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时装周:维京进化史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哥本哈根,时装周,进化史
  • 发布时间:2014-03-13 16:01

  无论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古语石碑上,还是盎格鲁·撒克逊的诗歌中,维京人都是海盗的同义词。紧扼波罗的海与大西洋交海口的哥本哈根,是德国东部、瑞典、芬兰和俄罗斯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路,贸易和货运重要的集散中心。因此通过“与强大的对手做生意,收弱者的买路钱”起家的丹麦,从很早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每个骁勇的民族都有一本侵略史,每个有侵略史的国家都有一本暗账,北欧在崛起之初也绝对不是清新简约或者富贵奢华范儿。对“海盗时期”都被堂而皇之写进历史的丹麦,嚣张那点事儿,其实早已昭然若揭。

  海盗基因

  Barbara I Gongini来自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间的法罗群岛,那里西风遒劲,人烟凋零,没有天然树木,连陆地哺乳动物都难以生存。在被维京人占领以前,法罗群岛只是大西洋中的几个岩石岛屿,有的是一望无际的海,和一望无际的峭壁。这样的环境,很适合出一两个海盗。

  但女海盗Barbara I Gongini自称为先锋时尚品牌,它热衷电影、音乐、摄影等所有艺术的学科间实验,旗下两条产品线都毫无余地地把复杂性和极简主义揉在了一起。没有块面明确的造型,全靠许多相同颜色的条、缕、丝集结成网,综合出一个尺度分配。在Barbara I Gongini的手底,黑色是颜色的绝对主角,差异只在于不同面料不同厚薄不同疏密的黑所带来的浓淡变化而已。

  Barbara I Gongini的视觉风格向来十分整体,除了很明显的“匪气”,情感处理上,到处都是“细碎的统一”。但这一季千丝万缕的怨妇心似乎有了一个明朗的改变:除了宽松的程度大大减小,磨损破坏的元素也降低了应用。服装对人体的态度从红玫瑰转向了白玫瑰。虽然不及往季惊艳,但设计师似乎意识到适度是一个比极致更重要的原则——美与俗只在一线两边。

  很少有一个品牌能把厚和薄都演绎得这么极致,对复杂层次的驾驭能力,使Barbara I Gongini将重力玩弄于股掌之间。兜、结等结构手法,漫不经心地制造出一种严谨的布局,用“妙手偶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但是除了对纯色的迷恋,Barbara似乎并不太在意风格化。风格是种很诡异的东西,所有的设计师都想被人认出来,却又都不想被一眼认出来,因为品位比辨识度珍贵,嚼头只存在高度的我行我素之中。时尚这玩意儿,跟得紧的时候,往往就丢了。怎么拿捏?各凭本事。

  另一个有明显彪悍遗风的就是David Andersen了。肩部造型的强调、亮片皮草的同时应用,都毫不客气地甩出了强势牌。皮草是天寒地冻中的北欧时尚所无法忽略的元素,而丹麦作为举世闻名的高品质水貂养殖大国,貂皮产业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第三大农产品出口种类。在这样一个地方,你实在不必将皮草视为富贵专供——也许维京人的皮草更多的也是“国民穿戴”的意味,透露着茹毛饮血的信号。何况皮草在David Andersen的哥特式样中总是与马尾、蝙蝠元素并肩作战,更是和暖风帐中的温柔奢华没半点关系了。

  童话王国

  除了绿林一脉,别忘了丹麦还有个安徒生爷爷。资本主义时期的丹麦,通过贸易和关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发迹以后最成功的转型就是从海盗转成了童话。《海的女儿》、《肉肠签子汤》、《光棍汉的睡帽》,安徒生是文学界闭门造故事的典范,而时装界最当仁不让的是顽童Henrik Vibskov。

  但凡无法轻易概括的人,市面上统称鬼才。鬼才Henrik Vibskov长于丹麦日德兰郊区,镇上只有一只羊、两头牛。熏陶很容易出品味,禁闭则容易出奇葩,在村里玩了几年音乐后,Henrik在一个转捩点学起了时装,又在尚未毕业的关头放弃了学位。从圣马丁拂袖归来后,不太老实的他开始了以喜新厌旧为指导思想的生活。这一切前尘往事决定了他的秀场正经不了,他的时尚观也只能偶尔正统。

  但往往这样的人追捧者众。2014年哥本哈根时装周的秋冬发布是在一个寒冷的雪夜,一座公交到不了的仓库。嫩绿条幕装置在宾客抵达时还在伴随着鼓点装台,一块破布把三教九流的观众都挡在了外面,只留了个挡不住的破洞。呼啸的风雪里,高蹿的火盆旁,人们烟火明灭地聊着天,不时透过破洞看一眼进展。仿佛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秀的观看没开始时已然开始。

  脸谱外套和毛衣、镂空裙、抽象电波印花套装,虽然色调很怀旧,但Henrik今季的心很年轻,茧型轮廓下的变形设计让人时刻联想到玩具变形蛋,有“打开看看”的欲望。可以看得出,他推敲的是好几眼以后的感觉,而不是第一眼的感觉,对他来说,一目了然的美是不高级的。此外,在Henrik一贯的特色里,比例不精确似乎成了一件令人骄傲的事,你随时能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上身奇长的女人,或者状如圆球的大叔。

