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投资:文化中的商机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文玩,投资,商机
  • 发布时间:2013-11-20 14:20

  文玩类艺术品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其凝结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和传统工艺之巧妙,且相比其他艺术品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出手等特性,因此更有“人缘”。

  在刚刚落幕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暨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活动上,嘉德、翰海、华辰、匡时等20家文物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以及系列博览、宣传活动共实现了七亿余元的交易额。包括玉器、陶瓷、杂项、古籍善本、家具等五个大项两万余件“平价”拍品,又一次让广大文化艺术品投资爱好者大呼过瘾。

  在文化投资和消费日益升温的今天,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日益火热。曾经仅限于高端人士的艺术品投资也正逐渐吸引了寻常百姓的注意,而文玩类投资则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首选。

  疯狂的核桃

  “我这对儿核桃去年在十里河天骄文化城花了1000元买的,现在值四五千元了。”刘晓奇是北京一家文化传媒机构的职员,从2011年才“入行”文玩核桃收藏,目前他自家收藏了十余对文玩核桃,其中最贵的上万元,最便宜的也要一两千元。他说自己在这个领域还是个十足的新手,“但是从现在高涨的行情看,我对核桃的投资前景很有信心。”

  最近几年,随着收藏市场的繁荣和人们健身观念的加强,文玩核桃因其集养生、观赏、收藏、投资升值等功用于一身,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收藏市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从一个归属于杂项类的小众收藏品种,到如今红遍全国的投资热品,文玩核桃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小小的文玩核桃价格五六年间翻了十倍还多,2005年上千元的核桃基本无人问津,现在十万以上的比比皆是,真可谓‘疯狂的核桃’。”傅先生是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常客,也是一位资深文玩核桃收藏者。他告诉记者,近两年来玩核桃的人越来越多,藏家的年龄、职业、地区也越来越广泛。“现在手里搓着核桃的年轻人也十分常见了,二三十岁的玩家可能都要占到一半的样子。个头大、色泽好、配对完美的核桃,价格已经堪比美玉。”

  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聂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玩核桃现在几乎成为了所有藏家手中的必备之物。在中国,产于河北、陕西等地的核桃品种最好,品种以狮子头、虎头、公子帽等为佳。核桃文化的回归,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互相的熏陶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便于携带、可以随时欣赏和把玩的特性。

  核桃本身独特的纹路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出现的特有的颜色变化,都成为了收藏者津津乐道之处。而由此却催生了人为加工和造假的盛行,导致市场上的核桃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核桃的市场价格仍有一些虚高成分,所以人们的投机心理也会被一些不法者利用。他们通过进行外壳磨平、纹路刻画以及颜料上色的手法,用一些有缺陷的低档的核桃‘以次充好’,甚至用人造核桃‘以假乱真’,所以藏家在投资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聂鑫说。

  翡翠回归理性

  如果说核桃是文玩投资品的新秀,那么翡翠可谓雄霸多年的“老牌”。10月,在中国嘉德、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等拍卖行的拍卖会上,翡翠藏品拍价喜人。曾经辉煌了十年的翡翠市场,在经过了两年的沉寂后,再次有了一点“东山再起”的势头。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玉文化中,翡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翡翠极高的收藏价值与华美的独特气质自然吸引了庞大的收藏队伍。来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翡翠价格平均每年涨幅约为18%,2010年至2012年翡翠价格涨幅更是超过30%。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副院长郭颖在谈到翡翠的投资时曾这样说:“购买翡翠的难度,主要是在于对选料和雕工的辨别。现在的批发市场中,专业翡翠的购买已经都是经纪人制度,这些买手专业分工很细,比如有买吊坠的,有买手镯的。一只翡翠手镯,往往一圈转下来色、种、水都不同,这更为评估价格增加了难度。”在他看来,翡翠在十余年间身价持续高涨,价格已达到一个高峰。从投资角度看,翡翠的投资和收藏也主要是针对着高档的品种。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翡翠产品正普遍进入市场调整期,价格涨幅也日益恢复理性,这些年来价格暴涨的情况将不会再出现。但是尽管如此,作为投资主力的中高档翡翠价格仍处高位,未明显回落。“高档翡翠产品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至于低档翡翠,目前已进入观望期,购买者多是作为装饰之用,并没有太多的收藏投资价值。” 北京菜市口百货翡翠柜台的一位销售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文玩投资热的背后

  虽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但是中国人的主流投资关键词却并没有增加很多。经历了房价的火箭式增长、海外奢侈品抢购、中国大妈疯狂买黄金几次热潮之后,艺术品投资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在股市低迷、房地产政策缩紧的现状下,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已经高出其收藏价值,成为与股票、房地产并列的第三大投资类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股票、期货、黄金等其他投资形式相比,艺术品投资风险最小。艺术品具有本身的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性以及极强的保值功能。投资者不必担心行情突变带来的风险,而潜在收益却非常高。“鱼和熊掌可以兼得”,所以被称为“安全性投资”。

  主流艺术品的投资主要包括字画、邮品、珠宝、古董等类别。而文玩类艺术品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其凝结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和传统工艺之巧妙,且相比其他艺术品具有携带方便、易于出手等特性,因此更有“人缘”。人们花钱购买文玩不仅仅是出于投资的需要,往往也是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的欣赏和认同。

  “现在有点钱的人都爱买点文玩,文玩抢了古玩的风头,成为一种流行的大众消费。可赚钱亦可陶冶性情,是时下一种很有气质的投资方式。”在北京十里河雅园国际市场从事古玩玉器买卖的李经理这样告诉记者,“不过和古玩市场一样,文玩市场里造假现象也非常普遍,虽说投资文玩风险小,但是最大的风险在于买了假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曾表示:“中国还是高储蓄国家,投资没有出口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只要看到一样东西行情涨了,就恐慌性地投资。在文玩市场也一样,有些投资者明明既不知行情,也不会技术鉴定,却也要坚持跟风买入,可往往买后又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买下了假货也不自知,到头来东西只能全都砸到了自己手里。同样,在购入真正的艺术品以后,能否尽快出手变换成现金,这对于资金较有限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更是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刊记者 张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