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研社:生活的诗意想象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设计,艺术,传统
  • 发布时间:2014-07-08 09:57

  设计大牌云集的2014米兰家居展闭幕了。也许是因为当今网络信息发达,这个每年一次的设计界盛会开始显得有点落伍,频繁出现在人们眼中的设计大师杰作也不再让人惊艳,早在4月到来前,可能很多人已经在网络中窥见过其中一二。与大师们境况截然相反,许多年轻设计组合脱颖而出。诗研社(Poetic Lab)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跳脱常规的设计,以及对生活方式有全新的思考的设计组合。

  诗研社(PoeticLab)由来自台湾的两位年轻设计师曾熙凯和沈函溪在伦敦共同创办。在此之前两人在英国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工作室,虽然同样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of Art,简称RCA),但是当两人相同的设计理念——创造“诗意的产品”碰撞在一起之后才决定相互构成现在的设计组合。

  刚从RCA毕业后的两年里,曾熙凯和沈函溪都在经营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曾熙凯偏向与设计艺廊合作,通常一个案子就会花费数个月的时间来挖掘故事和实验各种材料、处理。而函溪则是创立了另外一个品牌Logicalart,以自己设计、生产、销售的方式探索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平衡。也正是这两年不同的方向的发展,熙凯和函溪对设计有了各自不同的领悟,虽然缺乏彼此共同擅长的领域,但是却造成了知识上的互补。机缘之下,二人在2012年末起开始合作Ripple项目,并进一步在2013年4月决定合并成立新的设计工作室,也就是诗研社(Poetic Lab)。函溪原本的Logicalart在工作室重新整合之后更名为Beyond Object,成为诗研社工作室的一个品牌,希望能够以这个子品牌带给用户超越对象本身的意义或是体验。

  在与他们的交谈过程中,“做设计就是在写诗”这句话被反复提及。曾熙凯和沈函溪一直在试图捕捉不同层面令人感动的因素,把心中的情感、想法或信念萃取出来,并用适当的形式(抑或以设计、又或是诗)将这份感动重新再现。在这样捕捉情感和再现的过程中,他们倾向将最终情感的呈现抽象化。就像是作诗,隐晦婉转地抒发情感不仅让作品更富有层次,在设计形式上也不只是令人感到新奇,而是真正的触动人心。

  最近两年,诗研社凭借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作品在各大设计展览中崭露头角,工作室也开始跟一些有意思的客户展开合作与对话。不同的尝试与合作让诗研社逐渐深入到行业当中,为未来的发展寻求了更多新的可能性。曾熙凯的“青铜中国”项目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设计项目灵感源自于刚从RCA毕业的熙凯一次在台北故宫的参观经历。当时,展览中详细介绍的青铜器制作过程,以及将《遵生八笺》中仿制古青铜器的动画章节让熙凯萌生了将材料与制成导向的设计创作相结合的想法。随后的几个月,他开始遍寻能提供传统青铜器制造的合作厂家,最后在河南烟涧村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位懂得这种工艺的师傅,方兴庆。

  方兴庆师傅修复和制作青铜器的手艺可谓远近闻名,但是其出名的原因却是一次涉嫌走私文物的误解。历史回溯到1980年代初期,方兴庆在将其所复制的仿古青铜器带往香港的路上,因涉嫌走私文物被捕。厘清真相后,烟涧村开始声名大噪,并成为中国有名的仿古青铜器制造村。村中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1100位村民、200家公司都在从事青铜器的仿造工作。熙凯在了解过村子发展背景,以及几经网络书信与当地厂家联络后,于2012年2月前往当地驻村工作,进一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工艺。在与当地手工师傅交流后发现,当地所生产的产品类别几乎都相同,在产品多样性上不足,且销售管道重复,厂家的商业前景并不明朗。如果能将现代设计与当地的制造工艺融合,制作出现代生活也能使用的青铜器,而不是模仿青铜文物,那将会为小村子带来新的视野,也同时将青铜器这个被遗忘的材料带回到现代人的生活之中。“青铜中国”系列也因此有了厚重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种对于具有广阔视野的合作是诗研社工作的一个特点。可是即便如此,金融危机后整个欧洲创意产业的低迷仍然使得曾熙凯和沈函溪的设计工作室发展承受不小的阻力。如何在设计与生活之间寻找平衡,在做出想要做的设计的同时,又能够获得商业层面的成功发展值得关注。诗研社这个设计组合比起许多同期创立的中国设计师团队有更多独特的看法,也许从他们“诗意”的设计之道和问答中能够找到年轻设计师发展的路径。