  也许但凡举重若轻的设计都有个共同点:玩腻了“美”之后,就开始故意“犯错”。在Henrik本季的秀场上,无论是康定斯基的配色上突然来了件平凡的羽绒夹克,还是把人体比例特意往坏了做,都透露了设计师所处的创作心理时期——性感是不能以性感的方式出现的,美得咂摸咂摸。

  非要概括Henrik Vibskov的话,“田忌赛马”也许是个可行的词。用装置艺术的思路布置秀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圆形监狱、全景透视木门旋转走秀..Henrik想把一台秀做成一台戏早已尽人皆知。但Henrik社交性的表演意图还不止体现在秀场上,不论外部还是内部,所有的“气氛”都是他重视的对象。对他来说,衣服只是作品的很小部分,剩余的是衣服的背景、场地、音乐、等待的时间甚至外面的温度。他想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稳固自己在时装圈的一席之地,用“拙”来反衬“巧”。

  同类型的还有Anne Sofie Madsen的“昆虫腹部”上衣。乍一看,实在分不清这是机车零件还是服装结构。Anne Sofie Madsen的工艺思路很奇特,有点像给马钉掌配鞍——仿佛要将衣服铸到人身上去似的。在巴黎加利亚诺工作室的工作经验使得Anne Sofie Madsen极其热衷于“未被广泛熟知的传统手工艺”,加上她的灵感来源总是很卡通或很戏剧,所以成品有越来越重的童话与异次元风情。而金属链、黑头盔、皮草帽、皮革马甲,又让童话莫名其妙地带上一种机甲味道。

  新酒旧瓶

  伦敦时装周的前车之鉴总算让哥本哈根时装周意识到了培育新人对时装周的重要性,为了扶植本土新锐设计师,哥本哈根成立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致力于为北欧时装设计与全球买家提供交会平台的丹麦著名时装盛会Denmark CPH Vision就是其中一个。Designers‘ Nest是Denmark CPH Vision的成员,是2003年由玛丽公主为北欧时装学院学生展示才华而赞助创立的,包含丹麦设计学院在内的七所院校参与其中,他们每年从每所学校选出几位优秀毕业生进行展示,每年进行评奖。

  这一季Designers’ Nest所选送的新人作品总体十分成熟,基本看不见新手的稚嫩感觉。学生们对造型手法重整体而不重装饰的取向明显,处处可见拦腰一掐便气象万千的妙笔,颇有大将之风。而且整场秀统筹得当,混搭得很漂亮。

  但每场秀总有那么些风格之外的奇葩,如若拿捏得当,就会成为当季黑马。本季的秀场上,有一组“假廓型大衣”十分惹眼。渐变桃红、红蓝大花以及全宝石蓝的廓型大衣,除了基本型,其余统统都是“画”上去的,简直让号称二维构成服装鼻祖的中国人傻眼,顺道把廓型裁剪也黑了一把。

  这不禁让人想起七八十年代上海有种土特产叫“假领子”(又称“节约领”)。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有前襟、后片甚至扣子扣眼,穿戴在外衣里面冒充衬衣足以以假乱真,但是看不见的地方又都被省略。从时尚的角度看,那是一个幽默的时代产物,有洋泾浜传统的上海人更多的是在时髦匮乏的时代画饼充饥,而Designers‘ Nest这组作品俨然是对时髦过剩的反抗。

  同样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有以战争为主题的Han Kjobenhavn。Han Kjobenhavn 2008年才诞生于哥本哈根街头,是一个丹麦特色很浓的品牌。出于集丹麦原始设计观念大成的初衷,他们把焦点定在了简单的创造力、纯正的丹麦美学和手工元素上。Han Kjobenhavn的总体风格较生活化,选料上乘,用色柔和,染色工艺考究,剪裁手法也向修身合体靠拢。但仔细体会,他们的男装似乎总有隐隐深藏的锋芒翻滚于突然出现的几何块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秋冬的秀场其实也可以看出Han Kjobenhavn爆棚的闷骚劲儿:黑漆漆的秀场,几近全裸的肌肉男用三轮脚踏车载出模特,防毒面具看来也是真家伙,因为场上居然发生了真实的晕倒事件。但是有没有必要让那么“不安”的灵魂寄居在如此规矩的外壳里喧宾夺主,就要另说了。

  有谁能想到,最初的海盗审美,最终变成了享誉全球的优雅品质。无论是简约环保的家居设计,还是璀璨夺目的奢侈品,北欧设计早都以摧枯拉朽的势头席卷了全球。只有六百万人口的弹丸小国丹麦,比靠GDP长脸、人口一千多万的上海GDP还高。可即使这样,地少人稀的波罗的海沿岸仍然满足不了维京人的扩张野心,丹麦商人脸上,有掩盖不住的对远东的渴望。

  时尚界有一个叫“时尚轮回”的规律。说的是若干年前消逝的潮流,在若干年后一定会强势回归,这与东方哲学所谓的物极必反宛若近亲。同理可证,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回流的过程,并没有那么多不可预料与不可逆。既然若干年前的伦敦和现在的北京一样腾云驾雾,那若干年后的平壤也许也一样。同理可证,如果北欧这么高饱和度地幸福下去,必然无聊致死,所以北欧时尚进化到简约优雅的巅峰,也就理所当然是回归野性的开始了吧。一切进化都只是代际间的循环而已。

  文 Article/曾莉莉 Zeng Lili 图 Pictures/哥本哈根时装周 Copenhagen Fashion Week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