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职业教育
  • 发布时间:2010-04-20 15:12
  在今年“两会”前夕,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 0—2D20年)》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纲要》的发布无疑给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的中国教育带来更多的期待。

  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则是使人保值、增值、持续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人人的教育,终身的教育。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发展的后劲和内驱力都取决于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由于工作关系,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感到我国的确非常需要这样一部《纲要》来促进和规范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比较令人担忧,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往往被看成是“洼地”、“短板”、“软肋”。但从《纲要》来看,我国未来十年职业教育将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思路,提出了办法,令人满怀信心!

  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力资源市场是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也是“无形的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的作用可以改变人的职业理念,调整人的职业行为,提升人的职业情操,提高人的职业技能,指导人的职业规划。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供求关系也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人们择业理念上的变迁。同时,市场也是一面镜子,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能够反映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深层次影响,具有预警、预测功能和职业导向作用。多年来,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总结分析,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归纳如下:

  1 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生产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职业灵活性,职业技能和落后职业的淘汰率日渐加快,因此职业教育更需要具有灵活性并实现市场化。要形成职业教育和市场需求同频共振,打好职业教育市场的提前量,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动态中找到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2 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关系证明:职业能力的转化要随市场需求而变,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繁衍出的新型服务职业,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后带来的是对新职业、新技能的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应敞开视野,拓宽教育范围,不断提升适应变化的能力。

  3 人力资源市场的价值规律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应以“用”为主,重点强调技能和技艺,重在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以用为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应培养学生“上学有上班的感觉,学习有学徒的感觉”,这样才能缩短校门到厂门的距离。

  4 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反映:职业教育是伴随职业人一生的教育,各个年龄段的职业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政府和市场应提供多元化、适应多需求的职业教育产品。

  5 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规律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应因需而变;学习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职业寿命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6 人力资源市场的分析证明:职业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具有投资回报率较慢的特点,因此在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时一定要留足超前量和对新职业的发展预测需求量。

  7 人力资源市场预测表明: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才能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端技能人才群体。

  企业是检验职业教育的终端客户

  企业(经济组织)是检验职业教育的终端客户,也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好坏、方向对错的权威裁判,在选人、用人、培养人上最具有发言权。企业需求的变化也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通过近几年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企业对职业教育最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产品创新和生产流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反映,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里的知识应用到企业时效性越来越短:上个世纪60年代学到的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能用10年,21世纪后知识的时效性不到3年,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越来越看重适应性和知识转化率。一些老总恨铁不成钢,常说两句话:现在社会有两种人最悲哀,一是人死了知识还没转化出来,二是人没死转化知识的能力没了;还有一些企业老总对知识转化率低的年轻人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有些人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草沫,转化率太低。

  2 企业选人、用人的理念发生了变化。过去企业用人先问哪个学校的?学什么专业?什么学历?现在企业用人首先问学过什么?会干什么?干过什么?干成功过什么?有过哪些失败和挫折?这种选人理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企业由过去选人时注重学历转向看重能力。这种选人理念变化通过市场配置和企业招聘反馈到社会,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利好。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是以企业用人导向转变作为原动力的。温总理也曾说过,当代的发明家和现在我们表彰的科学家都是具有突出转化能力的,我国职业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发明家。现在很多企业老总讲,我们需要的不都是博士、硕士、学士,我们更需要“战士”,特别是由博士、硕士转变过来的“战士”。

  3 关注职业习惯与职业能力的关系。多数企业强调,职业习惯和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内在联系。一些企业老总经常反映,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职业习惯的深度培养。企业在用人中发现,多数青年人进入企业后,自身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做事习惯对职业习惯的构成影响是非常大的。进入企业之前,家庭教育、社会熏陶,朋友关系以及自身自律,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带入职场后对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影响非常大。企业老总告诉我们,在职业教育中育人是第一位的,教技能是第二位。培养什么样的品格、树立什么样的思维模式、确立什么样的人生观至关重要。

  4 企业中的师徒关系发生了变化。“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些传统思想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能、新工艺、新流程、新产品的出现,使过去师徒关系由教与学变成了共同学习、共同研究。例如,沈阳米其林公司新引进了15亿元生产流水线,使过去生产车间的老工人和新工人都面临新的学习内容。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已经出现了师徒共同学习的新变化,因此,不仅需要对徒弟进行职业教育,对师傅也应该进行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领军群体

  从高技能人才群体的发展看职业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拥有有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就会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我感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大于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实工作中不难发现,职业教育和青年技工大赛中“死”的东西较多,“活”的东西较少。多年来我们的职业教育始终没有培养出职业大师和巨匠,这也是我们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缺陷的一个体现。

  二是职业教育不应仅是企业外的教育,还应该是企业内的教育。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的“4050”人员的职业教育也是企业职业教育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4050”人员的职业教育与青年员工的职业教育同样重要。这个群体中,多数人处于师傅带徒弟的状态,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知识的占有量,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青年技术人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职业教育在企业内应该形成完整的链条,从入厂到退休,职业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否则就会出现职业教育断档、产品质量出问题、高新技术无法传承等问题。

  职业教育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途径

  首先,在职业技术传承的过程中,技校的自主权不足导致了学校的教材、教案、教师队伍以及教育方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

  其次,社会对技能人才认知度有多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有多快,因此国家应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才会出现持续性快速发展。首先要提高技工学校和职业院校教师的福利,使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得到同等的待遇。

  第三,技工学校的教育不仅要靠具有实践经验的师傅,还要利用国内、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教学服务。技工学校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应该放在对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对社会的认知度、对新技术发展趋势的敏感性上,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三大类问题:一是技校在发展和运营中没有充分享受到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费,技校和职校在享受教育经费拨付上不一致,沈阳的38所技校很少享受到国家职业教育经费,这在我国职业教育占1/4份额的技校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二是技校教师按企业员工对待,中职教师按事业单位员工对待,技校师资队伍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国家应在《纲要》中加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让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同样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对《纲要》的几点建议

  《纲要》是引领我国教育未来十年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引擎。要使《纲要》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在基层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我国应建立职业教育发展预报制度。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逐步建立起职业教育发展的预报机制。该机制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对产业调整、行业发展、企业未来、职业转化等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投资导向参考作用,告诉人们哪些领域有发展前景,引导人们理性择业。

  第二,要逐步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格局。各级人保部门、教育部门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创办职业教育学校,引导全社会逐步接受职业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调动“五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纲要》的执行力。从基层角度看,这么好的一个《纲要》要在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贯彻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有五个方面必不可少:一是主体的自愿性。要让我国的职业人自觉、自愿、自发、自力按照《纲要》指引的方向走,才能收到预期的成效;二是学校的自主性。职业学校和技校办学要有充分自主权,要跟着企业走,围绕需求转。经济发展、职业变化是办学的风向标,离开这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企业的积极性。企业不仅是检验社会职教的试金石,也是提高企业内职工教育的主导者,要使职业教育基业长青,企业的积极性就是职业教育的根;四是中介机构的配置性。市场配置是职业教育的助推器,专业配置率的高低,职业需求排行榜的公布,阶段性专业的稀缺与过剩对职业教育都会产生深度影响,因此市场应设立三级专业预警机制,从失业率和失业量两个指数为职业教育提供参考建议;五是地方政府的主导性。《纲要》实施后,地方政府将成为贯彻实施的主导者,因此各级政府要根据各自不同的区域情况组织落实好《纲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