加快鹤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摆在鹤壁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魏小东一直着力思考的问题。根据所处发展阶段和各产业发展状况,鹤壁市进一步明晰了下一步各产业主攻方向,使发展重点更细化、更精确。特别是在工业发展上,重点加快依托鹤壁煤、电、水、镁等资源和区位等比较优势确定的煤电化材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工业三个特色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做大做强做优电子信息、金属镁精深加工等新兴先导产业。
鹤壁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羽翼渐丰”,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总投资170多亿元、带动投资300多亿元的中国石化河南能源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河南省单体项目投资最大的项目,作为鹤壁的一号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二五”期间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引进了投资12亿元的华晨10万辆载货车、投资27亿元的宇风公司5万辆改装车、奥博汽车配件等一批汽车行业龙头项目,与中国北车集团实现战略合作。在食品工业上大力发展高中档面制品和速冻调理、快餐休闲食品,打造知名品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总投资50亿元的富士康鹤壁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深圳航盛电子工业园项目、与中科院合作的光分路器芯片项目、由通信龙头企业海能达公司投资8亿元建设的军工电子产业基地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分期加快建设。金属镁精深加工产业,朝着高品质镁合金和镁合金终端产品方向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金属镁精深加工基地。现代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电子信息、新型陶瓷等一批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魏小东向本刊记者介绍说:“我们与中科院合作的光分路器芯片项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为河南省首个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电子信息类项目,打破了以前美欧、韩国等极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这种芯片能把1条通道分解为128条通道,每条通道只有7微米,还不到我们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网络传输速度每秒能达到100兆,比之前的技术快十几倍。”这里的产品一上市,就把国际市场的售价从上千美元拉低到几百元人民币,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可见一斑。
工业转了,鹤壁的农业、服务业也在转。种地用卫星,全国最高产,就是鹤壁现代农业的真实写照。他们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建设了全国首家、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试验基地,通过卫星连接到安装在大田的各种设备,能随时监测到大田农作物的长势,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病虫害等。全市粮食总产、单产均已实现“十一连增”,粮食高产创建累计创23项全国纪录,今年鹤壁42个整建制高产创建小麦万亩示范区亩产583.8公斤,超额完成农业部制定的目标;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亩产718.8公斤,比去年多3.2公斤,成为今年全国首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此外,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鹤壁提出要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特色商贸物流服务业,加快休闲、养老、养生、健康医疗、家庭服务、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方案(2013—2015年)已下发,正在大力实施之中。
一“增”一“减”得出绿水青山
“我们坚决不要黑色的、灰色的GDP。”魏小东毫不含糊地说。鹤壁在加快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升级的同时始终坚守生态和环境这条底线,牢固树立低碳、循环、绿色经济理念,着力开辟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如何干?魏小东给我们算了这一“增”一“减”两笔账。
“增”,就是增青山、增碧水、增蓝天,让鹤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流经鹤壁的淇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没有被工业污染的河流,鹤壁与河南省国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总投资50亿元、面积37平方公里的淇河生态区,打造国家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利用亚行贷款1.5亿美元、地方配套10亿元推进淇河流域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项目,主要包括淇河流域生态修复、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五个板块,大力推进淇河全流域保护立法。持续推进覆盖全域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减”,就是减排放、减消耗、减浪费,从源头上保护生态。鹤壁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鹤壁打造成循环型社会、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型城市的典范。记者看到,鹤壁的洁联公司,利用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造箱板纸、抽纸、手帕纸等多种产品,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利用这项技术,生产1吨纸比传统造纸方法节约木浆30%以上,相当于少伐三棵树,节约用水150吨以上。而这只是鹤壁循环经济的一个方面,该市还上了煤矸石烧结砖、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等项目,正在大力发展集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城市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体系。”
鹤壁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市、全国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市。今年,又被确定为中美低碳生态试点的五个城市之一,未来的城市核心区淇水湾商务区将按照绿色、低碳、生态和智慧城市的标准规划设计,为产业转型提供优良载体。鹤壁还严格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污染防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上。
鹤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上山、农民进城、森林绕园、循环生态”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个要求,在西部的沟壑丘陵地带规划建设了17平方公里的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让企业上山,成本增加了不少,光平整土地平均每亩就要近30万元,但由于很多上下游的项目都集中摆到了这里,这使企业大大缩短了原料、产品的运输费用,综合算账,是划得来的。
记者还看到,鹤壁不仅产业在转,还有城市、体制机制、队伍作风都在配合转、协调转,一盘转型发展的“大棋局”正下得如火如荼。
本刊记者 王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