  >从早期的“青铜中国”设计项目开始对熙凯有所关注,函溪前面也做过一些很有意思的项目,你们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在RCA的学习对你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认为所谓文化就是特定时代下的工业、经济、人文、工艺、地理等因素综合孕育出的人类活动规律。我们看到传统文化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潜藏着这些讯息。我对单纯的传统文化表象的形式不感兴趣,但表象背后深层的哲学思维与时代性则能帮助我去理解和创造属于我现在所处这个时空的新文化,这也是我对现代设计的认知。

  传统文化应用在设计上不应该只流于表像的形式,应该从其他层面切入。我们每个人自小开始就不断地接触和吸收各种文化,现代的、传统的、东方的、西方的,这些元素都在我们的体内沉淀,并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开花结果。所有人都脱离不了自身经验,以及成长背景的影响。也就是说,只要是在中国成长的设计师,出自他手的设计很自然地就会有中国的因素,任何国家也是这样。在念RCA之前,我已经在台湾受过6年的工业设计教育。可是,RCA的教育仍然颠覆我之前的所学。如果归纳成重点的话,可以用以下几点概括:动手亲自做,用手思考;不追求造型外观,先用文字思考;思考自己的特点,找出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

  >你们工作室的名字Poetic-lab,能介绍一下背后的理念吗?

  我们的设计哲学同时带有诗意这种具有人性情感的概念,以及同实验室或研究室一般以逻辑、方法论与实验的理性面向。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是在这两个看似冲突的角度,将抽象、感性和对未来的想象以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

  正因为我们的设计带有人性情感的诗意,也让我们的设计制作朝着工业和艺术两个方向延伸。出发点往往在于捕捉乍现的灵光或是那纤细诗意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又要理性的设计去兼顾功能、材质制作、成本和市场等现实考虑。Poetic-lab这个名字很准确地表达出了我们对设计的思考。

  >能不能基于你们工作室自己的发展经历,介绍一下多数英国家居设计工作室的发展形式或者商业模式?

  我们的经营模式在同辈中比较少见。如同前面所述,我们同时经营设计工作室Poetic Lab和设计品牌Beyond Object。目前品牌的营利状况比较稳定,所以设计工作室这边也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可以能优先发展有趣的项目。多数时候是我们主动发展创意点子,再去找适合的厂商提案合作。

  在英国,或是说整个欧洲范围接触到的新锐设计师大概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走向设计制造,就是以类似手工制造的方式设计小量生产的作品,然后透过设计艺廊或设计精品买手店进行贩卖,比较成功的例子是荷兰Marteen Baas和英国Max Lamb;另一个方向则是和产业做更紧密的合作,通过与不同的设计品牌的合作,彼此摩擦出更多创意的火花。另外欧洲也有相当数量的私人客户愿意花钱找设计师合作,订制家具或灯具。

  最近你们工作室的作品在欧洲的设计展览备受关注。可否分别介绍一下Ripple灯具系列和Bamboo Forest系列的开发进度,另外还有最近的众筹项目Align目前资金筹集情况如何?

  Ripple灯具系列已经正式与维也纳的一家百年品牌Lobmeyr合作,四月份在米兰推出了量产版本。Lobmeyr是一家创立于1823年,主要生产水晶酒器和吊灯的顶级品牌。今年米兰家居展上呈现的“Bamboo Forest”系列竹家具系列引起了一些知名艺廊和家具品牌的兴趣,目前正在洽谈后续具体的合作方式。

  “Align”是一个在Beyond Object品牌下的圆珠笔设计项目,在策划的初期就决定尝试众筹模式,一是可以用它募集资金,二是可以作为一种对市场反应的测试。“Align”在正常情况下只是一支普通的笔,不过它流线型的金属笔杆可以在使用时进行扭曲,独特偏心旋转开合的三段式设计让它具有前卫的视觉效果。这个项目四月底时已经成功募集到目标金额。众筹模式是我们新工作模式的尝试,目前看来很成功,很便捷。现在“Align”正在准备量产,预计六月出货,七月上市。品牌Beyond Object已经陆续规划了下半年度新品开发的进度,预计要从个人配件发展到家居家饰配件等和空间有更强烈关系的品项上。

  >根据你们在RCA学习和在伦敦创办工作室的切身经历,你们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这个很难简单说清楚。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不停止的思考,还有向不同领域知识开放学习的心态。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原本看起来繁杂的知识网络什么时候会串联起来,对自己的设计产生启发式的重要作用。

  文Article>刘云龙 图Pictures>诗研社 编辑:徐路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