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的嬗变与传承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名家佳作
  • 发布时间:2013-11-30 14:23

  今年9月到11月,由著名设计师韩湛宁策展的国内首个以“新中国书籍艺术经典专业展”——“脉·流”展在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开幕。这场独特的书籍经典与研究展览展出“自1949年以来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书籍设计家七人展”(以下简称“七人展”)以及策展人的“韩湛宁‘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嬗变’研究展”,结合了研究成果与珍贵书籍,是目前国内首个也是唯一的书籍设计专业展。

  展览展出了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张慈中、曹洁、范一辛、黄永松、宁成春、速泰熙和吕敬人这七位殿堂级书籍设计家的代表作品及珍贵手稿,两百余件展品中除了囊括新中国成立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书籍设计作品外,也不乏一些渐被今人所遗忘却又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作品,见证了新中国书籍设计的崛起与发展。而韩湛宁清晰丰富的研究展,是几年来对这段历史中的人与事的走访、整理、分析研究的成果,追根溯源,串连起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历史脉络,结合展品展现了这段历史的嬗变与传承,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让人体悟到每一件书籍设计作品都散发出设计师的“传承精神”,在未来继续光辉闪烁。

  名家佳作的艺术光华

  中华书籍艺术有百年历史,在这璀璨的脉流中名家佳作如繁星闪耀,呈现出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西方书籍艺术传播到中国后,我们迈向现代书籍的艺术浪潮中,而重新体味和挖掘传统艺术的美显得意义深远。本次“七人展”以展示墙形图表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张慈中、范一辛、曹洁、宁成春、黄永松、速泰熙、吕敬人七位设计家的书籍设计历程,并对应展出作品原件。从新中国第一代书籍设计家杰出代表之一的张慈中的红色经典名作《红旗》,到开创书籍版画艺术和插图新时代的代表范一辛的代表作《辞海》;从首次为中国赢得莱比锡国际书籍设计金奖的曹洁的代表作《竹林七贤画传》,到书籍整体设计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宁成春的代表作《宜兴紫砂珍赏》;从被英国BBC授予人类文明“传承的英雄”的黄永松编辑与设计结合的名作《蜡染》,到倡导“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生命体”的速泰熙的代表作《冯骥才名篇文库》,以及体现了以“编辑设计”观念为核心的“书籍设计”思想当今书籍设计思想的变革者与引领者吕敬人的代表作《中国记忆》。这次展览,让人走进了历史长廊,尽情展开一次书籍艺术的畅游之旅。

  书籍,凝聚了艺术的美,而这次美丽邂逅的背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更让人心动。张慈中、宁成春、黄永松、速泰熙、吕敬人五位殿堂级设计家首度齐聚现场,同台对话。讲述了从事书籍设计行业创作历程,将老一辈的书籍设计概念延展开来,感受中国在书籍设计领域的发展与突破,总结概述中国书籍设计历经的轨迹和思路,为未来中国书籍设计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和得到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慈中是本次展览中资历最丰富的前辈大家,他的经典作品包括《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红旗》杂志等。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他的美术功底深厚,对材料和工艺熟悉,使他能够在设计形态和效果上进行创造。他在设计《列宁全集》封面时,起先使用的材料“漆布”亮晶晶的。张慈中对于这样的漆布很不满意,亲自到上海和天津的厂里考察,几经研究,发现漆布的布面上涂了八层油漆,非常之厚,涂到第五层的时候,油漆质感凸显的同时又能把布的部分露了出来,效果很好,后来又把底料改为亚麻布,效果更好,而且色彩庄重美丽,远看是咖啡色,近看还有橘红色的肌理感,这样丰富变化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张慈中为这款布起名字叫“漏底漆布”,另外又进行了众多的精巧构思,终于使总达39卷的《列宁全集》获得很高的评价。

  宁成春则被视为书籍整体设计的先驱者和实践者。他的设计之所以能感动别人,就在于他关注文本、研究文本,继而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1995年,他的作品《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并在海内外思想界引起震动。这本书的设计背后还有一件往事,当时宁成春下班后将手稿塞进文件包夹在自行车后座,骑车回家。到家后却发现文件包不见了,四处找寻不得,饱受焦急煎熬的他头发一夜花白。可见宁成春除了是书的设计师,还是书痴。

  黄永松是著名中国民间艺术杂志《汉声》的创办者,多年来为编辑、整理、保护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走遍了大江南北。其一代表作《蜡染》在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获得了最佳设计奖。多年来他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不遗余力,他设计的书都有生命力和灵魂。

  化学老师出身的速泰熙则对于书籍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将元素和设计融为一体加以创造。他为雕塑家吴为山设计的《吴为山雕塑·绘画》等三本书连续3年获得了“中国最美的书”。吴为山雕塑特点是其作品体现了中国气派精神,速泰熙一开始想到用线装,后来考虑用铜线代替体现其雕塑的质感,最后又将每组线都装订成E型,并旋转90度,组成吴为山的“山”字。这种突破性的想法让速泰熙干脆放弃了传统右翻方式,直接把书改成像挂历一样从下往上翻,整本书的设计顿时耳目一新。

  吕敬人的设计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体。当设计《梅兰芳画传》时,一拿到文稿,他十分惊讶,作为视觉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留下了太多触动人心的瞬间和故事,可是文稿当中居然没有一张图片,吕敬人便与梅兰芳的家属梅葆玖联系,寻找了大量的梅兰芳的生活与艺术照片进行编辑设计。他在平面概念上设计封面的同时也将在三面立体概念上做成16连体,即在翻阅书边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左翻是梅兰芳的戏剧形象,右翻是他的生活形象,读者在左翻右翻当中能充分感受空间和时间、人和故事相结合的视觉饕餮。这本书充分体现了吕敬人以“编辑设计”为核心的书籍设计思想。

  韩湛宁的实验性研究作品——《嬗变》

  展览的另一个部分就是“韩湛宁‘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嬗变’研究展”。韩湛宁从民国“五四”时期一直到现今中国重要的书籍设计家的资料被整理成图表并展示在观众面前,清晰明了。同时,韩湛宁设计亲自设计完成的长达2米的实验性书籍——《嬗变》尤为引人注目。《嬗变》将本次参展的七位设计家的设计生涯进行数据统计以立体切割的方式融入该装置艺术书籍作品中,不仅象征了中国书籍脉络的源远流长以及丰硕澎湃,更是将大数据时代理念运用其中,形象地展现了“嬗变”的脉络与过程。

  无论是新工艺的应用、书籍整体设计的实践、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还是“编辑设计“的核心思想,书籍设计师总是默默地为书本做嫁衣。在网络化的时代,连书本都面临数字化的威胁,那么书籍设计的价值还在吗?书籍设计的价值与商业的利益如何才能平衡?正如吕敬人和宁成春所言,书的价值是引领读者购买的方向。价值和客户需求是一致的,把自己的目的和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才能做到心从容而人无愧。

  文 Article/钟玉玲 Zhong Yuling 图 Pictures/各设计师 All Designers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