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余音缭绕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Windows,系统,微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5-30 09:29
XP欲退而难退,Windows家族新曲的开唱伴随着XP余音缭绕,软服务件业在这个混杂的歌声中能够找到多少机会?
不止是中国不悦
2014年2月,微软(Microsoft)公司官网上发表了一篇语气亲切友好的公告:
“微软已经为Windows XP系统提供了12年的支持服务,然而现在,是时候应该和它告别了。我们和我们的硬件、软件供应商,将把我们的资源投入到支持更先进的技术中去,从而继续提供出色的全新体验。
2014年4月8日之后,Windows XP系统将不再提供包括用以保护电脑的自动更新在内的技术服务。微软还将于此日以后停止为Windows XP提供‘微软安全套件’(MSE)下载服务(如果你已安装该套件,在一定时间内你仍将收到反恶意软件签名更新,但是微软已不再提供相关安全更新,因而并不意味着你的电脑是安全的)。”
微软尽到了告知义务,4月8日,随着最后一批“补丁”被客户电脑作为最后的晚餐吃下,Windows XP即将成为微软公司博物馆内的藏品之一。
在IT技术的各个分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3G、4G移动网络、光纤网络爆发性普及的年代,在个人电脑上扮演基础操作平台的XP也算是“老态龙钟”。
这种局面展示了微软在个人电脑(台式机、笔记本)操作系统上绝对的垄断力。13年间除了微软本身将XP终结之外,无人有力量把这位“老者”赶走;另一方面反映了XP强大的群体应用惯性和微软继任操作系统的不够强大,不可能让使用者完全丧失对XP的兴趣,只好下狠心将XP“安乐死”。
有人认为,最不乐意XP仙逝的是中国市场。美国数据分析公司StatCounter给出的分析认为,到2014年1月,中国还有49%的个人电脑在使用XP作为操作系统。
根据ZDC数据,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电脑”,没有电脑的家庭仅占家庭总数的1.1%,2010年中国家庭总数达4亿个,按StatCounter的说法。中国有大约2亿部家庭电脑还在使用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这还不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电脑。有人预计,2010年时全球个人电脑总量在10~15亿台,如果中国在其中占有2亿台规模地盘,可见XP在中国和全球个人电脑用户中的“余烬”多厚。
有机构认为在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用户中,XP的占比为18%,而在个人电脑普及率最高的美国仅占11%,中国的49%这个数字很是抢眼。
有人把中国个人电脑用户对XP的依赖归结于在中国Windows操作系统“盗版泛滥”,导致消费者对新版操作系统不感冒。这个结论也许过于轻率,如果获得山寨版权的XP唾手可得,而获得山寨Windows7、Windows8呈蜀道难趋势,这个推测成立。
随手在百度上搜索“Windows7 64位旗舰版”,显示出来的搜索结果为6700万个,刨除重叠链接和无效链接,可以获得的下载资源还是数不胜数,虽然微软公司有看似严密的密钥代码保护和激活措施,但在强大的各路破解黑客英豪面前只是小菜一碟,伴随软件下载还有破解码或者注册机之类的密钥夺命匕首。
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还有如此大的XP用户群占比,另外一个关键是硬件的更新换代未跟上。在不少行事节俭的中国家庭,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的更新速度可能不及西方发达世界那么快,而作为大客户的政府、事业单位, IT设备折旧期限规定为10年,而XP从诞生到终结不过12年,有些购买预装了XP的电脑的单位客户的使用年限恐怕远低于10年。国内有银行业、证券业客户反映,动辄涉及数千台办公电脑的软件升级问题,但是旧的硬件已经无法支持Windows8这样的需要更高硬件配置和性能的操作系统了,升级成本令企业或政府部门很纠结。
然而,仅有中国用户感到“不乐意”吗?
