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低迷、贸易环境困难的情况下,有些外贸企业麻木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但是,有的外贸企业把当前遇到的困境看成是外贸企业加速转型的契机,正在转变观念、调整结构、主动适应市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外贸之路。
契机在哪里?
要从市场困境看到市场需求。据商务部网站分析,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出现分化。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均有所改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部分得以恢复,但自动减支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增长。欧洲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但经济陷入二次衰退,财政整固和一体化建设的阻力上升。日本政府推出财政刺激、量化宽松、经济增长战略组合的“安倍经济学”,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但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温和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温和回升至5.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自身结构性矛盾加剧和外部需求减少的双重冲击,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压力增大,增长率呈回调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外贸企业试图以内销补出口,但是我国也面临内需不足的问题,出口转内销不是一条解决外需不足的路子。应该看到,世界市场依然有很多机遇。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望有所回升,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势头较快。亚洲国家中产阶级人口快速增多,内需增长势头强劲,但也面临工资成本上升、生产力提升减速等问题。预计2013年亚洲发展中国家GDP增速将回升至7.1%。非洲得益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众多、资源开发不断推进、积极吸引外来投资等因素,发展前景看好。因此,“走出去”做生意,拓展新兴市场正是外贸企业逆境中发展的良好契机。
要从产品结构看到产业转移。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削弱部分产业竞争力。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2012年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9%,2013年一季度主要监测城市工业地价同比上涨3.3%,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受到削弱,沿海地区一些出口产业及订单向境外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增长潜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年台湾发达的制鞋业,现在已经转移到大陆,而改革开放之初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都转移到了欠发达地区。在当前的困境中,如果还不抓住机遇及早部署,落后微利的出口产品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要从汇率风险看到自身潜力。在发达国家竞相出台量化宽松政策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接单的积极性。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6.1%。利润空间的收窄,将迫使企业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压缩各种不必要费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汇率风险,练好内功。
要从追求规模看到品牌战略。创新是企业的活力所在。一些传统外贸企业从计划经济脱胎过来,要更新观念,变“坐商”为行商,变“代理”为“服务”,把过去的创规模变成创品牌。有些外贸企业正是利用为外商做出口贴牌业务的同时,在国内自创的品牌推出国际市场取得成功,为全面转型打下了基础。
要从人才专业化看到人才复合化。企业的转型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由于外贸的不景气,许多国际贸易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外贸事业,使一些外贸公司出现人才短缺的现象。人才的吸纳、储备、培养是企业转型的关键点,没有一支务实能干的人才团队,企业的转型只能是一句空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大不相同。在困境中实现转型,外贸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文/黄建中 广州市对外贸易总公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