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找到支点,动态平衡

  • 来源:经理人
  • 关键字:上海大众,人力资源管理
  • 发布时间:2014-02-28 15:26

  “支点和平衡”理念,是上海大众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发展中的创建。这一理念基于上海大众汽车本身的企业特点,也结合了自己变革探索,其核心思想是:以企业发展历程为基点,兼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使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高度融合。

  金融海啸中,一度被对手们赶下过销量冠军宝座的上海大众,现在不但牢牢地把持中国市场第一的地位,而且正在积蓄力量,准备下一波连续攻势,在其世界一流的试车场上,正秘密飞驰着几台未来的“武器”。

  根据乘联会最新公布的2013年销售数据,上海大众VW品牌以终端销量130.5万辆继续蝉联国内单一品牌销量冠军,这一成绩较去年同比增长26.7%,再创历史纪录。根据上海大众人力资源部高级总监周屹的说法,上海大众战略目标是冲击年销售300万量。“上海大众为在中国第一个实现这一市场的目标,正在启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下一个六年。”

  此前,在2008年至2013年,上海大众完成了第一轮人力资源变革,期间还经历了企业从低谷到回升,再到工厂兼并、产能扩张等市场与战略的变动,而正是在这种剧烈变化的环境下,上海大众完成了自1985年建厂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彼得·德鲁克说过,“放弃昨天是第一个原则”。这一观点不仅指向企业的生产和产品,同样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模式。周屹表示,正是因为上海大众在激烈竞争中一度失去销量第一宝座,才倒逼了内部的组织变革,尤其是针对人力资源的变革。在周屹看来,“找到支点,动态平衡”这四个字是上海大众人力资源变革的核心思想。

  组织变革

  周屹告诉《经理人》,上海大众现代化的人力资源战略和制度,并非从合资企业诞生就照搬先进模式的,而完全是上海大众自己探索出来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大众是上汽和德国大众各50%股权,中方的资源优势是人、厂房和用地,而德方的优势是技术和生产工艺,最初的人员都是从老企业过渡来的,“说是人力资源管理,其实功能只在简单的劳资。”周屹谈到,由于中国市场庞大,又有大众这个德系品牌,上海大众在初期的市场中,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对手,但是到了竞争中后期,汽车品牌越来越多,产品细分愈发精细,且产能化发展是未来竞争的最大战略,因此企业内部的效率提升,成了上海大众必须面对的问题。

  周屹领导的上海大众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理念:“只有卓越的体系和卓越的员工充分协同,产生卓越的绩效,才能够支撑公司卓越战略的实现。”这个理念,首次将员工的价值摆在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上海大众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最大支点—突出了员工(人力资本)的最大价值,由此,上海大众进入了崭新的人力资源动态平衡式的时代。

  确定战略之后,第二件事情是,对人力资源变革的“发动机”—人力资源部进行组织变革。周屹告诉《经理人》,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任何的变革,一定要结合过去的历史,否则就会引发失衡,以上海大众为例,目前员工有30000多名,各部门的员工来源、结构、能力、基础等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改革一刀切,不仅会让企业组织失衡,也会引发巨大的震荡。因此,周屹依据人力资源部现代管理功能和企业员工职能属性,将人力资源组织分为“一个中心和三个组织”:针对企业人力策略研究和制定的政策中心;针对生产、管理和营销的三个人力资源管理和配置组织。

  当战略和变革管理的组织架构的支点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具体行动。在上海大众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新设了八条行动原则。其中涉及到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占了3条,分别是:“员工是个人发展的主体,人才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人都有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以及“倡导员工的企业家精神”。这些仅仅是口号吗?如何具体体现?

  支点与平衡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最大不同就是,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比如,从控制管理角度,应该从管制,转向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对人的管理角度,应该是从回应需求,转向激励和理解;从成本角度,把人的成本,视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上海大众对员工价值实现的三个原则看,企业已经从管制时代变更为灵活的人力资本时代。那么,这三条原则具体如何兑现?

  首先,如何体现给予员工循序渐进的机会?上海大众将所有员工划分为技术管理、销售和生产三大职位族群。横向上,每个职位族群再分为若干序列;纵向上,再分7个层级,自上而下分别是专职级、主管级、资深主管级、执行主管级、专家级、高级专家级和特级专家级等。这样,员工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两个发展通道,一条是行政职位、一条是技术职位。

  其次,如何体现竞争性激励?从员工价值实现来说,除了以能力和绩效表现,通过职位升迁来尊重和肯定员工价值表现之外,不可少的就是薪酬激励,这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想法。实际上,上海大众设计的这套双轨双轨升迁制度中,每一个行政职位、技术职位上都对标了差异化薪酬,只要员工能够在能力与绩效等评估标准考核中过关,并获取一定的分值,就能享受和结果对应的差异化薪酬。

  最后,如何对人力资本投资?除了给予差异化薪酬之外,上海大众每年为员工定制300多种课程,在设计课程前,人力资源部根据两条路径来获取员工知识需求:第一、通过每年的员工绩效和能力评估,从中分析出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能力欠缺处;第二、根据部门的访谈获得需求。在这两个基础上,最后归纳和总结年度知识需求,并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以培训员工,同时,也对接受培训的员工做第二年的能力和绩效评估,由此修订培训课程,如此循环,上海大众不仅有效帮助了员工自身的能力的成长,同时也将这种培训投入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双轨升迁制度、差异化薪酬机制以及培训投入,实际上都是上海大众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支点,也由此使得企业在此创新的机制下,获得动态平衡。

  文/沈伟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