韩国是IT设备生产和应用强国之一,据韩国金融监督院(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的资料,该国银行及其他商业机构拥有的ATM自动柜员机约为87000台,其中94%采用WindowsXP甚至比XP版本还低的操作系统,也即约有81000台ATM机需要更新操作系统甚至电脑主机。另外,韩国银行业中有24%的高管使用的办公电脑需要与XP说再见。
永无止境的缝补
如果把商品软件的开发售卖同时装业类比,系统分析师就像顶级时装设计师勾勒出软件的轮廓,系统分析员就像裁剪师般把轮廓细分成部件,代码工程师就像缝纫工把每个部分制作完成再缝接成产品。
微软的每一代操作系统就像是一件刚做好就千疮百孔的时装,需要不停地往上面打补丁,直到这件时装被丢弃为止。
软件产品不可能一劳永逸实现所有需求,是软件产业的共性,比如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从PC巨头变身为系统解决方案和软件服务巨头,个中的缘由与软件业无休无止的售后服务不无关系。
微软借以傲立全球软件业是Windows操作系统,然而回顾Windows谱系的演进史,微软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缝补匠,无休无止地为它打补丁。
为操作软件打补丁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比如软件业中称为BUG(臭虫)的毛病,属于无可避免的、由无数代码段落组成的庞大软件躯体中的某处小缺陷,被客户或者开发者的测试人员发现了,在不可能改动软件整体结构的情况下,用一段代码堵塞掉这个BUG。
比如需要用补丁喂饱电脑硬件生产商和用户对电脑性能的无休止追求的胃口,假设中央处理器CPU供应商英特尔推出了令游戏迷们体验到色彩更丰富、响应速度更快的新产品,游戏软件供应商及时地研发出更有诱惑力的新款游戏,作为CPU与游戏软件之间的中介,Windows必须用一块补丁把二者粘接在一起。
比如防御性的盾牌式补丁,微软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与其应用接口的开放性不无关系。有人认为,微软颠覆了视窗操作系统的原创者苹果电脑的OS的原则:封闭性,把WINDOS的底层接口开放给应用软件开发者,为自己赢得最多的客户。
这种开放性对电脑软件黑客和别有用心的犯罪者而言相当于掌控了某种进入应用软件后门的机会,如果是与金钱利益相关的应用软件,小到游戏玩家热衷购买的虚拟“装备”,大到网络银行的账户登录和网络购物的支付平台,都有可能通过风马牛不相及的某个办公软件的文件或者某个邮件被窥视甚至发生偷窃和诈骗。鉴于此,微软需要在Windows平台上奋力地竭尽所能地用补丁封堵千奇百怪的潜在或者已经发生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是研发新版软件,Windows谱系的最初版本是1990年发布的Windows3.0,1992年,Windows3.1问世,此后有主打企业应用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主打家用和个人客户的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 ME等,自此,世界上绝大多数个人电脑用户已经患上了Windows依赖症,无法摆脱其控制。
Windows的成功还归功于微软的另外一个拳头产品办公套件Office系列,Office成功地解决了文本编辑、存储、分类、发送、分享、数据计算、列表等绝大多数办公室和家庭客户的应用需求,OFFICE与Windows的同胞关系令二者互为犄角之势,击败了行业巨头IBM的办公套件LOTUS。
Windows谱系为微软带来了滚滚财源,也令微软必须背负起缝纫工打补丁的义务。
2001年,XP继前几任Windows之后问世,恐怕谁也没意料到XP服务全球客户的周期竟然超越了其前几位兄弟的寿命总和。
寿命越长,补丁越多。
微软为XP集中发布的大的补丁包SP(Service Pack)一共有3个,2002年发布的SP1、2004年发布的SP2、2008年发布的SP3,每一次发布SP基本等于一次软件“升级”。XP的基础安装包大约为1GB左右,而三个补丁包大约有500MB,也即占到软件基础容量的一半,相当于一件衣服有一半的地方打了补丁。2009年,XP已有400个左右补丁程序,有时候一天可能有几个补丁推送给客户。
微软也努力把补丁做成一门有收益的生意,比如想获得官方补丁下载服务客户需要在网络上证明其安装的是正版软件(有购买激活行为)。当然,这也难不倒无孔不入的山寨高手们为需要者提供的“免费服务”。
如果微软不采取“壮士断臂”之举,停止对客户的XP安全补丁服务,这种补丁大餐还得没完没了地操办下去。
余音缭绕无绝期
按美国《商业内幕》提供的数据,到2014年3月,全球仍有25%~30%的个人电脑用户(大约2.5亿到3亿人)在使用XP,有人分析,从软件寿命的角度看,能够如此受客户待见的软件并不多。
XP的长命对微软是喜悦也是梦魇,喜悦来自市场对微软产品极高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地位的牢不可破,梦魇来自日益高涨的缝补成本和软件效能的捉襟见肘,更来自对新产品研发推广的致命阻碍。
微软长期以来以软件销售盈利,而且确实赚到了一桶又一桶的黄金。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的IT行业,推出一代接一代的新产品争夺市场,保持盈利水平是迄今为止最行之有效的战略之一。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乔丹·摩尔曾经在1965年提出所谓摩尔定律,集成电路的性能一般在18个月(一年半之内)提高一倍,英特尔的CPU产品基本也遵循3~5年更新一代的规律。
