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全部股份,这说明实力与能力,我希望菲翔是一个新起点,逐步树立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期盼菲翔来到测试场已经很久了,作为一个前菲亚特车主我对它的表现相当期待。它来自菲亚特集团的CUSW平台。这个平台上有不少产品,菲亚特博悦、道奇Dart和阿尔法·罗密欧Giulietta。它们都是以设计见长,让人过目不忘。前冲的腰线、伸展的车头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菲翔正是以道奇Dart为蓝本,进行微小的本土化改动。浅内饰更服从生活和家用,1.4T发动机和双离合器变速箱是时髦的动力总成。车身几乎没有改动,依旧传承着意式的优雅与活力。作为一辆面对家用市场的轿车,乘坐空间是购买者较为看重的因素。在国内菲亚特作为2线品牌,它并不是标榜像高尔夫这样的“神车”,因为它的售价相对低廉。而对自主品牌,它又有明显的优势,就是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在这个生存空间里,菲翔相对竞争对手缺少的只是高效市场推广及丰富的售后网点。
从外部尺寸来看,菲翔的空间绝对称得上宽松,超过2.7米的轴距让它在紧凑级车中有着突出的腿部空间及470升的行李厢容积,1.85米的宽度也进入了中级车区间。不过菲翔却输在了头部空间,前排坐姿偏高,而且副驾驶座椅不可调,我坐进去时头部已经挨到了车顶。后排也不乐观,身材较高的的人会有明显的压抑感。座椅的舒适度倒不错,较长的坐垫对大腿支撑好,长途驾驶也不会感到疲劳。
从价格与配置来看,这辆售价15.88万元的顶配车型拥有了很高性价比。高质感的Nappa真皮座椅、双区自动空调及8.4英寸的多媒体屏。超大的触摸屏功能丰富,兼顾了导航、蓝牙电话、音响等。在方向盘上的语音键还能声控菜单,在单调乏味的时也可调戏一下电脑的理解能力。它的头灯很有意思,虽然是卤素,但结构与双氙气灯一样,在透镜内部靠翻板来控制远近光。在细节方面,菲翔的一些人性化设计考虑周到。例如USB等多媒体接口在中央扶手箱内,所有接口均会发光便于寻找。中控台腿边的位置有小储物格。但也有处理不够妥当的地方,例如行李厢开启只能选择钥匙遥控或车内按钮,行李厢盖上并没有开关,这在使用时会遇到不便。而且行李厢开启时的弹开力很小,必须用手打开到位,否则很容易就会自动关上。
1.4T高功率增压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50马力,相对于低功率款它的功率和扭矩分别提升了30马力和24牛·米,超过100马力的升功率对于一台非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来说实属不易,而且加油盖中明确只需92号以上汽油便可。但如果需要达到标称功率,还是需要加95号以上汽油。与之匹配的6挡双离合变速箱应该是较有竞争力的产品,它来自阿尔法·罗密欧。但整个测试中,这台变速箱表现得比较慵懒。起步时离合器结合慢了半拍,如果能快速结合,加速成绩还能大约快上1秒。换挡的衔接同样迟缓,缺少应有的利落劲儿,像是一位老年人在操作,好在这个过程非常平和。那手挡车型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这也让我纠结了一阵,因为全系手挡车都没有配备ESP。
单从刹车成绩来看,菲翔的制动系统颇为出色。热衰减成绩始终保持在38米以内,而且踏板回弹非常细腻,这与ESP 9.0和225毫米宽的马牌MC5轮胎密不可分。聪明的ESP还带有坡道辅助功能,可以避免陡坡起步的溜车现象。但我还是要小抱怨一下过于敏感的刹车调校和较软的前悬,因为轻碰制动踏板就有较大的制动力,在没适应时经常踩出严重的点头,肯定有不少人认为我是用左脚刹车或刚拿本的新手。
不过随着适应,菲翔开起来非常轻松。涡轮迟滞短暂,变速箱换挡点较高,低速阶段能有效避开扭矩薄弱阶段。在3000~4500转时是主要发力区,降挡、超车可以做到干净、利索。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菲翔急加速时扭矩转向比较明显,车辆不由自主地会贴向右侧。轻轻扶住方向盘就可纠正这点,因为低速时电动助力转向很轻便,1个手指头就可操作它,此时它几乎没有路感。不过速度一旦升到50公里,助力明显减小,开始反馈一些路感也增加了稳定性。车辆高速时整体的稳定性与可控性不错,在应急测试中,相比2厢的Bravo博悦,菲翔更长的轴距和行李厢让平衡更加均衡。所以它的绕桩和变线成绩分别达到了时速63公里与125.7公里。通过图片和测试视频可以看出车的侧倾虽然较大,但车头指向明确,几乎没有转向不足,扭力梁后悬挂没有拖菲翔的后腿,尾部的滑动很节制,ESP工作细腻,所以操控起来相当顺手。让人意外的是变速箱在最终的操控圈时有些跟不上节奏:出低速弯时,离合器结合缓慢,转速先快速提升,但车速没有明显变化,等待大约2秒后车速才开始上升。所以这款变速箱的耐用程度还需市场的考验。由于发动机没有采用直喷系统,所以油耗方面比大众1.4T的动力总成稍高,达到了百公里7.4升。但对于它较低的售价,这种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
整个测试过程,测试员一直保持着放松的心态,没有紧张没有疲惫。这其实是一辆合格家庭用车应该必备的特质,安全、舒适是普通消费家庭最看重的卖点。而且它还有一个优势是日常使用费用低,3年10万公里保修、道路救援和1.5万公里的保养间隔让普通消费者可以轻松承担。不过随着消费更加理性,丰富的销售服务网点也成为选车的重要因素。
撰文/张铎 摄影/崔萌(26) 俞昆(3) 美术设计/张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