用户必须通过软件才能够享受硬件性能提升的美味,软件世代更替是应有之义,比如微软主力产品Office办公套装软件辖下的文字编辑软件Word,1982年第一版时的代码量大致有27000行,而隶属于Office2003套装的Word2010的代码量大约在几百万行以上。
所有应用软件的基础是操作系统,千千万万个大小应用软件供应商基本上需要围绕微软给出的接口编写自己的代码。XP的超长服役期实际上给微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么研发全新的一代操作系统取代XP,要么缝缝补补又三年地耗下去。
从事软件研发的系统分析员和代码工程师多半都有共同的体会:改旧有软件不如新写软件来得痛快,工作量也许更合算。微软公司研发一款新版操作系统的成本和收益,应该高于辛辛苦苦地为旧版打补丁的收益。
微软因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第一次是推出Windows VISTA版,开宗明义就是要解决XP的替代轮换问题。2005年,微软开始说服全球8亿个人电脑用户接受全新的VIISTA理念,这时候,承诺这是尽可能全面满足客户的应用需求的产品。也许是过于强调全能全覆盖,VISTA像蜗牛一般迟钝的操作响应令全球客户很不感冒,最糟糕的是VISTA对硬件的奇高要求把上网本拒之门外,一大批新兴客户无缘VISTA。
包括戴尔Dell、宏碁Acer、惠普HP在内的PC供应商们想出了一个变通办法:要求微软继续提供XP的补丁包服务,实际上软性拒绝了VISTA。在新电脑上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是Windows的一大销售渠道,个人电脑供应商也是微软的战略合作者,在这种情况下,微软不得不发布了Windows XP SP3。有人评价,实际上SP3差不多相当于一款新版Windows。
2008年底,据说在VISTA基础上改进的WINSOWS7发布,从客户的体验,WIN7的确把VISTA的毛病改掉不少,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尽管二者之间的时差仅有两年多。
但是,经过近三年大张旗鼓的推广,WIN 7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不尽如人意。2011年一季度,调查机构Statcounter发表的数据表明,全美市场上个人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市场占有率为31.56%,WIN7为31.71%,VISTA 为19.07%,其余的份额被苹果的OS等占有。此时,XP已经十岁,WIN7三岁,VISTA六岁,比较起来带着3个大补丁包的XP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2012年,微软再推出Windows8。WIN8的问世顺应了电脑科技、数码设备、移动网络技术柔和的潮流,力图打造一个可以兼容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
本应成为时代宠儿的WIN8的市场境遇甚至还不如WIN7。2012年四季度,大多数美国企业客户甚至表示并未考虑将企业的桌面系统从XP升级到WIN7,更遑论WIN8。2014年年初,微软营销主管塔米Tami Reller对媒体透露,经过15个月的推广,WIN8的软件授权卖出了2亿个,而WIN7第一年的销售量是2.4亿个。
商业机会和挑战是明摆着的。目前,WIN7的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WIN8的为10%左右,XP还在30%左右,XP的彻底退出可以腾换出很大的市场空间给更先进的WIN7和WIN8。微软Windows高级主管埃尔文(Erwin Visser)对媒体表示,单是其合作伙伴(比如电脑供应商预装)从XP升级到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市场服务收益就有320亿美元(约1900亿元人民币)。
微软想让XP从全球个人电脑客户的显示器桌面上消失也并非易事,目前尚存的体量庞大的30%用户如何过渡到WIN7或者WIN8尚有诸多难题,难题同时也是商机。
硬件更新换代领域首当其冲,特别是金融业中的银行、券商甚至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必须做出预算应付急迫的硬件系统升级需求,一多半XP时代的电脑配置和性能已经跑不动WIN7和WIN8了。而这个更新换代的领域似乎是三赢的,客户获得了可靠的安全更新保证,硬件供应商可能有一波大订单来临,微软顺理成章地销售其正版授权。
不过,微软也关注到到XP庞大的客户群所面临的过渡期并非一日之功可以消弭。微软宣布,其为WIN7和WIN8推出的部分补丁,对XP也有效,这里带出的信息是:新一代的Windows依然遵循补丁伴随其生命周期的规律。按微软的规则,官方下载的集成补丁包需要核实许可证,正版与山寨会继续博弈。
XP的退出在中国还带来了另外一个独特的行业机会:专门为坚守XP平台的客户提供非微软的安全服务。中国业界估计,目前尚有2亿用户使用XP操作平台,国内从事电脑和网络信息安全的主流公司纷纷表示,将接力微软为继续使用XP的客户提供安全服务,在微软公司公布的合作者名单中,有腾讯、联想、奇虎360等知名公司。
文|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